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5770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A. 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B.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 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 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逐步改变血缘世袭特权,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排除C;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

2、,他们的思想得到传播,与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载:“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据此可知,东汉时的太学A. 发挥了一定的與论监督职能B. 是国家的最高学府C. 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D. 限制了君主的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可知,太学可以舆论监督政治、官员,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排除B;材料表明太学可以舆论监督政治、官员,但无法体现是社会

3、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排除C;太学可以舆论监督政治、官员,与限制君主的集权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下表是关于科举制创立的几段历史叙述,由此可知依据历史叙述韩国磐关于科举制度创置的两点小考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房玄龄本传记载玄龄18岁“举进士”,并参照房玄龄基碑的记载,推断“在开皇十五或十六年时,房玄龄被举为进士。因此,进士科应该是在开皇十五或十六年(595或596年)时已经出现毛礼锐等的中国古代教育史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这便是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

4、3编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当即进士科这是科举(主要是进士科)制度的开始。何忠礼科举制起源期辨析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诏书,“正式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他的结论是:“从南北朝后期起,科举制已逐步萌芽,正式形成制度,应该是在李唐。”A. 科举制度在隋朝时期已经创立B. 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进士科C. 科举制度形成是渐进的过程D. 史学无法考证科举制的创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进士科应该是在开皇十五或十六年(595或596年)时已经出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定十科举人这是科举(主要是进士科)制度的开始” “从南北朝后期起,科举制已逐步萌芽

5、,正式形成制度,应该是在李唐”可知,科举制从南北朝后期起,经过隋朝,到唐朝正式形成,故C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形成的过程,无法体现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进士科,排除B;D是不可知论,错误。4.隋唐以来,士人以“科第为先”,官员“耻于为末”,但到了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逐渐抛弃了“重本轻末”的传统观念,加入到经商的大潮中,甚至出现“无官不贾”的局面,这种现象A. 利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B. 反映理学的价值观被彻底否定C. 容易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D. 表明世人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答案】C【解析】【详解】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加入到经商大潮中,出现“无官不贾”的局面,官员经商

6、,将会破坏市场公平、自由的基础,将会侵犯更多人的私权利,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故C正确,A错误;B项中“彻底”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加入到经商的大潮中,无法体现世人对商人的看法,排除D。5.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A.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C. 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 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对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中国

7、社会的剧烈变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故B正确;A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无法体现儒家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排除C;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D错误。6.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 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B. 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C. 彻底放弃了对欧

8、美式民主的追求D. 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答案】A【解析】【详解】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故A正确;材料反映了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意识增强,无法体现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辩证和科学”,排除D。7.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以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在农业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民政府这些措施A. 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B. 扭转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 为持久抗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D. 阻碍了民

9、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材料中国民政府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发展的措施为持久抗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故C正确;材料反映国民政府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发展的措施,无法体现官僚资本主义,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国民政府的举措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错误。8.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A. 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

10、制改革B. 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C. 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D. 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可知,作者认为民间的改革推动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排除B;材料反映边缘革命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无法体现边缘力量的强势地位,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

11、私营经济之门”,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解答。9.在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政府补贴和私人的费助;公民大会专门选出执政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等相关事宜。这些现象A. 表明雅典的文化高度繁荣B. 重在提高戏剧的教化功能C. 体现了执政者的民本理念D. 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想参加公共活动的公民发放补贴,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激发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正确;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不能说明雅典的文化高度繁荣,排除A;戏剧

12、本身具有教化功能,并非通过发放补贴来提高戏剧的教化功能,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激发公民的参政积极性,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政府的补贴和私人的费助”,联系所学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分析解答。10.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侯,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A. 民主主义精神B. 分权制衡原则C. 共和主义精神D. 有限政府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

13、,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说明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不能损害个人权利和自由,体现了有限政府原则,故D正确;材料反映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无法体现民主主义精神、分权制衡原则,排除AB;共和主义指政治权威最终来自人民同意的原则,拒绝接受君主和王朝统治原则,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

14、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A. 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 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 说明世界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D.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侵略扩张,故B正确;材料反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侵略扩张,这有利于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A错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没有转移到其他地区,排除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欧洲对外移民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排除D。12.1958年

15、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A. 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 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C. 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戴高乐提出“欧洲人的欧洲”,并最终走出“雅尔塔”,体现了欧洲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主张外交独立自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故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是戴高乐提出的外交方针,无法体现“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排除B;欧洲一体化符合西欧各国的发展的要求,并非戴高乐提出的外交方针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欧洲人的欧洲”“ 最终走出雅尔塔”,联系所学欧洲一体化的影响分析解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