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740623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末试卷高一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 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葡萄糖 B. 激素 C. 氨基酸 D. 血红蛋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淋巴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A错误;激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氨基酸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血红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D正确。考点:内环境的组成。2.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B. 就所含成分而

2、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C. 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 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血浆中的物质,A错误;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多,淋巴和组织液的成分非常相近,B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淋巴和组织液,C错误;组织细胞代谢废物先经过组织液,再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甲,D错误。【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成分等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成分之间的物质相互交换关系,判断出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同时要明确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多,对于其他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血浆、淋巴和

3、组织液的成分非常相近。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D.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答案】D【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项错误;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了,故C项错误,D项正确。4. 如图所示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图示可

4、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 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D. 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增加【答案】D【解析】由过程可知,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由图可知,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C正确;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通过反馈作用引起和的减少,D错误。【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体内大多

5、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和两个过程控制。5.聋哑人要准确理解同伴“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 运动语言中枢 B. 书写语言中枢 C. 听觉语言中枢 D. 视觉语言中枢【答案】D【解析】聋哑人要理解其他人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首先要通过视觉中枢观察到相应的动作,再在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将其转化为语言信号,才能将其理解。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大脑皮层上重要的中枢,结合分析聋哑人理解同伴的“手语”的过程,即可总结出参与此过程的神经中枢。6.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

6、收缩而打起寒颤。关于该反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 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 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答案】C【解析】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A项正确;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位于皮肤表层的冷觉感受器,B项正确;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包括感知寒冷的大脑皮层,支配机体释放甲状腺激素的下丘脑和支配肌肉收缩的脊髓中的低级中枢,C项错误;寒冷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传递,D项正确。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7、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B.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答案】A【解析】在一个反射弧上,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即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可以推断出该图中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当刺激A时,兴奋在神经纤维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只有甲的左侧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偏转一次,乙不发生偏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8.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

8、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 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其过程是: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就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据此结合题意可知,该药物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B项正确;由于“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9、”,说明该药物没有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也没有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A、D项错误;若该药物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则不会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9.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在a中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 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C.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 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答案】B【解析】a中发生电

10、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方向一致,所以处膜外电流方向是由cb,C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因此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神经元d兴奋或抑制,D错误。10.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 下丘脑 B. 肾上腺 C. 垂体 D. 甲状腺【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脑干:维持呼吸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肾上腺、垂体

11、、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不属于神经中枢,B、C、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的知识,考生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1. 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B. 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C. 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D. 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在第二和三道防线中能发挥作用,A错误;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三道防线,B错误;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C正确;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溶菌酶,D错误;答案是C。

12、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B. 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识别、加工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 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1、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2、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

13、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3、过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详解】记忆细胞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吞噬细胞可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B错误;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相关细胞表面,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会产生强烈过敏反应,C错误;吞噬细胞在两种特异性免疫均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作用,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过

14、程,理清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13. 生长素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影响相同的一组是( )A.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 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 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 根的向地性和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为敏感,其次为芽,茎最不敏感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主要是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解:A、根的向地性体现了两重性,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A错误;B、顶端优势体现了两重性,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B错误;C、茎

15、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C正确;D、根的向地性体现了两重性,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生长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不能体现两重性,D错误故选:C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14. 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A. 小麦 B. 玉米 C. 黄豆 D. 辣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是利用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而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则不能用该激素处理。小麦、玉米、黄豆收获的都是种子,不能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辣椒我们一般不食用种子,可以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意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5.如果一个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