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26726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辽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必修5(部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

2、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

3、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签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

4、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紫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本”字就缺少“午荫”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写“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

5、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万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栀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通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通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

6、闲,采桑歧路间;绒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包含着水分的繁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雾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

7、均清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叶”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遥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1. 古诗中为什么很少出现“树叶”这个词?下列有说服力的一项是A. 诗人们文字洗练,多用单音节词。B. 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出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就再也不肯轻易把它放过。C. “树”与“叶”的形象重复。D.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是褐绿色,这与叶的颜色还是比较相近的。2. 杜甫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其中的“落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落木”一词是从屈原九歌中

8、的“木叶”发展而来的。B. 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C. 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用过“落木”。D. 杜甫诗中的“落木”和屈原九歌中的“木叶”是相同的形象。3. 马致远有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根据选文内容判断,“老树”和下列哪一句的形象和情感一致?A. 无边落木萧萧下B. 年阴嘉树清圆C. 九月寒砧催木叶D. 雨中黄叶树【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重点句段含义的能

9、力。做此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古诗中很少出现树叶”的原因是在文章第二段阐述的,由“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可知,“古诗中很少出现树叶”的原因是树与叶的形象是“十分一致的” 。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是相同的形象”理解错误。

10、由第三段“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可知,“落木”与“木叶”的形象是不同的。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由“而树呢?它是具有紫茂的枝叶的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可知,例句中,“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老树”描写的是深秋时节高大、遒劲的树,营造出萧瑟肃杀的意境,从而表达出漂泊之愁;A项,由“至于落木呢更显得空阔”可知,“无边落木萧萧下”描写了一幅秋天开阔苍凉而萧瑟的画面,寄寓了作者的漂泊羁旅之愁;B项,

11、由“它是具有紫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可知,“嘉树”描写的是大树枝繁叶茂、绿树葱茏的形象; C项,由“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可知,“九月寒砧催木叶” 描写的是落叶萧萧的场景,表达思妇的愁苦、寂寞;D项,由“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雾之意”可知,“雨中黄叶树” 描写的是寒雨中黄叶的飘摇,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的是主人公悲凉的心境。故选A。【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12、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账本王振东嘉庆年间,山西运城遭遇旱灾,颗粒無收。所有粮号的存粮被抢购一空。为了能够买到一点儿救命粮,大批灾民仍源源不断地涌向粮号。泰兴粮号掌柜杨再昌心急如焚,带上银子,连夜赶赴河南赊店购粮。一日早晨,赊店隆盛粮号掌柜赵长信刚摘下板搭门,便来了一位熟客,此人正是杨再昌。隆盛与泰兴粮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往来,赵长信和杨再昌也是老相识。二人寒暄后,杨再昌简要说

13、了运城的灾情,要赵长信组织五万斤库粮,马上运往运城。钱货两清。杨再昌似乎犹豫了片刻,说道:“赵掌柜,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杨掌柜您客气了,但说无妨。”“此次我来得匆忙,只筹得五万斤的银两。运城距赊店路远,鞍马劳顿往来一次不易,我想再赊一千银子的货,一个月后付款,如何?”“这、这么大一笔赊欠,得东家同意。可是东家去了开封,要十天左右才能回来。”“既然如此,就算了!”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赵长信忖思片刻,又道:“救灾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如果东家在,也会体谅灾民的困苦,况且还有贵粮号多年来的信誉担当。此事我就先斩后奏,待东家回来,再详细禀报。”见事情有了转机,杨再昌大喜,忙抱拳施礼道:“赵掌柜

14、,我代灾民谢您了!”赵长信躬身还礼:“咱俩打交道多年,情同手足,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 相互帮衬也是应该的。”立好字据,杨再昌又把所欠粮款的明细誊写到随身携带的账本上,仔细收藏。救灾如救火。杨再昌顾不上休息,押运着灾粮返回运城。四天后,运粮的车队返回赊店。正常的脚程,赊店到运城,一个往返要半个月左右。赵长信预感大事不好。果然,车老板向赵长信禀报说,车队行至伏牛山,遭遇了土匪,粮食被抢。杨掌柜舍命夺粮,被土匪砍成重伤,下落不明。晴天一个霹雳,把赵长信惊得目瞪口呆。赵长信寝食难安。数日后,东家回到赊店,赵长信赶紧把赊粮及车队遭劫一事给东家做了汇报。一千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东家马上派人去运城了解情

15、况。不久,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杨再昌死了,泰兴粮号也关了门。俗话说,人死财灭。赵长信闻讯一声长叹。他既为杨再昌不幸遭难痛惜,也为自己越俎代庖给粮号造成的损失扼腕。东家安慰赵长信:“你的本意也是为粮号着想,我不怪你,也不会让你承担责任。”“东家的深情厚意,我心领了。只是按照店规,凡未经东家允许擅自行事,造成重大损失者,赔偿损失并逐出店门,永不续用。”“店规是店规,你例外。”“店规就是店规,所有人概莫能外。承蒙东家错爱,让我总揽店里的大小事务,倘若我不能自律,又如何律人?即使东家您能容我,我自己也容不得自己。”赵长信又道:“这些年除去吃穿用度,我也存下几百两银子,不足部分,拿我今后的工钱相抵,何时

16、还清欠银,我何时辞柜。”见赵长信态度坚决,东家不再劝说。日出日落,月缺月圆。三年后,赵长信终于还清欠款。他践行诺言,辞柜在城东开了一个小茶馆。东家感动于赵长信的忠厚耿直,常暗中照顾他的生意。因此,小茶馆虽然挣不下多少银子,赵长信一家的生活倒也无虞。一天,赵长信正在店里打理生意,突然来了一个后生,形容憔悴、风尘朴朴的样子。后生进店既不点茶,也不落座,只打问店主姓名。赵长信疑惑,说我便是。后生未语泪先流,抱住赵长信失声痛哭。赵长信更加疑惑,忙讯问,方知来人是杨再昌的儿子杨成。杨成说:“当年为解灾民的燃眉之急,家父来赊店筹粮,未曾想归途中路遇劫匪,身遭不测。泰兴粮号也因此元气大伤,无力经营,只得关门歇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