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研究之案例教学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研究之案例教学法.ppt(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研究(一),北京教育学院 朝阳分院 徐慢,第一部分,案例教学法的基础理论,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1.国外案例教学的历史发展 (1)在国外,案例教学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代,苏格拉底尤苏戴莫斯,非正义 虚伪 欺骗 做坏事 奴役人,正义 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 他在作战争期间欺骗敌人 如果他偷窃、抢劫他们的财物,又如儿子需要服药 欺骗 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 欺骗 一个人因为朋友意志沮丧,怕他自杀 偷窃,朋友,敌人,苏格拉底在教学活动中采用 案例教学这种形式,环环相扣层层解析,步步推进,启发诱导,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
2、性和主动性,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 医学院和法学院,(2)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真正运用 :,由于哈佛在案例教学中总是教给学生一种哲学思想,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开放办学,创新务实,注重素质培养,造就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美国许多大学者、大作家、大诗人、大科学家、大实业家、大政治家都出自哈佛门下。哈佛大学获诺贝尔奖者多达35人,在美国历届总统中哈佛学子多达6人。尤其令哈佛自豪的是其培养的一流的商界奇才,全美500多家最大企业中担任要职者l5为哈佛人。,(3)到19世纪20年代,案例教学真正受到重视并得到研究 ,应用于各个教学领域,2国内案例教学的历史发展,(1)在国内,我国古代教育
3、思想中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举一反三”其实就是最早的案例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案例教学在我国开始得以重视,如1980年我国与美国在大连联合建立工业科技管理培训中心后,即积极推广、应用案例教学,中美专家教授合作编写了大量教材,培养了大批人才。,二、案例教学概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周总理妙答记者,60年代,一个美国记者在对周总理进行采访时,发现周总理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一支美国生产
4、的“派克”牌钢笔。这位记者自作聪明,用几分讥讽的口吻说:“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一个大国的总理,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案例的分类,描述型案例,分析型案例,根据案例作用的不同,周总理妙答记者,60年代,一个美国记者在对周总理进行采访时,发现周总理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牌钢笔。这位记者自作聪明,用几分讥讽的口吻说:“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一个大国的总理,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案例的分类,综合型案例,根据案例内容的不同,专题型案例,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教育,依据课标的设计思路,三、什么是案例教学法,第一种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5、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第二种是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例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模拟人才招聘会,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
6、教学方法。,定义,四、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基础,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基础,第二部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1、背景材料的来源 一是重大时事政治事件、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二是来源于历史或地理课本; 三是文学作品、典故等; 四是一些练习题、模拟题中的材料; 五是专业杂志、报纸上的典型案例介绍; 六是专业网站中的案例介绍,一、案例背景材料的选择,2、精选背景材料,案例材料的选择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真实性原则。材料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切不可胡编乱造,这样会没有信度,我们选取的材料应该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可靠的材料。,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第六课 第二框,
7、洪战辉的行为体现了他身上的什么精神品质?,有主见,有责任感,,坚强 ,自主,洪 战 辉,时效性原则。案例背景材料的选择必须具有时效性,尽量选择最近最新的材料,特别是当年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相关材料,这样才能更接近生活,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北 京 市 虎 城 中 学 王 灵 艳,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少年英雄林浩,典型性原则。案例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材料。,分析材料后,请回答: (1)张非屡屡从名牌大学退学重新参加高考是为了什么? (2)你认为张非的行为有没有违反法律? (3)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如果是你会
8、怎么做?,结合性原则:案例材料的选择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特别是与教学内容的重点相结合。如果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紧扣重点,于此处选材,就可以使学生在整节课中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同时激发思维能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材料的组织、表述和呈现,对案例材料,不能照抄照搬,要对材料进行剪辑和编排,用精练的语言表述材料,同时材料的组织要与学科知识挂钩,要与设问挂钩,4.设问的设计,设问的设计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把材料与知识结合起来的纽带。好的设问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问题,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通盘考虑,全面安排,使之区分主次,先后有序,发挥整体功
9、能,设计问题的总原则,经典课例,辽沈战役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从哲学角度看,复杂的事情中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其中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请大家打开书,我们一起看看什么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提问:谈主次矛盾的前提是什么? 复杂事物,有多种矛盾。 提问:从主次矛盾的含义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吗? 地位和作用不同。 了解什么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请同学们尝试着从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我军首攻锦州的原因 (2)攻打锦州的战略部署 (3)攻克锦州后,我军战略调整的原
