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座之一——学会审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643748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讲座之一——学会审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作文讲座之一——学会审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讲座之一——学会审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讲座之一——学会审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信中学作文讲座之一第一章 学会审题一、三类作文审题关键(一)标题作文就标题本身进行理解分析。有比较直接,如:习惯、意气、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的符号、遥望星空;有双重含义的:墙、肩膀、人与路、回家。 (注意,有的提供了提示语,帮助你理解标题,如天津题:愿景。词义是:向往的前景。 )(二)话题作文它与标题作文不同的是提供了一段材料,帮助你理解话题,暗示话题的写作内容和感情倾向。标题作文则完全靠自己就标题审读感悟。有人说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是一样的,只是话题给你一段材料帮助你审题而已。此话不无道理。(三)新材料作文第一,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是可以作多元解读或者说允许有不同观点的材料。第二,材料提供不同侧

2、面、不同角度,即可以选择材料中某一方的观点、行为或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即完整材料进行立意。第三,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及其含意作文” ,是针对两种不同的材料提出要求的,寓言类或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的材料取其寓意、喻意进行立意;有关县市问题的材料则要求就问题本身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立意。基本上述认识,我们以为,新材料作文审题要遵循下面的步骤、要求。一、提取关键词句,概括材料大一,宁全毋缺,宁繁毋简,切忌顾此失彼。二、比喻性材料向人、人的生活、社会现象转换,切忌断章取义。三、形成观点,确定写作中心。四、行文前先想些名言事例,越多越好。总之,有观点

3、有事例写起来就快,不是特殊情况不要边设计边施工边采购原材料。例如:山东,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星 星 雷诗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读这首诗可以残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 36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仰望星空宝石,晶莹、透亮;飞上星星灰尘、石渍转换到人看实物:远看洁净、美丽,近看脏污、复杂说明距离产生美/不要被外表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转换到人生:远距离的东西以为是美的,眼前的却是不好看的

4、东西、复杂的东西幻想是美好的,县市却又很多坎坷、艰辛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抓住话题、标题刨根问底,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举例 1“区别”:区别是人与人的不同,是事物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对人或事物的不同认识。为什么要有区别(区别的作用和意义) ,有区别才会显示出特点、个性,才会使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也才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需要。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李白的浪漫与杜甫的现实,苏轼的豪放和柳永的婉约,刘邦的将将和韩信的将兵,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足球场上的不同位置等等。怎样区别,人情事物的本质,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如秦国的远交近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用人的各尽其才,发展经济

5、的因地制等) “要善于利用客观的优势,发展自我,获取成功”为什么要“”?借助他人,利用优势,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爬山虎,虽无高大挺拔的身躯,但依附于墙,同样能与高大的乔木一道,争取阳光;蒲公英,虽无鲜艳美丽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但凭着风的吹送,依然能把种子广播远方。相反,没有凭借,缺乏条件,纵有报国之志、不世之才,也只能湮没草野,虚度一生。无怪乎孟浩然叹息:“欲寄无舟楫;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怎样“”?首先转变观念,自力更生固然可贵,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次借助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找到好的机会、条件发展自我。如刘备借助孔明成就蜀国大业,大陆依托港澳发展经济等。底线:先确定写什么的底线,道德的底线,尊严的底线,做人的底线。写为什么要有底线,基地县的作用意义,可以举例说明;或怎样守住底线,救人、谈判、斗争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