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外文言文翻译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6669817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课外文言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七上课外文言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七上课外文言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七上课外文言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七上课外文言文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课外文言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课外文言文翻译(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尝曾经。3(诸)众,多,一些。4(游)嬉戏玩耍。5李李子。6(折枝)压弯树枝。7竞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8走跑。9唯:只有。10信然真的确实是这样。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渲也,呼而问之:“何为

2、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1)少时:小时候(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3)方:正在。(4)织:织布。(5)辍(chu)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6)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7)渲:这里指“遗忘,忘记”之意。(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10)引:拿来,拿起。(11)裂:割断。(12)戒 :告诫。(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

3、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说:“我把布剪断了,还能继续织吗?(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故事也同时告诉我们: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因为长辈总是为我们好。,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2),窃(3)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4)默记。暮归,忘其牛。或(5)牵牛来责蹊田(6)者。父怒,挞(7)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8)如此,曷(9)不听其所为?”冕因去(10),依僧寺以居。夜潜

4、(11)出,坐佛膝上,执策(12)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3)。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14);冕小儿,恬(15)若不见。1 )牧:放牧。(2)陇:田埂。(3)窃:偷偷地,暗中。(4)辄:总是(常常)、就。(5)或:有人;有的人(6)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7)挞:鞭打。(8)痴:入迷。(9)曷:通“何”,为什么。(10)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11)潜:暗暗地、悄悄地。(12)执策:拿着书卷。(13)旦:早晨,天亮。(14)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5)恬:心神安适。(16)异:(意动)(17)一词多义(之)父怒,垯之:他。执策应长明灯读之:无实义。(17)“被”通“

5、披”:穿戴(18)亦:也,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

6、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远:从远方;委:抛下之:他,这里指生患重病的朋友疾:重病;值:恰逢,赶上;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语:动词 对说,告诉子可去:您可以离开这里。子,第二人称代词“您”的尊称。去,离开相视:看望你;相,具有指代性的副词;令:使,让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

7、于吗,呢;既:已经;一:全;整个;无义:没有义气;郡:这里指城;汝:通“你”独止:一个人留下;止:留下;委:舍弃、抛弃;以:用;遂:于是,就;相谓:相互议论无:不懂;义:道义;之:的;吾:第一人称,我;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还:撤回;一:整个。并:都;获全:得到保全;,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

8、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

9、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出处】:论语里仁1 【注释】:见:动词,看见贤: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齐:向看齐,与平等。“焉”:代词,意为“他,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10、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注释心不在此。此:这决不能记。决:肯定心到最急。急:至关重要的要点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孔子过(1)泰山

11、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3)问之,曰:“子之哭也,壹(4)似重(5)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6)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7)政。”夫子曰:“小子(8)识(9)之,苛政猛于虎也!” (1)过:路过。(2)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做动词用 扶轼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4)壹:的确,确实。壹似重有忧者: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5)重:重叠。(6)舅:丈夫的父亲。(7)苛:繁重的,沉重的。政:征税。(8)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9)“识”读zh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

12、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 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的统治。” 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1,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

13、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孤:幼年丧父范仲淹 以为:把当作谪:贬谗:说别人坏话沃:浇适:旧指女子出嫁。世家:家世。去:离开,离去。寝:睡觉。或:有时。辄(z

14、h):总是。啖(dn):吃,喝。旨:要领。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馕(zhn)粥:稠粥。日昃:太阳偏西。昃(z)。孤:幼年丧父。辞:辞别沃:冲洗。这里是“洗”的意思。食:饭,三餐。给:提供,给。士:有志向的人去:离开。南都:指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氏:姓。尝:曾经。或:有时。既:已经;以后。再:两次。旨:要义。始:曾经。昏怠:昏沉困倦;怠,疲惫困倦。食不重肉: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同“食不兼肉”。 之:到去,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初,起兵保安军德

15、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原文翻译 折叠 编辑本段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浓眉俊目,长相英俊,身材颀长,神采灼烁,双手过膝,可在百步之外可以一箭穿过杨叶,号“小养由基”。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经乘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一般。起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zhi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提拔他做偏将军。韩世忠兵出下邳,听说金兵大队人

16、马将要到达,众人惊恐,军心动摇。韩世忠对此感到担忧。解元便带领二十余骑兵,擒拿金兵俘虏,详细知道敌方的情况。不久再次去往,敌方从四面集中数千骑兵,解元身陷敌方布阵,左右像鹘一样猛击,大声呼喊,声振刀甲,一位酋长惊恐,坠下马,马跑了,众金兵恐慌逃走。解元因为功绩任命阖门宣赞舍人。,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从阴。及6至7暮8,反9席10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11阴,而患露12之濡13于身。其阴逾14去15,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逃暑:避暑,乘凉 郑人逃暑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3.徙(x):移动4.衽(rn):卧席5.以:为了,目的是6.及:等到7.至:到 8.暮:黄昏 9.席:睡 10.于:在 11.从:跟从 12.露:露水13.濡(r):沾湿14.逾:(通假字,同:愈)同愈,更加 15.去:离开16.患:苦于17反:通”反“18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