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大考研-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方拥 Yong FANG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7.18KB
约6页
文档ID:9655161
北大考研-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方拥 Yong FANG_第1页
1/6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方拥 Yong FANG方拥YongFANG时间:2010-11-1615:31:24来源:作者:YongFANG教授方拥,男,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198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主修西方建筑史,导师童寯教授分配至华侨大学任教,长期从事传统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参与主持泉州开元寺、新加坡双林寺等名刹的整体落架大修工程作为闽南建筑、客家土楼及中国虹桥等方面的早期研究者,在业内享有声誉,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奉调入京,与教学同时,以北大镜春园禄岛为基地,进行传统建筑保存和复兴的实验,倡导将古代中国的“卑宫室”思想与当代全球的生态理念融于一炉2002年起面向全校开设历史类通选课“中国传统建筑”,深受同学好评近年热衷于探索南北通融、东西交流宏观视野下的古代建筑思想史目前担任国家项目《清史•图录》的建筑卷主编一、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1977年12月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1982年1月南京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年制),工学士2月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师从童寯教授1984年11月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三年制),工学硕士12月国家分配至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建筑系任教1985年3月为清华大学汪坦教授主持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会首批十名成员之一1987年7月在华侨大学提升为讲师,任建筑系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8月兼任国家级文物的泉州开元寺修建委员会建筑师1991年9月获福建省科协优秀论文奖(论客家土楼的历史文化背景)1992年5月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戒坛等主体工程竣工,立碑录名纪念6月福建省教委和人事厅超前提升为副教授12月应新加坡国家古迹双林寺修复委员会邀请,参与双林寺和资政第古建筑落架大修及扩建工程,担任技术监督,合作者为新加坡著名建筑师刘太格和台湾著名建筑史家李乾朗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限额)1994年5月华侨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为首任导师1995年2月受聘为漳州南山寺修建委员会技术顾问4月主持华侨大学建筑系工作,准备接受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检查7月受聘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成员1996年6月华侨大学建筑系通过评估,成为全国七十多所建筑系中十四所具有建筑学学位授予权的建筑系之一1997年4月任建筑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负责人6月受聘为《华中建筑》期刊编委1998年6月福建省教委及人事厅评定为建筑学正教授8月担任建设部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9月应刘太格邀请率四名研究生赴新加坡协助工作并作学术考察1999年2月担任华侨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5月担任福建省高级职称评委会学科评审组成员2000年2月担任《华侨大学学报》编委5月担任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首届华人建筑教育研讨会论文评审委员6月与台北李乾朗教授合作设计新加坡双林寺龙光宝塔获准实施8月华侨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点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为学科带头人9月担任福建省建筑师分会副会长10月经华侨大学建筑系教职员工无记名投票后,以得票最多担任建筑系主任11月担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UNSW—ABBS建筑论坛评审委员2001年2月调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任教授,讲授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城市史等课程,兼职于北京大学校园规划委员会2002年2月首次开设北京大学通选课“中国传统建筑”2002年9月续任建设部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任期4年2005年5月~2010年9月兼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管日常工作二、研究方向传统建筑的研究与实践三、主要获奖与荣誉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限额)1994年1月因“建筑历史”业绩,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8月被泉州《侨乡科技报》表彰为古建筑专家1999年8月获福建省科协优秀论文奖(虹桥考)四、著作成就4.1专著目录“外国建筑教育”,1988年5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条目(合撰)《泉州古建筑》,1991年2月,天津科技出版社《童寯文选》,1993年11月,东南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建筑》,2006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笃旧的至理——《江南园林志》评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图书中心《建筑百家谈古论今——图书编(第一辑)》,2008年3月出版“断金碎玉——《童寯文集》评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图书中心《建筑百家谈古论今——图书编(第一辑)》,2008年3月出版《北大建筑与园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北大校园近代建筑”,《北大讲座•第十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孔庙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4.2学术论文“童寯建筑师”,1986年6月北京中国近代建筑史讨论会宣读,1987年6月第二期《华中建筑》发表,1993年11月《中国建筑史》摘引“论永定客家土楼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1989年10月《福建建筑》第三、第四期合刊“开元寺百柱殿落架大修”,1989年11月20日《泉州晚报》“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考”,1989年12月第二期《泉南文化》内刊,1990年8