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436565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情导航,基础自评,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课时任务通关,知识任务,1.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过程及意义。 2.知陆地水体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3.知人类利用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措施。,能力任务,1.能利用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和主要的补给形式。 2.能根据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能结合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现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基础自评 立足课前自评 提升基础复习,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明】地球上

2、水体的存在形式以及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和相互关系。 【记】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偿的关系。 【知】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等。,【辨】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地表水位高,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1)水体存在的三种类型: A海洋水,B ,C 。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 . 的关系。 (3)各代号的河流径流特点:为 . ;为 。,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河流水,大气水,相互,补给,河流,汛期,河流枯水期,自然界的水循环,【知】水循

3、环的特点 (1)三种水循环的类型中最重要的是海陆间循环,又被称为“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3)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4)水量最大的循环类型海上内循环。,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 问题:,【记】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 热量收支不平衡的 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1)三大类型:甲: ,乙: ,丙: 。 (2)环节: ,海上降水, ,陆地降水, , , ,蒸发和蒸腾。 (3)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 (4)我国在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母

4、亲水窖”, 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和 环节施加影响。(填数字) (5)增加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是 。,自然界的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降水,植树造林,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水、 水和 水。 4.为了使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人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 )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筑水库 节约用水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开渠引水 海水淡化 A. B.

5、C. D.,河流,淡水湖泊,浅层地下,B,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合理利用水资源,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真题剖析,(2014四川卷,1112)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如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金牌导思,如何考,如

6、何思,统计图分析河流补给类型以及分布区域 思考:“我国统计图”,说明位于北半球,68月为夏季,11次年1月为冬季;流域径流深度与河流径流总量呈正相关,径流深度越大,说明径流总量越大,补给水源越多。 迁移:雨水补给,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一般在雨季发生;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与气温呈正相关,一般发生在我国西北、青藏地区的夏季。 感悟:图中68月河流径流深度大且远大于降雨量的增幅河流部分补给来水为雨水;气温与径流深度呈正相关存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一般发生在我国西北、青藏地区;最低气温低于0,最高气温接近30符合条件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山麓青青草”符合西北地区描述。,出结论,(1)C (2)B,考点探究,1.陆

7、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温馨提示 (1)河流水、地下水一般具有相互补给关系。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河流处于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的荆江河段因其为“地上河”,一般表现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河流与其他水体的相互补给方向,主要取决于水位的高低。,2.河流的补给类型(以我国为例),考点二,自然界的水循环,真题剖析,(2017全国卷,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

8、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回答(1)(3)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内流区域流域多年蒸发量及影响因素 思考:“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可按照水分的收支状况

9、解答“盐度饱和”湖水盐度可下降,不可再增加。 迁移:影响流域蒸发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风速、湿度、水域面积等。 感悟:(1)该流域属于内流区域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水分收支平衡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毫米。 (2)坡面坡度大,蓄水量少,水停留时间短蒸发量小。 (3)耐旱植物根系发达,吸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出结论,(1)C (2)A (3)B,考点探究,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 陆地,(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影响下渗的因素,(

10、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3.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沼泽地的形成,(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考点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真题剖析,(2015海南卷,2)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 49 。读图,回答下题: 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干旱的气候地下水灌溉 思考: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灌溉水源的主要来源。 迁移:

11、干旱地区,河湖极少,地表水源有限。热带低海拔地区,无山地冰川分布。 感悟:根据图示信息缺少地表径流灌溉水源不是河流水和湖泊水。根据等高线判断山地海拔较低、处于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冰雪融水。霍尔木兹海峡南岸干旱地区灌溉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出结论,C,考点探究,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图示如下:,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地区缺水的原因分

12、析,一、河流水文特征的判读及成因探究,素能专攻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二、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方法】 1.读数轴: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数值。 (1)纵轴:代表的地理事物,各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横轴:看时间变化与径流曲线的对应情况。 2.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1)读数据: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 (2)读弯曲:以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长短或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

13、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3)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提升训练,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解题思路: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少,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不是大气降水;读图可知两个汛期均表现为径流量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说明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则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结合季节差异即可判断不同。第(2)题,河流的流量与补给量

14、、蒸发量、人类活动等有关。,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解题思路:第(3)题,该地区降水少,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故河流位于内陆地区;结合图中信息从流量、水位变化(汛期与枯水期)等方面归纳。第(4)题,近几十年来,水量明显减少,说明流量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流量变化还与冰川数量

15、有关,气候变化会影响冰川的数量。,答案:(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深度链接】见“考点演练”T12、35,“课时冲关”T34、6、10、13,考点演练 对点典题再练 巩固复习效果,考点一,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2016天津卷,1011)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2题: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解析:1.D 第1题,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加,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