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绪论分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6669650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绪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绪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绪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绪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绪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绪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绪论分析(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企业生产管理 潘家轺主编.企业生产管理(第二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2月,2,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2、对学习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 3、自学和交互学习相结合,3,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生产管理的基础知识,4,基本概念,一、生产 (一)生产的定义: 1、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化为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产品的过程。,5,2、生产是一个“输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的、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见P3图1-1,6,输入(Input),输入(Input): 生产活动所需的所有资源 生产资源由5P组成: 人

2、力(people),工厂(plants),部件(parts),工艺(processes),计划及控制系统(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7,输入也可分为三类:,1、外部输入(External Input ):具有信息资源的特征,能提供关于生产与运作系统外部条件的知识,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 2、市场输入(Market Input ):具有信息资源的特征,提供市场竞争的相关信息,顾客需求、市场竞争、产品信息等。 3、主要资源( Primary resources): 生产运作直接所需的资源,人力,原材料,资本等。,8,输出(Output ),生产系统将输入转变为

3、设定的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被称为输出。输出可分为直接输出和间接输出 直接输出(direct Output ): 1、有形的商品(tangible goods): 服装 2、无形的输出( intangible output ): 教育 间接输出(Indirect Output ):税收、科技进步 、污染,9,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定义(主要讲制造业) : 1)广义: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 2)狭义:从原材料投入,直至将产品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3) 生产过程组成部分:是工业企业最基本活动的过程,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总和。 (1)劳动过程:人们利用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产品的过

4、程。 (2)自然过程:借助于自然力的作用。,10,一、生产过程,(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1)基本生产过程:与基本产品有关。 (2)辅助生产过程:生产辅助产品(不以销售为目的,不构成基本产品实体,如动力,工具等)。 (3)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技术方面的准备。产品、工艺、工装设计。 (4)生产服务过程:一些服务性工作如运输、检验等。 (5)附属生产过程(副业):副产品的生产。 为了便于研究,常将生产过程分为若干工艺阶段。,11,1、工序 工序是制定工时定额,计算加工劳动量,配备人员,核算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和进行质量检验的基本单位。 2、工艺 工艺阶段是工业企业划分生产部门的重要依据。 工艺阶

5、段又分为若干工序,工序是工艺过程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12,二、生产系统,(一)生产系统(是支撑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的构成要素:硬件、软件。 1、硬件:主要包括生产场地、厂房、机器设备、工位器具、运输车辆以及各种生产设施,如运输装置、通讯设施等。 特点:投资大,不易调整。 2、软件:生产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要求、工作制度、运作方式以及管理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安排和控制生产过程顺利运行的规范和手段。 特点是投资小,易调整,主观影响大。,13,生产与生产过程,1、生产:是人类社会人们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 2、生产的目的就是创造社会财富。 3、生产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 “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

6、化为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产品过程,这一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就是生产过程,14,二、生产系统,(二)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 1、生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产产品。而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生产系统。 2、产品的确定:用户的需求和企业的经营战略需要。 (1)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七个指标P7):品种、质量、数量、价格、服务、交货期、环保与安全 (2)产品对生产系统的功能要求:创新、生产质量、柔性、成本、继承性、按时交货,环保与安全 两者为一一对应关系(关系图P10),15,二、生产系统,(三)生产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七项功能是一个整体,且这七项功能相度制约。 通常情况下,每一项功能都必须

7、达到当时社会要求的基准水平,生产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实现。但当这些功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某些功能进一步提高水平会导致另一些功能的水平下降。 如质量和成本的矛盾。 (2)功能 结构 硬件、软件,16,二、生产系统,(四)生产系统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 1、组成生产系统的生产单位: 工厂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最基层 现代工业生产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 2、专业化分工的两种形式: 生产工艺专业化 产品对象专业化,17,二、生产系统,(1)工艺专业化: 按照工艺阶段或工艺设备相同性的原则来建立生产单位。 特点:“三同一不同”。 “三同”:相同的加工、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同工种工人。

8、 “一不同”:不同的加工对象。 缺点:加工路线长,生产周期长,管理工作复杂。 优点:适应性强,便于调剂,保证设备充分利用,有利于工人交流。 采用通用工具进行生产制造。,18,工艺专业化实例,机械制造类企业: 生产单位为工厂:铸造厂、锻造厂、热处理厂、电镀厂等。 生产单位为车间:铸造车间、锻造车间、冷冲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焊接车间、热处理车间、装配车间等。 生产单位为工段:如铸造车间的造型工部、造芯工部、融化工部、清理工部、配沙工部等。机械加工车间的车、铣、刨、磨等。车工工部的普通车小组、自动车小组和数控车小组等。,19,二、生产系统,(2)对象专业化 按照加工对象来划分生产单位的原则 特点:“