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摘录,1991年2月第一期《福建建筑》发表“拘那罗陀与泉州”,1990年6月第一期《泉南文化》内刊,1990年10月,南京博物院第五期《东南文化》发表,1995年9月厦门大学出版社《泉州海外交通史略》及1997年9月厦门大学出版社《福建佛教史》摘引“泉州开元寺大殿修复技术”,1990年7月北京《中国文物建筑保护及理论》“老君岩可能凿于唐代”,1991年1月7日《泉州晚报》“泉州老君岩出土石室构件年代考辩”,1991年6月第一期《泉南文化》内刊“福建泉州开元寺修复经验”,1991年2月第二期台北《雅砌》“闽南小型石构佛塔和经幢”,1991年12月第二期《泉南文化》内刊,1992年5月第二期《福建建筑》发表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限额)“闽西奇特的方言岛文化现象”,1992年9月《华侨大学学报》文科版第二、三期合刊“比较古希腊建筑•论中国木构建筑传统的形成”,1992年9月天津大学《第二届中国建筑传统与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闽南、粤东北圆楼与客家圆楼的比较”,1992年9月北京中国建筑学会《中日传统民居研讨会》交流论文,1993年5月《福建建筑》第一、二期合刊“闽东南沿海小型石塔幢”,1993年4月第二期《华侨大学学报》“泉州开元寺戒坛出土石刻”,1993年4月第四期台北《空间》“论中国汉地佛教密宗的建筑成就”,1993年8月第三期上海《时代建筑》“早期中国建筑师系列——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94年3月第三期台北《建筑师》“闽南古建筑屋顶曲线构成”,1995年9月总第48期《古建园林技术》(第二作者)“泉州老君岩宋代建筑构件”,1995年10月《华侨大学学报》“永定土楼二题”,1995年11月《永定文史资料》内刊“虹桥考”,1995年11月北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闽浙虹桥的调查研究”,1995年11月第四期《福建建筑》“闽南古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类型”,1995年12月总第49《古建园林技术》(第二作者)“华侨大学建筑系的回顾与展望”,1995年12月《南方建筑》“论建筑历史中的完型现象”,1996年6月北京《建筑师》“欧阳詹的太原之爱”,1996年7月4日和8日《泉州晚报》连载“设防住宅的调查研究”,1996年10月北京《建筑师》“叠拱木桥的建筑成就”,1996年11月第四期《华侨大学学报》“关于注册建筑师考试的思考”,1996年第六期《新建筑》“古建筑的修旧如旧”,1997年1月《泉州学刊》“泉州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1997年8月北京《建筑学报》“泉州土楼”,1997年10月《华中建筑》“童寯老师的读书与做人”,1997年10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建筑系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专集》“论风水术中的理性因素”,1997年11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城市别称中的悖论及其它”,1998年9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言》“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1998年10月第三期《福建建筑》“明清小说研究综述”,1999年11月北京,作家出版社《中国文学年鉴》“福建佛教丛林与新加坡双林寺的比较研究”,2000年2月总第67期《古建园林技术》“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成就与局限”,2000年8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评论集》“试析武吕兼论初唐闽南的开发”,2000年12月,《华侨大学学报》“学海无涯之乐”,2000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回忆录》“闽西客家建筑体现汉文化三个特征”,2000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师》“法苑因缘”,2001年10月,新加坡双林寺重修圆成文集“形胜概念在若干古汉字中的痕迹”,2002年1月,《新建筑》《中国建筑•古城泉州》,2002年1月,(台北)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限额)“北大镜春园禄岛水轩复建与荷塘水域整治”,2002年北京大学《大学的校园研讨会》“燕园刍议二则”,2002年北京大学《大学的校园研讨会》“跟随童寯先生读书”,2002年9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关于童寯》“山东栖霞牟氏庄园的建筑文化”,2002年10月,北京,《建筑师》100期“佛塔与古代西方文化的东传”,2003年,北京,《建筑百家言续集》,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木拱桥之我见”,2004年9月,北京,《建筑业导报》“埃菲尔铁塔的花边”,2004年11月,北京,《读书》“闽西南土楼与城堡”,2004年11月,台北,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论材料与结构的搭配”,2005年1月,北京,《建筑学报》Beijing-HistoryandHistoricalArchitecture,A+U建筑学杂志,2005年5月自撰个人学术介绍文章“方拥”发表于《建筑史解码人》,2006年6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OntheAllianceofMaterialwithStructure,TheProceedingsoftheChinaassoci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vol.3,no.3,2006.“试解中国建筑史的几大困惑”,2007年11期,北京,《艺术评论》核心刊物“中国建筑遗产的光辉”,2009年11月,《刘敦桢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暨中国建筑史学史研讨会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观与阙的文化解读”,2009年11月,《名师论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从房址和陶鼎看北辛文化的成因”,《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四期(8月)五、会议报告“福建泉州开元寺修建工程概述”,1991年1月,台北第四次古迹修复技术研讨会大会报告“论客家土楼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1992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大会报告“中西建筑比较”,2007年6月,北京大学“天人合一与风水形胜”,2007年6月,北京大学“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思想”,2007年6月,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美学”,2007年6月,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试解中国建筑史的几大困惑”,2007年10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风水建筑概论”,2009年5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班“中外廊桥概论”,2009年7月,中国廊桥屏南研讨会“镜春园与中国地理风水”,2010年5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班六、参与项目1987年~1997年—任国家级文物泉州开元寺修建委员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