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667229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 B )1-4A.系统性 B.可控性C.静态性 D.单样性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 这一概念的是( C )1-14A.莱维特 B.梅奥C.维卡 D.泰勒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 D )2-36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 A )3-41A.知觉 B.态度C.观念 D.价值观5.“效率就

2、是生命” 是一种( C )3-50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4-79A.主动性 B.适应性C.有用性 D.独特性7.把性格划分为 A 型、B 型、C 型、D 型和 E 型,其分类的依据是( B )3-65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 C ) 6-124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C.中间阶段 D.最后阶段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 D )6-132A.正式群

3、体 B.非正式群体C.同质群体 D.异质群体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 A )7-155A.通道 B.工具C.情境 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8-175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 B )8-183A.伦林 B.扎琼克C.费斯廷格 D.奥斯卡普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 C )9-198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14.为冲突情境中的

4、各方提供总体的行为指南的是( A )9-210A.行为意向 B.决策C.价值观系统 D.个体特征15.权力具有的性质是( A )10-229A.情景性 B.确定性C.独立性 D.稀缺性16.“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 ”这种观点是下述哪种理论的主要观点?( B )11-265A.领导有效性理论 B.权变领导理论C.途径目标论 D.领导生命周期论17.领导决策的效力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限期,这称作领导决策的( A )12-281A.时效原则 B.数量原则C.周期原则 D.效率原则18.组织行为学中,把整个动机结构中对人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最为

5、强烈的动机称为( B )13-301A.原始动机 B.优势动机C.一般动机 D.习得动机19.双因素理论认为,能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是( A )14-320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C.维持因素 D.满意因素20.斯金纳把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称为( C )14-344A.答应性行为 B.本能性行为C.操作性行为 D.学习性行为21.综合型激励理论的数学表达式为:M=V it+Eia(Via+ ),其中 Via 表示的是( B nj1ejE)14-334A.任务本身的内在激励 B.工作任务完成的效价C.任务外在报酬的效价 D.任务结果激励22.组织的基层管理层负责实施上级

6、所安排的具体计划或工作,因此基层管理层也称为( D )16-365A.战略层 B.计划层C.业务层 D.作业层23.从如何增强组织活力和保持动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B )17-393A.使组织具有对外有适应性和高效性的组织功能B.使组织具有足够的适应性C.使组织具有对内有协调性和高效性的组织功能D.使组织具有科学、合理和系统的组织结构24.在人们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倾向,即向对象索取完善性,要求对象始终处在“十全十美”、 “万无一失” 的状态之中。这就是影响组织改革顺利进行的( C )17-400A.安全性心理 B.求稳性心理C.求全性心理 D.习惯性心理25.组

7、织管理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是( C )18-427A.组织战略 B.组织目标C.组织文化 D.组织行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学科性质有( ACE )1-9、10A.边缘性 B.系统性C.两重性 D.针对性E.应用性27.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 ACD )3-63A.智力 B.才能C.专门能力 D.创造力E.智商28.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 BC )6-143A.效用 B.效率C.

8、效果 D.效能E.效价2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生理需要包括( ACD )14-316A.对食物的要求 B.对友谊的要求C.对休息的要求 D.对性的要求E.对爱情的要求30.合理的组织目标应具备的特征,除了一致性、协调性、可行性外,还具有( ABCD )16-383、384A.适应性 B.可操作性C.实现度 D.认知度E.对应性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31.面谈法 2-31答:面谈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査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32.群体间互动 9-196答:所谓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

9、用。33.领导的资源控制权 10-230答:资源控制权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包括决策权、人事权、指挥权、财务审批权、物资分配权等,这 些权力是领导对组织及其下属人员控制活动的经常而又必要的手段,否则,权力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34.组织的管理层次 16-364答:所谓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35.工作生活质量 17-398答:工作生活质量,是指一定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他们在组织里所担负的工作的经历和成就,来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6.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1-15答:组织行为学在产生与发

10、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37.简述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作用。5-99、100答:(1)有利于个人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基础;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面发展,可以通过制订事业生涯的计划明确起来。(2)可使组织减少人才流失;从组织的角度看,事业生涯计划可以降低人才流动率,从而减少人才流动带来的损失。(3)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的职业设计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

11、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水平。(4)能促进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个人的事业生涯计划可以使组织更清楚地了解个人的事业目标、志向、兴趣、能力等方面内容,因此能更有效地指导帮助职工制 定或修正事业目标,进而监督和引导他们实现其目标。(5)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和开发计划;通过考察职工事业计划的情况,组织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到有关职工的信息。(6)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隹效益。38.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有哪些?7-170答:群体思维的因素包括:(1)群体凝聚力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讨论较多,能够带来更多信息,但这种群体是否不鼓励群体成员提出反对意见,尚

12、难确定;(2)群体领导者的行为如果群体领导公正无私,鼓励群体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群体成员会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更多的讨论;群体领导在讨论初期,应该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因为这样做会限制群体成员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使群体很可能把这种方案作为最终的选择方案。(3)与外部人员的隔离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会使内部可选择和可评价的不同的方案减少。39.简述在管理实践中有效应用强化手段应遵循的原则。14-346、347答:在应用强化手段改造行为时,应遵循下列几项原则:(1)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要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从抓小目标、近期目标、分阶段目标开始,每完成一步都应及时强化,

13、以便增强信心,逐步实现总目标。(2)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要使人们尽快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和尽早得到强化,以便及时得到鼓励和鞭策,不断增强信心,更加努力。(3)要使奖酬真正成为强化因素,使受奖者不断增加积极行为的次数,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奖酬必须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奖酬应逐步提高但不宜过于频繁,防止强化作用减弱,奖励方式要新颖多样,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4)要多用不定期奖酬,少用定期奖酬,因为不定期的、非预料的奖酬使人喜出望外,会增加强化效果。(5)奖惩结合,以奖为主,正确的行为若不予肯定和奖励,其行为和绩效就不能持久,对错误和不良行为适当使用惩罚手段,可使行为者及大家吸取教训。奖

14、惩结合,既可制止不良行为,又可培养好的行为。40.动机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3-305答: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2)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动机。(3)好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4)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1.试述 x 理论与 y 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3-45、46答:一、X 理论1、X 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 麦克里格对古典的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这种理论实际是表明领导者是如何看待被领导者,以及以此为

15、依据所采用的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理论。2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逃避工作;(2)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3)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5)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6)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的欺骗和煽动,常有盲从举动等。3、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1)由于上述观点是把职工看作机器一样消极被动的工具,因此领导者就只注意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运用领导者的权力和严格的控制系 统,来指挥监督职工行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2)把金

16、钱当作一 种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协调人员行为的主要管制措施; (3)总之是一种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职工的感情和精神需要的领导方式,是一种不相信群众,只看消极面,单靠管、卡、压的领导行为。二、 Y 理论麦克里格在进行 X 理论的概括后,他表示不赞成那种观点和做法。他提出了一种 Y 理论来取代 X 理论。Y 理论的要点是:1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1)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从事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2)在合适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还追求责任; (3)人的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相结合的,只要领导上安排得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能够相统一的;(4)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5)人 们把工作取得成就看作是一种最大的奖酬,他们从完成工作任务中得到极大的满足;(6)大多数人均具有较高的想像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