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697177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要我的快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绪论,海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李 洋 ,思考:你觉得你的生活快乐么?,你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这些你是否都想要? 是否有人可以拥有以上的全部? 没有得到全部的这些,是否就不能快乐? 得到这些就一定快乐么?,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不是帮助你窥视别人内心! 不是帮助你卖弄玄虚! 不是教你算命占卜! 不是教你成为完人! 不能包你没有烦恼! 我们要做的是,让你: 看清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懂得化解烦恼 总之,这是一门启迪你快乐的课程!,课程设计,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大学生人格障碍及调适 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恋爱

2、心理 挫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择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考核方式,考试形式:开卷 成绩计算:平时成绩30%(出勤情况) 考试成绩70% 参考教材: 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马莹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定价:33.00元,绪论,一、认识心理健康 健康新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保健的途径与方法 (一)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二)积极进行自我调整 (三)学会寻求心理咨询 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健康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3、,什么是心理?,认识人类的心理现象 1. 心理活动过程 (1)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 (4)心理现象注意 2. 个性心理特征 (1)个体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把握心理的本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心理活动过程认识过程,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皮肤感觉、肌肉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痛觉 知觉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信息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比感觉更复杂、更高级。如:听到一种声音,是感觉,知道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是知觉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比感知觉更高级、更复杂,包括再认和回忆。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能够辨认出

4、来(选择题);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眼前,把他们重新呈现出来(填空题、问答题)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思维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认识外部特征到认识内在本质,把感知和记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把握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过程。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根据思维活动的方法,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想象把过去脑中反映的事物表象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过程。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1. 心理活动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人们总是抱着自己的某种需要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由于需要是

5、否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上的体验,就是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不同: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情感过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间的关系,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同一件事的主观感受可能很不相同。,情绪情感的区别: 1、产生基础不同。 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被满足相联系;原始的,人和(高级)动物共有。 情感:与社会性需要是否被满足相联系;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 2、稳定性不同。 情绪:情境性、不稳定性、浅显性,来的快去的快; 情感:是基于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概括而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表现特点不同。

6、 情绪:冲动性和外显性,面部表情是主要表现形式。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激动时热泪盈眶、失望时垂头丧气。 情感: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1. 心理活动过程情绪情感过程,1. 心理活动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情绪的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依据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划分。 心境:强度低、紧张度低、持续时间长 激情:强度高、紧张度高、持续时间短 应激: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映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社会性) 道德感:根据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思想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基础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 理智感: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的情感体验。 美感:按照个人

7、审美标准对生活中各种事物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1. 心理活动过程意志过程,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构成意志过程。 表现为: a. 行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 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一方面表现为抑制其他一切干扰实现预定目的的动机、情绪,约束行为,防止冲动性动作出现。 另一方面表现为依据情境,调整心理状态,选择有效方法,发动某些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综上,人们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认识的正确深刻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人们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对认识起到推动作用,促进认识不断深入。,心理现象注意,人在感知、记忆、思考问题时必须有一前提

8、,集中注意力。 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认识、情感和意志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在进行心理过程的时候,对于同一事物,有时我们能感知到,有时则感知不到了,为什么聚精会神的解决问题与三心二意时不一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 注意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2. 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倾向性: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世界观。 需要:一种感到缺乏什么,有不足之感; 一种感到期望什么,有求足之感。 分为:自然(生理性)需要和社会(社会性)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为满足某

9、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具体想法,是直接推动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分为:自然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动机冲突:两个或多个动机强度相当又不能同时满足。,动机冲突,双趋冲突:两个都想得到,如:既想努力学习,成绩优秀,又想参加活动,扩大交往。 双避冲突:两个都想避免,如:既不想和女友分手,又不想失去工作机会。 趋避冲突:对同一个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如:既想追求异性,又怕遭到拒绝。 双重趋避冲突:同时具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分别具有趋避冲突。如:择业选择的矛盾,既想做公务员,也想去企业,又觉得高校不错,但又都有顾忌。,个体倾向性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方向。 个体倾

