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29803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

2、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 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 铁农具件数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 77 96.2% 68 88.3% 山西长治36 31 86.1% 21 67.7% 湖南长沙70余 21 30% 17 80.9% 广西平乐181 约170 93% 91 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B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D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2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3、。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A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B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C重视水利灌溉事业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3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4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 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B维护人民的经济利益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转让现象

4、。英国在16世纪后半期,三分之一的封建庄主都 换了主人,有些地方变动率甚至达到40%;在法国,80%的封建贵族负债累累。据此推论,当 时西欧:A阶级关系出现变动B经济结构发生转变C农业经济趋向衰退D封建贵族丧失权力6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消费在社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英国学者尼尔麦 肯德里克等人认为,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据此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 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B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C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D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7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 分配

5、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 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8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主要是指:A工厂制度的兴起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C垄断组织的出现D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9.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 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

6、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10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 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 闭。该时期最可能是:A18951911年B19121919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11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数,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7、C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12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13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B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D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14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

8、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B开放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C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D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5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1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B坐火车到北京

9、参加庆典活动C通过电视直播盛典实况D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17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 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为此,苏俄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第一个五年计划D市场经济体制18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体现出:A指令性计划减少B商品经济发展C计划体制的弊端D公有制被打破19美国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0%以上,新技术、新机器、新管理方法

10、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使用,而在业工人的平均工资1929年还低于1920年。这说明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于A生产力的提高B工人收入大大下降C贫富差距过大D生产远超消费能力20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颁布的法律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联邦紧急救济法21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

11、念是: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2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从二战后初期的“挂钩”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脱钩”,这一变化说明了:A美元不再是国际支付手段B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C世界银行组织已瓦解D美国与其同盟国关系破裂23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24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

12、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25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经济大国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反映了: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B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

13、竞争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已大”,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项归于田赋之内,“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