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59280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私人土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却生产了25%-30%的苏联农产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A鼓励私人农场发展B集体农庄生产效率较低C忽视农业重视工业D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3苏俄政府在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1921年5月又颁布法令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

3、作社或个人。这一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说明A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C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D已放弃了建立公有制经济4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1925年苏联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表明苏联A斯大林模式已形成B工业发展资金得到解决C新经济政策被废除D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5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机械化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废除了斯大林模式C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D为中国

4、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6苏联全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如果以1952年为100%,1964年提高至354%,谷物843%,畜产品1523%,经济作物159%。1964年苏联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表明苏联A改变了旧体制框架的弊端B试图解决农业一直落后的问题C扭转了农业被动落后局面D改变了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问题7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81921年至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共签订135个租让合同,所有承租人的投资

5、额为4800万金卢布;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的企业,到1922年底达3874个。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冲击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认可D推动了苏俄工业化的进程9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从侧面反映出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C美苏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美苏冷战表现出新形式10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

6、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较大意义C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D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11下表是19281932苏联部分工业品产量变化表时间类别1928年1932年生铁(百万吨)3.36.4煤(百万吨)35.564.4石油(百万吨)11.621.4电(十亿度)513.5棉布(百万米)26782694毛织品(百万米)86.888.7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A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迅速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过渡C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严重失衡D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21926年,苏联开始大

7、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13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141930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8、的决议指出,要“在坚决保持对外贸易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苏联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这反映了苏联A贯彻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B有意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C国内经济已得到恢复发展D抓住工业化建设有利契机151926年4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指出:第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商品流转的条件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基础;而从1926年开始的第二个时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这反映了A全面放弃新经济政策B确立重工业优先原则C实施发展模式的转型D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16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联,许多地方提出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这主要反

9、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A成为工业化的基础B具有浓厚的强制色彩C生产指标不切实际D改变了苏联经济结构17下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据此可知A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B斯大林模式不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C重工业的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D计划经济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18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9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政府看准西欧国家欲与其改善关系的国际形势

10、新动向,决定利用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开展外交活动,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国家与苏俄矛盾缓和B西欧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C新经济政策推行的需要D世界呈现出暂时和平局面20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这一法令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完善了生产资料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21列宁一直强调,计划经济的实行要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市场状况,要通过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措施来实施经

11、济计划。斯大林则认为,计划经济主要是指令性的,它主要靠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来实行。这一分歧。A反映出苏联国民经济状况日益恶化B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C说明斯大林的观点脱离了苏联国情D根本不同在于计划经济是否占主导22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A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C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231919年9月23日,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提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

12、进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手段。”列宁的信说明当时苏俄A对经济体制进行某些新探索B准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致力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为获取西方的援助不择手段241964年苏联政府宣布:部分重工业企业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和盈利外,其他经济指标可自行制定,还可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苏联政府A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B试图调整所有制结构C下放管理权给加盟共和国D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表2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

13、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

14、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摘编自中国现代史材料二 1953年9月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就提倡种植玉米。1955年他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指出“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应该在我国所有地区广泛推广”,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2800万公顷有些地区的玉米完全被冻死或者干死,没有任何收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