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721661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1.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这主要表明了( )A.孔子的正名主张得以实施 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C.卫国的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2. 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

2、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3. 表1 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史料历史材料出处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据此可知(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儒学思想注重民间传播4.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

3、理长安。这反映,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儒法思想并行发展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5.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这表明( )A.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C.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 D.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6. 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 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儒

4、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7.王阳明认为,“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诫”“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这表明了王阳明( )A.弘扬托古改制的精神 B.意识到良知的普遍性C.否定儒家经典的价值 D.敢于挑战儒家的权威8.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9.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

5、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10. 某历史研究课上,历史教师出示了两个片段:()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该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政府对儒学的大力推广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11.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2.

6、 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1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14.李贽认为,耕田者知道秋天能有所收获,所以才辛勤劳动;居家者私仓积之获,所以治家必力;为学者为了博取功名利禄,所以能够潜心于举业;为官者如果没有俸禄之私

7、,虽召之也必定不肯来。由此看来,李贽( )A.鼓励人们追名逐利 B.颠覆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C.肯定了人的正当利益需求 D.强调人的私欲是唯一的人性15.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16.“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17.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该书()A.是传统科技

8、的综合性著作 B.是古代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C.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是科举制的产物18. 表2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据此可知( )A.古代科技重视理性思维 B.古代忽视军事工业的发展C.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D.科技发展与农耕联系紧密19. 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20.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

9、.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21. 有学者说:两类人不能听明曲(明代散曲、传奇),一类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听了就会融化了那虚无缥缈的“江山”,回归到真实与温馨的“屋檐”;另一类是喜欢经史子集的人,听了就会不爱孔子爱妻子,不敬圣人敬爱人。这表明() A.明曲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 B.当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明曲体现市民的文化需求 D.时人严重缺乏爱国精神22.“有言马远、夏奎者,辄斥曰:是残山剩水,宋偏安之物也。”这体现了对马远、夏奎绘画风格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因素是( )A.山水美景 B.文人修养 C.宫廷需要 D

10、.政治局势23.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24. 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25. 表3 明代小说家作品中部分章节的标题书名章节标题喻世明言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醒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命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A.商人作为被歌颂对象进入文学 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个考生必做题目。考生根据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2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墨子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1)据材料概括出墨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6分)并分别指出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原因。(4分)材料二 表4 晚明时期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