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新高考地区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微考点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41746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非新高考地区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微考点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非新高考地区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微考点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非新高考地区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微考点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非新高考地区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微考点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非新高考地区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微考点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非新高考地区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微考点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非新高考地区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微考点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命题角度1胶体的判断和性质1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B分子直径比Na小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2(2019南昌模拟)以下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BFe(OH)3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阳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C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稀硫酸,会产生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然后沉

2、淀消失的现象D只有胶体粒子能做布朗运动3(2018湖北黄冈调研)如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芳香烃都属于非电解质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检验雾霾是否为胶体CSO2、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D雾霾中的PM2.5能吸附重金属离子而对环境影响较大4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发生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浓度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其凝聚力越大。实验证明,凝聚力主要取决于和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某胶体遇氯化镁溶液或石膏水易发生聚沉,而遇食盐水或Na2SO4溶液不易发生聚沉,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使此胶体发生聚沉的“聚沉

3、值”等于Ca2、Mg2的B该胶体分散质微粒带正电荷C该胶体遇氯化钡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D除去该胶体中的CO,可向胶体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命题角度2胶体性质的综合应用5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以下是稳定的。下列关于K2FeO4的说法正确的是()A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B在水处理过程中,K2FeO4发生还原反应CK2FeO4可杀菌消毒,是利用其氧化产物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的吸附

4、性DK2FeO4和KAl(SO4)212H2O常用于水的处理净化,其原理完全相同6(2019长春联考)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7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填反应类型)。(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色,即制得Fe(OH)3胶体。(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4)用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_,这种现象称为_。向其中加入饱和

6、(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其原因是_。8(2018济南月考)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药用胶囊中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Cr,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价。(2)化学上可将某些盐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可写成Na2OSiO2,则Fe(CrO2)2可写成_。(3)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填字母)。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产生沉淀b均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分散质微粒均可通过滤纸(4)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

7、膜。现将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Br溶液混合后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若要求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Na、Br透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方法:_。答案精析1C“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nm,其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之内,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错误;“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 nm,Na直径小于1 nm,B项错误;“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n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项正确;“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 nm)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D项错误。2D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滤纸和半透膜的孔径之间,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

8、膜,A项正确;Fe(OH)3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阳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定向移动产生电泳现象,B项正确;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稀硫酸,会先聚沉,出现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又被硫酸溶解而消失,C项正确;布朗运动是微小粒子表现出的无规则运动。不仅胶体粒子,其他悬浮在流体中的微粒也表现出这种无规则运动,如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D项错误。3CNO、NO2均不属于酸性氧化物。4C5.B6.B7Fe2O36HCl=2FeCl33H2O棕黄(1)FeCl33NaOH=3NaClFe(OH)3复分解反应(2)红褐(3)乙胶体和溶液(4)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电泳产生沉淀电解

9、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酸过量时氢氧化铁沉淀溶解解析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即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1)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2)此小题主要考查Fe(OH)3胶体的制法。(3)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利用这一点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4)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说明阴极附近Fe(OH)3胶体粒子浓度变大,胶粒向阴极发生了移动,说明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加入电解质(NH4)2SO4饱和溶液后,胶体发生聚沉生成了红褐色沉淀;加入稀硫酸,开始电解质使胶体聚沉生成沉淀,然后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8(1)2(2)FeOCr2O3(3)c(4)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即证明Na、Br已透过半透膜(其他答案合理也可)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可知,Fe的化合价为2价。(2)Fe(CrO2)2可写成FeOCr2O3的形式。(3)胶体较稳定,溶液很稳定,a错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b错误;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4)检验Br透过半透膜或Na透过半透膜均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