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3085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下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B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2.下列蛋白质及其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条mRNA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B每个tRNA分子中只含有3个碱基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翻译时mRNA沿核糖体移动3.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

2、方式,正确的方法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A B. C. D.4.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B.过程可在RNA病毒体内发生C.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5.下列与生物变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并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缺失或增加 C.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D

3、.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7.下列有关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自交过程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改变C.生物进化过程中,直接受到自然选择的是表现型D.生殖隔离的产生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8.下列有

4、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下降 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C.内环境中也可以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的过程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10.以下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或树突末端膨大的部分B.离体的一

5、个神经元内兴奋既可由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也可由轴突经胞体传向树突C.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神经系统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11.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免疫机能有缺陷 D.HIV攻击人体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丧失一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12.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不能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 B.如果某人的体温长时间恒定在385度,则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6、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D.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能够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64分。13.(14分)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子一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子一代不育,其原因是_,可用_处理子一代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

7、40W+1E),这属于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根尖或芽尖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_期的细胞染色体最清晰。14.(16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结合,使神经元b兴

8、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免疫。15.(18分)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D(1)图中细胞Y的名称是_,细胞D的名称是_,若

9、细胞Z产生的物质攻击了自身的组织,从而会引发疾病,这种疾病被称为 _。(2)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_,减少散热。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是_。 (3)图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通过_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及细胞Y的_过程,减少抗体A的产生。16(16分)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

10、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实验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 (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时间/min0

11、306090120150血糖浓度/mgml0.751.251.100.900.750.75(4)胰岛B细胞含有某病毒相似的 ,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 ,将其导入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其中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时,需要用到_酶。12月份高二年级 生物 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题号123456答案ACDDCA题号789101112答案BDDACC三、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4分)13. (1)4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减数分裂时联合紊乱)秋水仙素(2)染色体数目 20W和20W+1E 40W(3)有丝分裂中期14.()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内正外负;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非特异性15. (1)B淋巴细胞 记忆(B)细胞 自身免疫病(2) 收缩 神经递质 (3)促甲状腺 负反馈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16. (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2)等体积生理盐水 稍低(3)(4)抗原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内切酶)-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