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6248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友情提示:1. 本试卷分为卷、卷两部分,共25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K 39卷: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A. 酒曲捣碎B. 酒曲发酵C. 高温蒸馏D. 泉水勾兑【答案】B【解析】A酒曲捣碎过程为物质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B酒曲发酵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C高温蒸馏是利用沸

2、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分离乙醇,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泉水勾兑是酒精和水混合得到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B。2.下列添加在食品中的试剂,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火腿中添加防腐剂B. 酸奶中添加增稠剂C. 食盐中添加补碘剂D. 酱油中添加补铁剂【答案】A【解析】【详解】A防腐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B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反应速率无关,选项B错误;C. 食盐中添加补碘剂是营养强化剂,与反应速率无关,选项C错误;D. 酱油中添加补铁剂是营养强化剂,与反应速率无关,选项D错误。答案选A。3.下

3、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B.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SO2的氧化反应D. 加压有利于H2与I2反应的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A.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B.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Cl-+H+HClO,在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较大,可降低氯气的溶解度,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正确;C.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故C错误;D. H2(g)+I2(g) 2HI(g),反应前后为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加压不影响平衡,故D错误;故选B。【点睛】(1)在

4、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3)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4)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4.下列有关有效碰撞模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B. 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C. 不存在活化能为零的反应D.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答案】C【

5、解析】【详解】A.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能量较高,一定是活化分子,故A正确;B.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所以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故B正确;C.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是各基元反应的组合,可正可负可为零,故C错误;D. 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故D正确;故选C。5.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强电解质在固态或液态时,可能不导电B.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C. 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温度不同时,导电能力不同D.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弱【答案】D【解析】【详解】A. 强电解质中,是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熔融可以导电,

6、如熔融氯化钠能导电,共价化合物的强电解质熔融不能导电,固体强电解质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A正确;B. 依据强电解质概念分析,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故B正确;C. 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改变,电离平衡移动,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故C正确;D.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导电能力由离子浓度大小决定,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水溶液导电能力弱于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故D错误;故选D。6.某一温度下,可判断溶液为中性的依据是A. c(H+) = 110-7 mol/LB. c(H+) = c(OH)C. pH = 7D.

7、 加入酚酞后溶液呈无色【答案】B【解析】【详解】A.温度不同溶液中离子积常数不同,c(H+) = 110-7 mol/L不能说明溶液为中性,故A错误;B. c(H+) = c(OH),溶液为中性,故B正确;C.常温下溶液pH = 7说明溶液为中性,温度不同溶液中离子积常数不同,中性溶液pH不一定为7,故C错误;D.酚酞遇酸性或中性溶液都显无色,故D错误;故选B。【点睛】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是溶液中c(H+) 和 c(OH)的相对大小,c(H+) = c(OH),溶液呈中性,只有在250C时,中性溶液中c(H+) = c(OH)= 110-7 mol/L。7.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

8、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 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 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答案】C【解析】A、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c(H+)、c(OH-)都增大,表示的点就不在曲线上,错误;B、水的离子积常数K=c(H+)c(OH-),从图可知离子积是1.010-14,不是1.010-13,错误;C、加入FeCl3,水解使得溶液酸性增强,c(H+)增大,则c(OH-)减小,故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正确;D、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不变,稀释溶液后所表示的点还在曲线上

9、,不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错误。答案选C。【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8.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A. 过程中断裂极性键C-Cl键B. 过程可表示为O3+ Cl =ClO + O2C. 过程中O + O = O2是吸热过程D. 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答案】C【解析】A、过程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氯原子,断裂极性键C-Cl键,选项A正确;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可表示为O3 + Cl = ClO + O2,选项B正确;C、原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是放热的,选项C错误;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选

10、项D正确。答案选C。9.下列条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温度0.1mol/L的Na2S2O3溶液0.1mol/L的H2SO4溶液蒸馏水A155mL5mL5mLB155mL5mL10mLC355mL5mL5mLD355mL5mL0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项是因为水会稀释溶液,从而导致速率不是最快的,故D项速率最快,故D正确;故选D。【点睛】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升温,加压(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接触面积,催化剂等可以加快反应速率。10.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如下:2SO2(g) + O2(g) 2SO3(g) H=197 k

11、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因为反应放热,所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即能快速反应B. 增大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C. 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小于500时的平衡常数D. 恒温下缩小容器容积,使Q K【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是否加热无关,该反应不加热不能快速反应,故A错误;B. 增大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且平衡正向移动,则SO2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大于500时的平衡常数,故C错误;D. 恒温下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使Q K,故D错误;故选B。11.下列事实与对

12、应的方程式不符合的是A. 硫化氢溶液呈酸性:H2S 2H+S2B. “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 (红棕色) N2O4 (g) (无色) H0C. 甲烷的燃烧热H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mol1D.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出现浑浊:S2O322H+S SO2 H2O【答案】A【解析】【详解】A. 硫化氢溶液呈弱酸性,电离是分步进行的,H2S H+HS,故A错误;B. 2NO2(g) (红棕色) N2O4 (g) (无色) 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NO2球

13、”浸泡在冷水中,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故B正确;C. 1mol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则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mol1,故C正确;D.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后会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溶液出现浑浊,故D正确;故选A。12.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CO2(g) + 4H2(g)CH4(g) + 2H2O(g),若温度从300升至400,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增加。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判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4、A. 减少少量W,逆反应速率减小B. 当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 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 平衡后加入Z,上述反应的H减小【答案】B【解析】【详解】A. 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气体质量和气体物质的量的比值,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质量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化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 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C错误;D. 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无关,故D错误;故选B。14.温度为T1时,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