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37071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中,贴在氢氧化钠试剂瓶上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图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 B.图为剧毒品标志,能使人或动物中毒,与腐蚀性无关,故B错误;C.图为氧化剂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C错误;D.图为爆炸品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睛】了解所给试剂的性质及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在“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蒸发

2、等实验步骤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A. 烧杯 B. 托盘天平 C. 玻璃棒 D. 漏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确定每步用到的仪器:溶解:烧杯、玻璃棒;过滤: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蒸发: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因此用到次数最多的是玻璃棒,答案选C。3.现有三组实验: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分离以上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答案】C【解析】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碘溶解在CCl4中,

3、要分离得到CCl4应采用蒸馏的方法;酒精提纯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是利用其在酒精中溶解度大的性质,属萃取。4.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A. mol B. L C. s D. g/mol【答案】D【解析】【详解】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所以答案D正确。故选D。5.需在容量瓶上标出的是下列中的:浓度 温度 容量 压强 刻度线(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容器,所以需标有容量、刻度线,由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容量瓶应在瓶上标注温度下使用,故选,所以答案B正确。故选B。6.关于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4、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自来水暴沸B. 蒸馏烧瓶可直接加热,不用垫石棉网加热C. 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处,不能插入自来水液面下D. 直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答案】B【解析】【详解】A.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象,应提前在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故A正确;B.对烧瓶进行加热时,为防止加热时烧瓶底炸裂,需垫石棉网,故B错误;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用于测量蒸馏出的水的温度,制备蒸馏水也可不使用温度计,故C正确;D.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这样冷凝效果好,故D正确。故选B。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A. 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 B. 1molO2的质量为32gC. 1molO的的质量为16g/mol D.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答案】B【解析】【详解】A.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A错误;B.1molO2的质量为32g,故B正确;C.1molO的的质量为16g,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物质体积约为22.4L,故D错误。故选B。8.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B. 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 加入

6、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答案】C【解析】【详解】A.白色沉淀也可能是CaCO3,溶液中还可能含有Ca2+,故A错误;B.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溶液中还可能含有Ag+,故B错误;C.加入足量稀盐酸,排除溶液中的Ag+,CO32-,SO32-等,再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有SO42,故C正确;D.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O32,故D错误。故选C。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1 mo

7、lMg变成Mg2+时失去电子的数目为2NAB. 28 N2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C.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NA个水分子D. 1mol/L的NaCl溶液中所含Na+的数目为NA【答案】A【解析】【详解】A.一个Mg原子变成一个Mg2+时失去的电子数是2个,所以1molMg变成Mg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A正确;B.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C错误;D.不知溶液的体积,所以计算不出Na+的数目,故D错误。故选A。10.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 L1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

8、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A. 950 mL,111. 2 g B. 500 mL,117. 0 gC. 1 000 mL,117. 0 g D. 任意规格,111.2 g【答案】C【解析】实验室没有950mL规格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Cl)=1L2mol/L=2mol,m(NaCl)=2mol58.5g/mol=117.0g,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因实验室没有950mL规格的容量瓶,需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计算NaCl的质量时应按照1000mL进行计算。11.某位同学配制

9、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A. 定容时,仰视凹液面最低点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 定容时,仰视凹液面最低点,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A错误;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B正确;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错误;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溶质的质量不足2.4g,所以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B。【点睛】明确误差分析的依据是解答

10、的关键,即根据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1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现有状态能导电的是( )A. 铜丝 B. 熔融的MgCl2 C. NaCl溶液 D. 蔗糖【答案】B【解析】【详解】A.铜丝是单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熔融的MgCl2属于电解质,且有自由移动的离

11、子,能导电,故B正确;C.虽然NaCl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但然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混合物,故C错误;D.蔗糖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故D错误。故选B。【点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1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B. 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C. 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 = K+ + H+ + SO42D. 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答案】D【解析】【详解】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故

12、A正确;B.根据胶体的性质当带不同电荷的胶粒相遇时会发生聚沉,不同地方的泥土胶粒电荷不同,在入海口出聚沉形成沉淀,日积月累形成三角洲,故B正确;C.K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K+、SO42-,电离方程式为:KHSO4 =K+ +H+ +SO42,故C正确;D.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不需要外加电流,故D错误。故选D。14.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 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B. 分散质粒子大小C. 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 是否均一、稳定、透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

13、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考点:考查了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的相关知识。15.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A、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

14、系判断16.将50ml 3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03mol/L B. 0.3 mol/L C. 0.5 mol/L D. 0.05 mol/L【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详解】设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量浓度为c,根据C浓V浓=C稀V稀可得:5010-3L3mol/L=50010-3Lc,解得c=0.3mol/L,所以答案B正确。故选B。17.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Cl-C12 B. HCO3- C032- C. Mn04- Mn2+ D. ZnZn2+【答案】C【解析】【分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说明该微粒是氧化剂,得到电子,相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据此解答。【详解】A、氯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A错误;B、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Mn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还原剂,C正确;D、Zn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D错误;答案选C。18.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H+=H2OB. 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