10、向性与一个人成熟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也不同。 儿童:兴趣起支配作用 青少年:理想 成年期:世界观、人生观 当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成为一种稳定而概括的倾向时,就成为自己对他人、对自我、对某事的一贯态度并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而构成一个人具有独特特点的性格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气质: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能否顺利和成功与心理素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我们常常发现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容易激动,做事雷厉风行;有的人机智灵活;有的人天生慢性子;还有的人非常脆弱,经不起风浪。这种性格的差异就是“气质”。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

11、内在气质与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心理素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的气质带有先天遗传的性质,它能影响人的行为方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气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才能发挥优点、克服缺点,实现自己心理素质基础的一定程度上的转化。,气质类型,胆汁质 外向、不稳定。这样的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爆发力很好。同时,情感和情绪消失得也快,情绪趋于外向。智力活动灵敏有力,但理解问题容易粗枝大叶。意志力坚强,不怕挫折勇敢果断,但容易冲动,难以抑制。工作热情高,表现得雷厉风行,顽强有力。 多血质 外向、稳定。这种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表露于外,极易变化,灵活而敏捷,动作活泼好动,但往

12、往不求甚解。工作适应力强,讨人喜欢,交际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见异思迁而显得轻浮。,气质类型,粘液质 内向、稳定。这种人情绪比较稳定,兴奋性低,变化缓慢,内向、喜欢沉思。思维和言行稳定而迟缓,冷静而踏实。对工作考虑细致周到,不折不扣,坚定地执行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往往对已经习惯了的工作表现出高度热情,而不容易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 抑郁质 内向、不稳定。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不易外露。对事物有较高的敏感性,能体察到一般人所觉察不到的东西,观察事物细致。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也易于消沉,工作时常常显得信心不足,缺乏果断性。交往面较窄,常常有孤独感。,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古代: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

13、与精神活动有关的字,多有“心”:感情、想象、思考、心情等; 还有一些词:胸有成竹,相由心生,心中有数等。 但,事实上,人脑才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本身不能单独产生心理,心理的内容,由客观现实决定,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虽然客观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每个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却是不同的,因此,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中介和桥梁。,心理健康标准,古今中外,有很多心理学家对什么是健康的心理进行了解读,各自提出了评判标准,归纳起来,有如下共同特征: 智力正常 即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智商,

14、也就是具有正常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如果产生幻听、幻觉和幻视,或丧失正常记忆力,或思维混乱,就属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标准,稳定适中的情绪和情感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即便是情绪健康的人也会有悲伤、忧愁、烦恼与愤怒,只是他们发泄有度并能及时调节和控制,可以做到不过分狂喜、不悲痛欲绝、不骄傲自满、不妄自菲薄。相反,如果长时间情绪兴奋、激动、抑郁、忧伤,无法自控,都属于不健康的表现。 意志健全 即对行动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以及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心理健康标准,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15、悦纳自己 能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在对自我的认识、评价、监督与控制等方面都较客观。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而感到满意,又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接纳自己的不足。一味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标准,适应能力强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环境改变时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主动适应现实。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 心理不健康的人则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当自己的期望与现实冲突时,不敢面对现实,选择逃避或者整天抱怨现实,无法适应。,心理健康标准,人际关系良好 在社会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共处,对他人怀有同情、友

16、善、信任、尊敬的态度和情感。既乐于帮助别人,又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猜疑、妒忌、敌视别人。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情感互动。并非单纯指朋友多、人缘好,而是指能从各种人际关系中得到思想的长进和温暖、友情、爱的体验,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心理健康标准,行为正常 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与其所处的情景和社会评价相一致,能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行为幼稚、未老先衰、有怪癖行为 ,如贪吃,厌食,吸毒,施虐,盗窃等犯罪或其他报复社会的行为均为不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止的理想标准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没有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的状态。,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动力问题 学习问题 学习动机过弱(懒散,厌学)或过强(焦虑、紧张),学习方法不当,效率低。 人际交往问题(缺乏交往技巧、自我封闭,不愿与人接触,社交焦虑) 恋爱问题(单恋、失恋) 性心理问题(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