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语文教案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669847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十则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十则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十则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十则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语文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则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过程与方法】 1.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通过提炼话题、观点并进行选择性议论文写作练习,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将儒道互补融进自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构之中,并形成积极的影响。 【教学重点】 1.通过提炼话题、观点并进行选择性议论文写作练习,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2、。 【教学难点】 相关写作训练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学生自学 一、自由诵读 二、结合注释简单疏通文意 (1)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诲(hu)裘(qu)敝(b)肱(gng)少(sho)者怀之 智者乐(ya)山,仁者乐(ya)水知者乐(l),仁者寿。 B.通假字 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

3、敏、聪明)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是智也(是:代词,这) 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

4、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检查学生预习内容 三、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来源:学|科|网Z|X|X|K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四、文本内容讲析

5、1.“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学会居安思

6、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帅哥?)买房买车”。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2.“为政”篇 原文:“吾十

7、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

8、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解读: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

9、”篇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

10、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得到我的关怀爱护。”(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关怀爱护) 解读: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人的立志

11、。 4.“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作为快乐。”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解读: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后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

12、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根本看不上眼)。”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解读: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

13、,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6.“颜渊”篇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应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全

14、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解读: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