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讲座培训.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532703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1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讲座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讲座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讲座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讲座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讲座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讲座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讲座培训.ppt(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 (第一、二篇),讲师:万新 TEL:13880660990 E-mail: ,讲师简介:,万新,股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高级考评员,四川省职业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保培训中心、四川省劳动培训学校、四川省就业训练中心等培训讲师,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指导工作经验,先后为上百家企事业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一、世界就业形势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世界就业形势面临三大严重挑战。 一是失业者数量依然庞大。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0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金融危机已导致2009年至2010年全球5000万人失业,全球失业率约7.1%,失业总

2、人数约2.3亿。经济复苏后,就业恢复需要的时间更长,到2015年,才可能缓解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状况。,二是工作穷人现象依然严重。所谓工作穷人,是指虽然在从事一定工作,但家庭人均生活费每天低于2美元的人。就业的不充分,收入的低微,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都使他们自己及其家庭难以走出贫困。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发展中国家有14亿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以下。,三是特殊群体失业严重。近年来,全世界失业青年占失业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4%左右,专家称之为“现实及未来的世界之忧”。妇女的就业参与率为49%,远低于男性就业参与74% 。就业性别差距明显。,二、我国就业面临巨大压力,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

3、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主要面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所面临的是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决定了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工作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长期存在,这是由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需要安排的劳动力年均达2400万人,每年能够安排1200多万人,供求缺口在1200万左右;与此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

4、以上,每年的转移劳动力为900万。,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劳动者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岗位不足、就业难的问题突出。,三是青年就业问题已逐步上升为矛盾焦点。大学生需要就业的人数持续增加,五年内从80万上升到560万;而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学生观念与社会实际的脱节,就业渠道与就业政策措施的脱节,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另外,“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同时整个农民工群体正在由亦工亦农兼业为主向全职从事非农就业为主转变,由在城乡双向流动向更多融入城市转变,由谋生存向注重追求平等转变,转移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四是

5、我国长期以来城乡分割所产生的二元经济结构、市场的分割、公共服务的欠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不足等等,都是我们在推进就业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四川省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大、困难群体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高于全国水平。 五类群体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灾区群众、返乡农民工、低收入家庭、被征地农民),第一章 职业道德,1 职业守则 1.1 热爱本职工作 1.2 刻苦钻研业务 1.3 遵守国家法规,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2.1 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尊重服务对象人格 尊重服务对象情绪体验 尊重服务对象

6、个人选择,2.2 尊重差异,不歧视服务对象,强调多样性 强调人权 强调平等,2.3 主动解释,使服务对象知情,知情权 责任分担的必要性,2.4 事先与服务对象讨论工作重点,达成一致 允许服务对象决定是否进入咨询关系 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指导人员,2.5 明确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避免服务对象产生依赖性 关系:咨询关系 即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宗旨: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2.6 给服务对象介绍合适的职业指导人员 2.7 尊重隐私,保守秘密 2.8 提升职业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2.9 维护形象,对服务对象负责,第二章 就业与就业政策,1.11就业的涵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就

7、”有从事的意思,是动词,“业”是职业,是名词。顾名思义,就业这个动宾词组本质涵义应是从事某种职业。,国际劳工组织对就业的涵义的基本表述为:就业人员是指具有劳动能力,能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的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只要在参照期内工作时间达到或超过1小时就应被视为“有工作”。,我国原劳动保障部对就业的定义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5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的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就业的实质 就业是劳动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由劳动者就业目的、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构成。就业目的表现为获取劳动

8、报酬或经营收入需要从而保障个人基本生活;就业过程表现为和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情况;就业结果表现为时间长短和收入多少(实质上是收入多少)的情况。,就业是派生需求 就业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就是派生需求,也就是说,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产生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没有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就没有对劳动力的需求,市场就没有就业机会。所以,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是劳动者就业的前提和条件。,就业是派生需求这一特点可以解释许多就业现象 首先,它说明了就业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经济发展越快,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就越强烈,社会上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其次,它说明就业结构的变化取决于产

9、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随之实现优化。目前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部门。,第三,它告诉我们,任何促进就业的政策都要适应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起作用,任何人为的,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都必然受到惩罚。,就业三点意义: 就业是人们获得收入的基本手段 就业是个人融入社会,使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就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1.12 就业的形式 按城乡分 城镇就业 乡村就业 按产业分 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 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分 正规 非正规(灵活就业) 按劳动力利用饱满程度分 充分就

