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723479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中,在仙人掌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 水 B. 蛋白质 C. 脂质 D. 糖类【答案】A【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活中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也是水【考点定位】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DNA特有的含氮碱基是A. 腺嘌呤 B. 鸟嘌呤 C. 胸腺嘧啶 D. 尿嘧啶【答案】C【解析】【分析】DNA是多聚体,单体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组成由三部分构成,包括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含氮碱基包括:A、T、G、C四种)【

2、详解】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组成为:脱氧核糖、磷酸及含氮碱基,其中含氮碱基又包括: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胸腺嘧啶,而RNA含有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尿嘧啶,因而,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含氮碱基,故选C项。【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组成,解答此题,学生需识记DNA的组成成分、结构,并且要有能将其与RNA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3. 下列关于染色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 在分裂过程中以染色体状态存在C. 是细胞核中或粗或细的长丝D. 是核仁和核膜的主要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染色质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组成,故A正确。在分

3、裂过程中以染色体状态存在,故B正确。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是棒状的,染色质是细丝状的,它们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故C正确。不是组成核仁和核膜的构成物质,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染色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4. 在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所吃食物未被消化B. 胃没有排空C. 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D. 体内食物残渣没有排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而被人体

4、利用解:食物的消化需要消化酶的参与,而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和高温都会抑制消化酶的活性;人体在发烧时,过高的体温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因此人体发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故选:C考点:酶的特性5.ATP的结构简式为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PP【答案】A【解析】【分析】ATP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或腺苷三磷酸,由一分子的核糖、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组成,腺嘌呤和核糖连接形成腺苷,腺苷与其中一个磷酸通过普通磷酸键连接,用“”表示,三个磷酸基团之间通过高能磷酸键连接,用“”表示。【详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

5、磷酸基团,“”,“”分别代表普通磷酸键、高能磷酸键。选A项。【点睛】ATP分子简式为A-PPP,式中的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代表高能磷酸基,“-”表示普通的化学键,“”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动物是由细胞呼吸产生,植物体是由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A(腺嘌呤)的“”断裂,ATP水解成ADP+Pi(游离磷酸团)+能量。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6.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是发生在细胞的( )A. 细胞核内 B. 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 D

6、. 高尔基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细胞核内不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的场所,C错误。高尔基体不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7.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A. 叶绿体的外膜 B. 类囊体的薄膜C. 叶绿体的内膜 D. 叶绿体的基质【答案】B【解析】在叶绿体的结构中,类囊体构成了基粒,在类囊体的片层结构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名师点睛】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等真核自养生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7、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使叶绿体与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内有几个到数十个有类囊体垛叠而成的基粒构成,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力基质,在类囊体的片层结构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8. 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A. 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B.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C. 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D. 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无丝分裂过程简单,但这不是无丝分裂名称形成的原因,A错误;B、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因此被称为无丝分裂,B正确;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这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C错误;D、分

8、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这也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D错误故选:B考点:细胞的无丝分裂9. 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的特点是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中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故D正确,ABC均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10. 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

9、是A. 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 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C. 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A错误;衰老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B正确;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猫的白毛与蓝眼 B. 人的身高与体重C.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 兔的长毛与短毛【答案】D【解析】【

10、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个体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详解】猫的白毛与蓝眼不属于同一性状,A错误;人的身高与体重不属于同一性状,B错误;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属于同一性状,C错误;兔的长毛与短毛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点睛】解答此类问题,考生需深刻理解相对性状的定义,抓住“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判断,注意:(1)相对性状不一定只有两种表现形式,有可能有多种,如某一种花具有多种花色,红色、白色、紫色;(2)相对性状不一定都能肉眼所见。如,人体的血型。12.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此细胞有四

11、分体4个B. 此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C. 此细胞核中含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8个,染色体4个D. 此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组合为 1和2, 3和4【答案】C【解析】【分析】若为二倍体生物,则由于上图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故该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详解】上图1,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4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且均处于联会状态,共形成2个四分体,故A错误;染色体组的定义是细胞中的一组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非同源染色体,故此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上图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12、因此,共含8条姐妹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C正确;此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组合为1和3, 2和4或1和4, 2和3,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点睛】判断细胞分裂图像的关键是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以及同源染色体所处的状态。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可能为有丝分裂,也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或者为单倍体的有丝分裂;若同源染色体具有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则必然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否则为有丝分裂。1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mRNA片段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tRNA片段 D. 基因是有遗传效

13、应的rRNA片段【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定义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该定义是建立在细胞生物基础之上的。因此,理解时,注意有的非细胞结构生物不符合上述定义,如病毒有的遗传物质为RNA,其基因则为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详解】基因的定义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rRNA是核糖体组成成分之一,tRNA负责运载氨基酸;mRNA负责将DNA的中储存的遗传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承担信使这一功能。总上所述,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故选A项。14.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A. DNA是遗传物质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 DNA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 蛋白质进入到细菌

14、细胞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的外面,没有进去,无法证明蛋白质是否能发挥作用,故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在DNA分子双链中碱基对A与T的连接是通过( )连接的。A. 肽键 B. 磷酸二酯键 C. 氢键 D. 共价键【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含氮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排列在内侧。【详解】DNA分子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相

15、连,而内侧互补的两个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故选C项。16.某双链DNA分子中,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30%,则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A. 10% B. 20% C. 30% D. 40%【答案】C【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嘌呤数等于嘧啶数。遇到碱基数目或碱基比例问题时,可采用简要的图示进行分析计算。【详解】由题意,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30%,由于双链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C=G,因此,G也占全部碱基的30%,选C项。17.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 由于水肥不足,小麦出现低产的性状 B. 用染发剂使人的头发变黄C. 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 D. 人晒太阳使皮肤变黑【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详解】水肥不足引起小麦出现低产的性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