9、三不同一同”。 “三不同”: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 、不同工种工人、不同工艺方法 。 “一相同”:相同的加工对象 。 优点:加工路线短,生产周期短,管理工作较简单。 缺点:适应性差,设备利用率不高,不利于工人交流 (与工艺专业化正好相反),20,对象专业化的实例,生产单位为工厂:汽车制造厂、电机制造厂、自行车厂、电冰箱厂等。 生产单位为车间(分厂):发电机车间、底盘车间、直流电机车间、交流电机车间等。 生产单位为工段(工部):曲轴工段、连杆工段、齿轮工段、定子工段和转子工段等。 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加工。,21,三、生产管理的目标与职能,生产管理的涵义 观点一: 生产管理,是指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计划、组

10、织、控制。 该观点认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的产品生产系统。,22,观点二,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管理。 该观点认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运作系统。,23,一、生产管理的任务,观点一: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组织均衡生产。 观点二: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 观点三: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保证QCD三方面的要求。(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DDelivery,交货期。) 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保证QCD再加上环保(E)、安全(S),24,二、生产管理的原则,坚持按需生产(适应性) 讲求经济效益(

11、经济性) 组织均衡生产(均衡性) 实行科学管理(科学性) 实现文明生产(文明性),25,三、生产管理的目标与职能,生产管理的目标: 1、确保生产系统的有效运作,全面完成产品品种、质量、产量、成本、交易期和环保安全等各项要求。 2、有效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不断降低物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压所占用的生产资金,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26,三、生产管理的目标与职能 生产管理的目标,3、为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要努 力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使企业能根据 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使生产系 统适应多元化生产,能够快速的调整生 产,进行品种更换。,27,三、生产管理的

12、目标与职能 生产管理的职能,生产管理的职能 1、生产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能。 3、指挥与协调是组织计划实施的重要职能。 4、监控与考核职能。,28,第二节 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是反映一个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的一系列指标。 生产系统的指标: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生产过程运行的均衡性、生产系统构成的比例性和生产系统的柔性。,29,一、生产系统的连续性,生产系统的连续性:生产系统的连续性包括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提高生产系统的连续性,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1、做好全厂的布局; 2、采用先

13、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3、科学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4、加强生产准备和生产服务工作,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30,二、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平行交叉作业。 一批工件在工序间移动的三种典型方式: 1、顺序移动法 2、平行移动法 3、顺序平行移动法,31,二、生产过程的平行性,顺序移动法 1、定义:是指一批工件在投入每道工序加工时,都要等全部工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毕后,才整批地转移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的移动方式。 2、采用顺序移动法时,一批工件的加工周期为:TsxQti,ti:第i工序单件工时,32,二、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平行移动法 1、定义:平行移动法是指一批工

14、件投入生产后,工件在各工序间单件转移,连续进行加工。 2、采用平行移动法时,一批工件的加工周期为:Tpx(Q1)tL+ti,tL:各工序之间最长工序的单件工时,33,二、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平行顺序移动法 1、定义;平行顺序移动法是综合平行移动和顺序移动方式优点的一种结合方式。 2、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法时,一批工件的加工周期为: TpsQti(Q1)tjxi,tjxi:相邻工序之间中取工序之最小值,34,举例:三种方法比较,有三个工件有三道工序时间定额分别为: t1=2分;t2=10分;t3=2分。 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出该产品的加工周期(时间)? 1、顺序移动发 - - - 2、平行移动法: -

15、3、平行顺序移动法:-,-,- - -,-,-,时间最长,时间最短但第三道工序有停歇时间,所有工序都连续作业 但时间不是最短,35,平行系数,顺序移动平行系数始终为零。,=1 平行系数越大表示平行程度越高,36,影响三种移动方式选择的因素,工件的大小。 相邻工序工作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及期间的运输装置。 尽可能使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的生产率相等,以实现工序同期化 (平行移动方式)。,37,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就是采取技术组织措施使流水线上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等于节拍或成为节拍的整数倍,以便提高工作地负荷,38,三、生产过程的均衡性,1、定义:是指企业的生产任务从投入到最后完工能够按预定计划均衡的完成。 “均衡”是要求在相等的时间里完成大致相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