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演变与经济危机,李孔岳 博士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课程两条逻辑主线,以战争和经济地位的变化,讲述世界军事格局与经济格局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探讨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并论述传统经济危机; 维持世界格局,缓解战争开支和转移经济危机风险,需要进行货币战争,而货币战争又会导致新型经济危机目录,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传统经济危机 货币战争与新型经济危机 中国的复兴与困境 中国未来的战略思考,§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传统经济危机,◇葡萄牙与西班牙:战争与掠夺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1405年郑和下西洋 ----1460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9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达伽玛到达印度;1519年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 ※1450-1588世界格局 ----15世纪世纪后半期葡萄牙独领世界 ----16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瓜分世界,※盗也有道,----个体层面:基督教信念(财富的渴望与冒险天性) ----宏观层面:国家聚集资本,资助远洋探险(伊萨贝尔女王) ----制度层面:保护个人利益的制度创新,激发哥伦布对财富的追求(发现地财富的1/10、商船贸易利润1/8归属哥伦布,并且免税 ※最大败笔 ----没有形成强大的经济基础(资本不是用来创造价值,而是奢侈消费;没有形成保护资本并使资本增值的制度;产业基础薄弱) ----货币没有国际化,◇法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法国贡献:促使欧洲摆脱愚昧 ----自由主义缔造者:沙龙文化(启蒙思想运动);法国大革命纲领《人权与公民全宣言》(自由、平等与博爱)。
----民权主义倡导者:社会契约思想(不取决于财富、国王而是全民意愿);拿破仑法典 ※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差异:管理与领导真谛 ----个体人与集体人 ----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 ----制度信任与群体信任,◇荷兰把人类带入虚拟经济,※荷兰的制度创新 ----1602荷兰东印度股份公司成立; ----1609年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成立,随后成立银行;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阿姆斯特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郁金香的疯狂(1637年) ----1593年,植物学家查尔斯•库希乌斯(Charles de l‘Écluse)在莱顿大学研究栽培郁金香,郁金香开始传入荷兰 ----1637年,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上千倍,郁金香最高价曾炒至4200荷兰盾,20倍于一位熟练技工的年收入※荷兰的遗憾,----经济实力的强大没有改变军事格局? ----荷兰货币没有走向国际化? ※英国是如何将荷兰拉下马???,◇英国崛起的战略透视,※制定航海法 ----1588年之后,军事格局的变化 ----航海法的意义 ----把海上马车夫赶下水 ※效仿荷兰:导致南海泡沫(1720年) ----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11年,为实施向南美洲地区进行贸易扩张的经济战略,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个特许贸易公司“南海公司”,头面人物哈里·耶尔 ----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并1720年3月21日获得国债经营权续前页,----1720年4月14日,发行22500股,每股股价为3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支付股价的1/5的现金;1720年4月29日,发行15000股,每股股价为4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支付股价1/10的现金随后兑现大约200万英镑已经许诺了的贿赂 ---1720年3月到9月,“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 ---1720年7月起,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12月跌至每股124英镑,南海泡沫破灭 ----丑闻败露之后,财政部长被关进了著名的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 ---牛顿在“南海泡沫”中的损失超过了两万英镑 ----“南海泡沫”的破灭使神圣的大英帝国政府信用随之破产※南海泡沫之后英国的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工业革命之路 ----圈地运动:促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资本主义制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扩张战略实施:殖民策略 ----结果:18-19世纪的世界霸主,※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1825年,英国工业产值比1820年增长了大约 1/3,生铁量增加了58%,棉花消费量增长39%。
但是,英国在欧洲出口额从1814年的2690万英镑下降到1825年的1460万英镑;对美国和中南美洲的出口也从1815年的1580万英镑减少到1340万英镑同时,1824~1825年期间,工人的实际工资仅相当于1792年的 4/5左右,国内市场受到极大限制生产和销售之间严重的脱节,使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有3549家企业破产,80家银行停止支付,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3月的1390万英镑骤降为1825年12月的120万英镑棉花、羊毛和生丝的消费量减少了1/3以上,煤的消费量减少了一半,整个出口减少了 16% 影响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忽悠世界与毁灭世界,※经济统一 ----德国思想启蒙(歌德) ----经济统一:取消关税(李斯特) ----计划经济的发明者 ※政治统一 ----铁雪宰相俾斯麦:远交进攻 ----统一德国 ※梦想:欧洲政治一体化 ----都学秦始皇 ----两次世界大战唤醒了欧洲:欧盟的智慧创举 ----遥远的梦想何许能实现,◇俄国:学的快,死的也快,※维新变法:农奴制解体 ----1698年彼得一世出国学习 ----1713年建都圣彼得堡 ----1703年彼得维新 ----176 叶卡捷琳娜登基 ※实验社会主义:穷困潦倒 ----1917十月革命 ----列宁新政:承认市场、吸引外资 ※学习市场经济:联邦解体 ----激进改革 ----1991年低苏联解体,◇美国崛起的战略透视,※继承英国技术和制度遗传 ----1776年建国 ----1876年GDP总量全球第一 ※20世纪40年代之后世界霸主 ----技术创新增强经济实力 ----制度创新增强经济活力 ----二次世界大战争带来的机遇 ※智慧的货币战争(稍后再讲),※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1857),19世纪50年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总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相反 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1857年,5000家企业破产 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支付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57年经济危机之后,爆发了美国“南北战争”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从工业大国跃为经济大国 19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3.8%,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有所增长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钢铁、橡胶、石油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 191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50多万辆,到1929年猛增到将近540万辆 民用建筑业发展1920年后,每年建筑费用均超过70亿美元,1926年的建筑费用甚至高达110亿美元。
生产的高涨刺激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续前页,1929年10月,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破产,股市下跌了40-60% 证券交易所破产的浪涛波及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交易所也相继破产此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持续下降,商业继续萎缩,失业不断增加 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崩溃的浪潮袭击了美国美国银行倒闭之风更加剧烈,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续前页,1929-1933年危机不仅限于生产和商业范围,而且也扩展到银行信用系统,以及外汇和债务等领域 1929-1933年危机成为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危机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
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罗斯福新政:摆脱传统经济危机,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在正式就任总统后的第三天即发布了“银行休假令”,宣布全国银行一律放假一天,标志着“罗斯福新政”正式开始 自由放任的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 主要措施(两个百日新政)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主要目的是在于复兴,所采取的措施是维持银行信用(《紧急银行法》的颁布实施,由复兴金融公司向银行发出30亿美元贷款);维持农产品价格,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间的竞争. ----第二个“百日”始于1935年5月,主要目的是改革,所采取的措施是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以扩大就业来提高社会购买力,改革税制,使受益者范围广泛续前页,罗斯福“新政”逻辑主线:稳定金融入手; 从减少生产和提高价格入手进行农业改革; 采取了刺激工业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工业增长;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法规和政策,动用企业和财政的能力,保证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采取财政扩张措施兴建一些公共工程,即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又为日后提供了有效供给;实施了平均化的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进行了再分配 罗斯福新政成效:失业人数比1933年初少了400万,至少提供了600多万个工作岗位。
1935年农民的全部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1936年工商业界倒闭厂数目只有四年前的三分之一各保险公司资产总额增加了30多亿美元,银行业早已渡过了难关,国民收入和公司利润增加了一半以上,道.琼斯股票指数上升了80%§货币战争与新型经济危机,◇英镑的国际化 1689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1286个商人/120万英镑) 1717年,牛顿发明金本位制(1盎司≈3.17英镑) 1821年,金本位制正式确立(1英镑≈7.3克) 1914-1918年,英镑开始衰落 1931年9月21日,英镑与黄金脱钩,◇美圆的国际化,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黄金储备占全球59%;GDP占40%) 1943年凯恩斯超主权货币 1944布林森会议:美圆取代英镑 1913年美联储诞生 1947-1949年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援助欧洲(英国借美国37.5亿美圆) ----附带条件:英镑与美圆挂钩,◇美圆危机与滞涨,美圆危机 ----起因:1961-1971年越南战争(负债2500亿美圆) ----1971年美圆与黄金脱钩 基辛格摆脱美圆危机的智慧(1974年) 欧洲再一次袭击美圆 ----1969年探讨成立欧元 ----1973,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 。
----1979,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续前页,石油价格猛涨,严重打击美国经济:1974年全年,美国通货膨胀率超过12%;1980年,美国失业率高达10.8%,通货膨胀率高达13.4%出口值从1981年第二季度到1983年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