10、因。,在案例教学中设问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由浅入深。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由浅入深,这样有利于学生“入题”,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规律,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原则,选择切入点,从提问的流程看,在明确为什么问的基础上,要善于确定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什么。,原则,优化问题的表达形式,根据设问的目的和学生的认识基础,可以改革常规的问法,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生动活泼地表述题意,富有情趣,让学生乐于思考回答,原则,优化问题的表达形式,曲问,逆问,换位,借助情境,曲问案例,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使众多淘金者蜂拥而至。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历尽千辛万苦,赶到加州。一时间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
11、,金子自然越来越难淘。不但金子难淘,而且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圆致富梦,反而丧身此处。亚默尔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仅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渴折磨得半死。一天,望着水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忽发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找金矿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的工具变成挖水渠的工具,将远方河水引人水池后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找金矿的人。当时有人嘲笑亚默尔,说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赶来加州,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这种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亚默
12、尔毫不在意,不为所动,继续卖他的水。哪里有这样的好买卖,把几乎无成本的水卖出去,哪里有这样好的市场?结果,大多数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靠卖水赚到6000美元,掘到了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人生第一桶金。,问题,1.亚默尔是什么情况下开始卖水的? 2.他从淘金转为卖水,说明了什么? 3. 根据前两问请总结一下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换位,情境创设:根据福布斯等的估计,香港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拥有约800亿人民币的资产,他在金钱的使用上是非常大方的,李嘉诚基金是对中国内地最慷慨的慈善基金,从2003年至今捐赠了约7亿元人民币(包括承诺捐赠),主要用于教育项目。但是,他对金钱的态度也很有意思。
13、有一天,他在乘坐汽车的时候,把一枚1元钱的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滚向阴沟,这时,假如你是李嘉诚会怎么做呢? 事实是:李嘉诚蹲下来准备去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员便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 这时,假如你是李嘉诚,对待保安的帮忙,你又会怎么做呢? 可是,香港巨富李嘉诚却给了我们第三种答案。他把硬币放进口袋,然后从口袋中取出一张100元作为酬谢交给他。对此,李嘉诚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捡那枚硬币,它就会滚到阴沟里,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员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费。 设问:根据刚才的故事,请在简单浏览教材的基础上,谈谈你对李嘉诚解释“钱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费”的理
14、解。,多角度设问。设问要体现学科综合性和知识的整合,现在的题型一般是一个材料多个设问,而且往往是从法律、道德、心理等不同角度进行设问的。,原则,回忆提问,一是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或称为二择一的提问。它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迅速做出反应,不需进行深入思考,只回答“是”或“不是”即可。,二是要求单词、系列句子的提问,它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内容一般是与教材上的表述一字不差的。,简单的回忆提问没有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应过多地把问题局限在这一水平上。一般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初期使用。,理解提问,一是领悟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
15、进行描述或说明。,二是领会实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教材的意义或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 本质。,三是区别不同,对比理解,让学生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 常用于某个概念、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 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运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回忆、理解已学过的知识,还能运用于当前的情境之中,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提示和引导。,分析
16、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区分或鉴别。,高级的思维活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回答往往是简短的、不完整的,教师除 鼓励学生回答外,还要不断给予提示和探询。,分析提问,要素分析 要求学生阐述交流中、事件中所包含的构成要素,关系分析 不但能鉴别出各种要素,还能确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同总体之间的关系;,组织原理分析 能识别作者的意图、观点、态度,能检验、判断各种事实、观点和行为等所依据的准则。,综合提问,一是分析综合,要求学生对已有的材料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从而得出结论,二是推理想象,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推理,想象可能的结论,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两类问题适合作为笔头作业和课堂讨论。开始学生的思维水平可能比较低,句子的组织、语言的表达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经过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