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32246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滦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10)页,第卷第(11)页至第(12)页。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 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1.西周宗法制是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同时,贵族们又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

2、舅”关系的以巩固西周王族、贵族利益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这说明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A. 王权和神权结合,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B. 按照宗族血缘关系实现对地方的控制C. 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D. 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提到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故A项错误;在西周实现对地方控制的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先秦时期国家政治权力没有实现高度集中,秦朝建立后,权力才达到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同时,贵族们又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关系的以巩固西周王族、贵族利益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是典

3、型的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的模式,故D项正确。2.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A. 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 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可知,反映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遭到破坏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形成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关系,到

4、西周后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削弱,诸侯势力的增强,,这种关系遭到破坏,A项正确。B项“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的说法错误,排除。CD项“不可能出现”的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的分析,结合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3.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 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C. 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D. 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答案】A【解析】【详解】

5、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周礼中记载,薙氏负责除草。春季草开始生长而用锄锄草,夏至用镰贴地割除草,秋季草结实而加以芟除,冬至用耒耜除草根。如果想使除草后的土质变化改良,就用水渍火烧的办法来进行。这体现了在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使用植物肥料不等于动物性肥料严重不足;C选项错误,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信息;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年四季对草的处理,不能反映“重视适时耕作”。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

6、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体现了理学的注重品德,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乙体现了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7、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先哲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其中一个学派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你认为这个“帮会”的“帮规”是A.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 善用权术,建立威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墨子因其出身手工业者,所以主张“兼爱”、“尚力”、“省用”、“节葬”,代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因此其创立的墨家学派被称为“劳苦大众的帮会”,分析选项内容可知,爱人如己,崇尚和平,体现了兼爱、非攻的思想,是墨家的

8、思想主要,A选项符合题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儒家思想,B选项不符合题意;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属于道家思想,C选项不符合题意;善用权术,建立权威,属于法家思想,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6.西汉时,有谋士向皇帝谏言:“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该言论实际是建议西汉王朝实行A. 郡国制B. 察举制C. 中外朝制D. 推恩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

9、道不宜。愿陛下。”可知当时王国问题严重,对此汉武帝采取推恩令,故正确;是汉初实行;是考试制度;是中央制度。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推恩令7.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答案】D【解析】工种繁多反映了生产专业细化,监督人员多反映了官府掌控官营手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效率低下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业生产成本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业的产品

10、不面向市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8.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A. 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B. 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C. 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D. 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的标准,因此,与察举制相比,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故选A项。提高了儒生地位的是汉代的察举制,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的是科举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的是秦朝的军功授爵制,因此,B、C、D三项均错误。考点:古代

11、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名师点睛】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学生要了解选官标准的变化,从血缘、军功、品德、门第到才学。选官制度历来是高考热门考点,可结合当下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加以联系。示例: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简析】“河南尹田歆”“ 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说明地方是有选官权的,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官员时主要由中正官按照家庭出身、才能

12、、品德等综合品评,这与材料中的“孝廉”不符,故B项错误;“推举孝廉”反映了西汉开始的察举制,但是“贵戚相命”又反映了权贵开始干涉控制察举制,客观上反映了察举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9.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后晋】刘响旧唐书文宗本纪“玄奘以回峰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民国】王修版本述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

13、交流B.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答案】B【解析】“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说明雕版印刷在市场出现,“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说明需要众多,出现雕版印刷,三则史料足以证明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B正确;只有材料二可以证明A结论,C和D表格材料难以证明,排除。10.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 上海成为南方重要对外贸易城市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

14、展起来D.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答案】D【解析】【详解】上海成为南方重要对外贸易城市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开放五口通商之后,故A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并不代表官方,故无法体现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是指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材料未涉及这种贸易体制,且宋代之前就有“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其交往对象也包含日本,材料也能够体现这种贸易,故D项正确。11.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

15、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 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 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 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 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的信息,可知A项错误,排除;题干信息表明,夜市在杭州随处可见,坊巷市井到处可见商品买卖,这说明南宋的杭州城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故B项正确;CD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12.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 农业生产的衰落B. 自然经济的瓦解C.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农业生产不仅包括粮食作物的生产,也包括种植经济作物,题干体现的是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加了,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落,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瓦解是在19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