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42004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 神权色彩B. 血缘色彩C. 平等色彩D. 民主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最大特点是按照血缘关系确定等级关系,故B项正确。神权色彩是商朝政治制度特点,故A项错误。宗法制具有等级关系,故C项错误。宗法制不具有民主色彩,故D项错误。2.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A. 封邦建国 B. 宗法世袭制 C. 礼乐制度 D. 封

2、建社会【答案】A【解析】略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作为西周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意义在于巩固统治,因此D符合题意。B、C与分封制的内容明显不相符合,周初分封的对象不仅有同姓王族,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这些受封的诸侯控制着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A是周初实行分封制后,诸侯与周王关系的结果,是诸侯国的义务,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具体表现而已,并不是分封制的目的。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

3、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 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 “国”与“家”的结合 D.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由“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得知材料说明了我国古代的宗法制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其它选项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B。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5.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

4、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从中可以看出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们共同维护西周社会的统治秩序。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也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因此正确。故选C。礼乐文明形成后,绵延于古代社会,对今天也有很大影响,故的表述是错误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

5、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耕牛C. 土地和人口D. 人口和铁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桐叶封唐就来自于此。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

6、案】A【解析】试题分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制度,其基本的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故选A。B项是中枢权力机构;C项是地方行政制度;D项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统治巩固的重要的措施。BCD三项都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自秦朝建立后,一致延续了两千多年。这中间历朝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政治的稳定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家的统一所起的作用都需要掌握。8.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B.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C. 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九卿

7、、郡守D. 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府、县三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有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中央官制有三公九卿,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地方实行郡县乡三级行政制。综上所述ABC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9. 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 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C.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D. 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

8、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B正确;A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目的;C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D表述有错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的内容10.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B.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这样中央就牢牢控制地方的人事任免权。郡县制度有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适应了集权政治的

9、需要。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1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这一制度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基础,这一套制度为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正确,选择D项正确。【点睛】用数字归纳法记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2.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

10、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爵位世袭制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爵位世袭制是分封制下的特点,不符合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排除,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构,在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是郡县制,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故均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3.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高,主要得益于实行A. 三省六部制B. 科举制C. 察举制D. 均田制【答案】B【解析】【详解】隋朝开始的科举制是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

11、度,其重视考生的学识和才干,容许平民子弟参加。通过科举考试,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获得了参政的机会,打破了士族地主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也扩大了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A是中央政治制度。C是汉代选官制度。D是土地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点睛】古代选官制度是高考的常考点。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主要指的是世官制,察举制注重道德评价,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而科举制通过考试使贫寒子弟也能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制度参与到官僚集团,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一定流动性。因此,在判断材料反映的是何种制度时,需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予以判断。14.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

12、险基本解除始于A. 隋唐时期B. 北宋时期C. 元朝时期D. 清朝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军队地方的权力加以制约,北宋时期很好的解决了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问题,北宋之后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地方威胁中央政权问题的出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北宋而非隋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北宋而非元朝,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北宋而非清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

13、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问题15.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 地主阶级的权欲B.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 地主阶级的要求D. 法家思想的启示【答案】B【解析】【详解】封建经济是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这就决定了当时的政权也会出现分散性,这就给藩镇割据提供了经济基础,为了防止分裂,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地主阶级的权力欲望不是决定因素,故A项和C项错误。法家思想属于这一套制度指导思想,不是决定因素,故D项错误。16.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演变的轨迹总体呈现A. 相权始终居皇权之下趋势B. 相权多凌驾于皇权之上趋势C. 皇权呈

14、不断加强的趋势D. 相权与皇权始终各司其职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和相权、中央与地方的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故C项正确。相权始终居皇权之下趋势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相权一般都是受制于皇权,故B项错误。相权与皇权始终各司其职趋势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C. 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 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重要知识与结论的准确理解与记忆

15、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夏商周时期,A表述不合史实;B“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表述不合史实;分封制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周王室的统治,巩固统治,C符合题意;D的理解有误,分封制不仅天子对诸侯可以分封,而且诸侯还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再分封,所以ABD的表述君有误,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18.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A. 确立分封制的推行B. 更好地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C. 加强统治者内部的团结D. 维护周王室王权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宗法制实际性的目的是为了维系分封制确立下的统治秩序,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故D项正确。确定分封制的目的、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以及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周王室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