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17365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联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 考试时间:2018年12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1.“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B. 以德治民C. 民本思想D. 重视人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为政的关键在于人,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体现的是“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以德治民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的人并非指“百姓”、“人才”,排除

2、C、D项。2.全球通史中记载:当时一位著名学者提醒汉朝的缔造者说“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这位学者的主要观点应是A. 改游牧生活为农耕生活B. 改武力征战为仁德治国C. 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难D. 爱惜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说明不能用武力方式治国,即只能采取仁德治国的文治方式。故答案为B项。该学者阐述的是治理国家的方式,排除A、D项;材料中的观点不是讨论得天下与治天下的难易,而是关于治国方式的主张,排除C项。3.“中国史学家虽然也意识到促成王朝衰落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因素,但总认为这些因素与他们所相信的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因素统治者是否具有合格的道德

3、品质相比,处于次要地位。”这种认识主要基于什么思想?A. 君权神授B. 天人感应C. 理为万物之本原D. 人伦者天理也【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史学家相信“天命”观念,认为皇帝只要具有公正、仁慈和真诚这些美德,就可以上天代表的身份进行统治。当皇帝不再表现出这些美德,并施暴政于国家时,他就会被自动地剥夺天命。因此材料中的这种认识是基于天人感应的思想,故答案为B项。君权神授是强调君主权力不受制约,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点睛】董仲舒新儒学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使天感应;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

4、下受命于天子”,天是万物的主宰,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为君主专制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的理由。但董仲舒也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4.“其实儒家思想的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参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关于新儒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新儒学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说是法家的胜利B. 新儒学顺应时代需要,有利于各种思想并行不悖C. 新儒学使君权无拘无束,在君民关系

5、上突出了君本位D. 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和佛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董仲舒新儒学吸收法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因此新儒学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法家的胜利。故答案为A项。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利于各种思想并行不悖地发展,排除B项;新儒学鼓吹天人感应,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排除C项;西汉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排除D项。【点睛】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法家的加强君主专制中

6、央集权的主张成为新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5.“就中国文明的全面发展而言,佛教的介入的最终结果是微不足道的,虽然佛教对中国的哲学、玄学等方面有重大贡献,但它并没有像基督教改造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政府一直对佛教采取迫害政策佛教与中国基本传统背道而驰佛教逐渐被中国化佛教不像基督教那样能给人心灵慰藉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佛教宣扬看破红尘、超脱世俗人情,与儒家强调血缘宗亲不同,因此与中国基本传统背道而驰;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说法正确

7、,故答案为C项。古代中国政府没有一直对佛教采取迫害政策;佛教和基督教对人的心灵慰藉作用是一样的。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或的A、B、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6.“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对世人来说已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主要表明A. 理学对社会实

8、践有重大指导意义B. 理学完成了儒学的哲学构建,使其精致完备C. 理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真理D. 理学穷极万理,不许后人改弦易辙【答案】B【解析】【详解】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中的“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来看,作者认为理学已经完成了儒学的哲学构建,使其精致完备,后人所要做的只是实践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D项。【点睛】程朱理学宣扬天理,并将天理推崇到宇宙万物本源的高度;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在理物关系上带有鲜明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但其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陆王心学把心作为

9、世界的本原,而心就是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这些主张表明宋明理学在引入佛、道哲思的同时,在万物本源的高度来确立穷理灭欲、重建礼制的道德理想,儒学进入哲学化、思辨化阶段。7.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新学说“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的是A. 商品经济催生了中国明清进步思想B.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经济基础是封建自然经济C.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D. 法国小农经济滋生了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领域出现活跃的局

10、面。思想家们抨击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继承。故答案为A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排除B项;古希腊人文主义产生于奴隶社会,排除C项;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点睛】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儒家思想在批判落后因素的同时,呈现出活跃的局面。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8.“演戏由最初的表演崇拜酒神的祭礼进而渐渐创做出意义深远的悲剧和令人捧腹的喜剧。这种文艺只有在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才能发展起来,在其

11、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雅典人开始怀疑神的存在B. 雅典人文化素养的提高C. 早期人文主义思想出现D. 雅典城邦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前五世纪,由于雅典城邦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文学艺术出现繁荣景象。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们对神的态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9.16世纪初在北欧国家“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他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国疆域内征税。”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A. 萌生了民族意识B. 要求强化君主专制C.

12、 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D. 使北欧挣脱了宗教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人们对教皇的看法,表明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增强,反映了宗教改革主张“王权高于教权”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萌生”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人们要求强化君主专制,排除B项;D项说法夸张,排除。10.某思想家认为“随着人类各种机能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私有制的出现,人类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了国家与法。这本是为了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平等,但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最契合这人的思想还包括A. 反对间接民主B. 反对人民主权C. 反对私有制D. 反对共和制【答案】A【解析】【详解】

13、材料中的思想家是卢梭,他提倡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反对间接民主,主张直接民主。故答案为A项。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不反对私有制和共和制,排除B、C、D项。1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接近的事件是A. 本草纲目问世B. 经典力学产生C. 洋务运动D. 瓦特改良蒸汽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两个学说”,一个是阐述生物界生存竞争斗争的生物进化论,来自于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另一个是阐述人类社会阶级斗争法则,来自于1848年马克思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均为19世纪中期,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

14、接近的事件是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洋务运动。故答案为C项。本草纲目问世是在16世纪的明朝,排除A项;经典力学产生的标志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排除B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产生是1785年,排除D项。【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中“两个学说”的准确把握。在确定“两个学说”是指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之后,根据“两个学说”诞生的时间在19世纪中期,据此即可作出正确选择。12.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18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

15、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A. 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B. 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C. 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D. 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答案】B【解析】【详解】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倡导者,这一思想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得到广泛运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材料说明英国的思想启蒙和法国思想启蒙注重社会转型不同,说明英国的启蒙注重经济发展的理论,故B项正确;法国启蒙思想的发展不仅促使法国大革命,还促使美国人民独立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论证的是英法启蒙思想的不同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论证的是自由主义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比较,并不是说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故项错误。13.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古代某科技成就:“它蕴含着坐标几何学的原理,是人类最早利用工具代替大脑进行复杂计算的例证。”该科技成就是A. 珠算算盘 B. 浑仪 C. 九章算术 D. 授时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珠算算盘。浑仪是天文观测仪器,而不是进行计算的工具,故排除B项;九章算术和授时历都是著作,也不是计算工具,故排除C、D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