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45674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75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ART 3,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时空定位,线索一 过渡时期的建设(19491956年) 过渡时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新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解决了工业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也建立起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线索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9561976年)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中国在探索经济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如“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体系构建

2、 宏观把握,线索三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考点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主干整合,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1

3、.“一五”计划的特点、实质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特点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 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的增产能力与农业的发展水平而留有一定余地。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深化理解,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

4、增强综合国力。 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1 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 ) A.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一五”计划使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通过表格可知,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A项正确;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

5、完成的,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故C项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运动等“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2 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局部),此表说明( ) 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C.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D.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B 解析 “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增长速度较快,轻工业发展较慢,与苏联注重发展重工业相似,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国在优先发展重

6、工业的同时,也注意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产量表,不体现投资的规模,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全面解读计划经济体制 (1)含义: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国家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特点 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 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 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 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3)形成过程,(4)作用 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

7、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五”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弊端日益显露,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3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全国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 ) A.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上海对国家经

8、济建设的贡献巨大 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C 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的地位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据材料“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全国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可知,“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4 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至

9、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中央对原私营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 ) A.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 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实行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容易形成机制和人员的固定化,不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企业和地方的人员分配的原则和体制,与巩固新中国政权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并逐渐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可知,材料

10、中企业和地方人员分配的原则和体制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故C项正确;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作用,与材料中对各行各业人员的分配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3.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经济结构 (1)过渡时期 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余四种经济仍占很大比重,并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其趋势是最终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集体经济。 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3

11、)改革开放新时期 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主体,其他经济为辅助,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重要补充,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形成竞争格局。,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5 有学者指出,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其必要性是指 ( ) A.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B.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 D.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D 解

12、析 题干中所问的必要性是指材料中三大改造的必要性,根据史实可知,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并不是指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已经经过了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年,得以恢复和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并不是为了发展农业,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三大改造的必要性是指我国需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建立起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1 借助图片、史实等形式设计新的情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认识 典例1 2018全国卷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境。这反映

13、了当时我国 (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突破高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勘探工作,D项符合题意。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新中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A项说法错误;漫画主要反映的是资源勘探,而不是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B项与题干及漫画信息不符;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C项

14、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1 “一五”计划期间,为了统一管理全国经济,我国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建设委员会、国家技术委员会和国家物资供应总局等机构,这些机构均下设至县级政府,形成一个封闭式、垂直式的计划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 ) A.成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保障 B.解决了过渡时期的基本问题 C.使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D.使新中国迅速消灭了私有制,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A 解析 材料显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设立多个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管理机构。这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所以A项正确。虽然这一时期是过渡时期,但材料所述机构设立的重点在于进行经济建设,不包括其他社会问题

15、,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底,C项错误;D项是三大改造的成果,排除。,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2 依托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 典例2 2016全国卷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A 解析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的投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表述与题干矛盾,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减少,会导致国民经济

16、结构不平衡;题干中提到的是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而并非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故C项错误;题干核心信息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说明投资主要用于生产性建设领域,这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故D项错误、A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2 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 上升到45%,轻工业的比重由62.7%下降到55%。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 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A 解析 根据题目中“1952年至195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