10、业 不充分就业,国际劳动组织在2001年全球就业论坛上通过的全球就业议程明确提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很多人依靠工作而生存,它还是人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以及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就业,是每一位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法国巴黎骚乱事件映射的失业问题。2005年10月,法国巴黎发生了重大骚乱事件。起因是巴黎市郊两个移民青年在被警察追捕时意外触电身亡,引发了当地移民青年群体的街头暴乱,并迅速蔓延至全法300个市镇,甚至殃及到德国、比利时。骚乱者不仅焚烧汽车,还对政府机构、警察机构、法院、学校、商店和仓库实施纵火。法国政府出动了

11、警察部队、防暴警察和宪兵平息骚乱,期间有6000多辆汽车被焚毁,1500余人被拘留,数十名警察受伤。,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大批移民青年长期失业,就业无门,并深感社会在教育和就业上对移民的严重歧视。法国政府最后采取“戒严+安抚”方案措施来平息骚乱。而安抚措施主要内容就是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政府承诺向750个城镇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培训、实习和初次就业机会。法国巴黎骚乱发端于失业、平息于就业,充分说明,就业这一民生问题不解决,再民主的社会也难安定。而解决类似的社会群体矛盾,就业是首选之策。,1.2 失业 1.21失业的概念 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活

12、动的机会,从而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或失去工作,在一定时间内虽进行求职(有就业愿望)但仍然找不到工作,从而失去收的状态。,1.22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1.23失业的分类 失业的主要类型及原因(结构性、摩擦性、需求不足、季节性、周期性、隐性、自愿失业),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 我国2005年建立,抽样调查,全国样本40万户,130万人口。首次2005年11月进行,2006年 调查增加到两次,分别于5月和11月进行。从2007年起,调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分别于2月、5月、8月和11月进行。,1.24 失业的影响 (1)经济系统紊乱,效率降低。(经

13、济资源浪费和产出减少、消费需求减少、失业津贴和社会救济支出增加)。 (2)大量社会问题产生。 (3)失业者精神损失和物质损失。,2、就业方针和就业政策 劳动者自主择业(劳动者是就业的主体,有宪法赋予的就业权利和选择自由) 市场调剂就业 (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发展经济,制定政策,健全服务、保护弱势群体),2.2 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现就业政策 五大支柱: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保险 六个领域:中小型企业、第三产业、多种经济形式、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十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

14、主辅分离、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失业调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二、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3、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以就业服务为载体)有4个方面的作用: 1、促进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2、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3、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4、促进教育培训的改革,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 与就业服务,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功能,1.1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 市场由市场供求双方进行匹配和交换的机制或场所。,劳动力市场 狭义概念: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实现匹配的具体场所。 广义概念:指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

15、理配置的机制。,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的要素市场包括: 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市场;,收入循环模型:,居民户,货币支出,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企业,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劳动力市场的涉及范围 涉及到劳动者从求职、就业、培训、失业、再就业直至退休的全过程; 涉及到用人单位招聘、报酬支付、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福利待遇、辞退、更新职工等环节; 涉及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确立、调整和终止; 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服务、信息引导和法制管理等。,1.2 劳动力市场功能 基本功能:通过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利益最大

16、化和幸福最大化 市场机制缺馅与调节,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基本情况,2.1 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1949-1957): 第二阶段(1958-1978): 第三阶段(1979-1992): 第四阶段(1993-现在):,历史实践证明,作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只要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2.2 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主体地位正在确立,但尚未具备充分的市场主体资格 供给主体基本形成。通过市场就业已经成为劳动者就业的主导方式。但由于观念的滞后、择业动机不成熟、户籍制度改革刚起步,市场还未实现统一开放、平等竞争等原因,形成完整意义上的供给主体地位尚需时日。 需求主体发展不平衡。国企改革尚未完成,其主体地位有待落实。非国有企业主体地位基本形成,但行为有待规范。,(二)劳动力市场机制开始运行,但存在分割和扭曲现象 (三)劳动力市场规则与秩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空白和难点 主要是法律建设滞后。社会保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