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6241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周在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上,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这种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西周在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凝聚宗族力量”中可以这种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C项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故排除;D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排除。2.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考试

2、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代官员由中央在皇帝的同意下直接任命到地方,直接听从皇帝和中央的调遣,D项符合题意; 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下官员的产生方式;考试选拔是科举制下的官员产生方式; 地方推荐是察举制。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3.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根据贾谊这一主张,采取的措施是A. 分封同姓诸侯B. 颁布“推恩令”C. 设立三省制D. 增

3、设军机处【答案】B【解析】从材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以看出,贾谊主张实行推恩令,把诸侯国的土地层层分封,削弱诸侯的实力,故B项正确。A项是在汉高祖刘邦时期,不符合题意;B项是在隋唐时期的,排除;D项是在清朝设立的,排除。点睛:汉初实行君被国并行制,后来带来严重的王国问题,引起了七国之乱,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汉初几代皇帝都想着削藩,贾谊就是根据这种形式向汉文帝提出的这种策略,后被汉武帝采纳。4.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图示可看出此图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它创立于隋唐时期,

4、B项正确。故选B项。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三省六部制5.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A. 提高办事效率B. 扩大统治基础C. 加强专制统治D. 增强六部权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初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威胁皇权,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后设内阁但不能统领六部百司,诸事尽听皇帝,这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内阁制和六部6.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严重破坏司法主权的条款是A.

5、 协定关税B. 割香港岛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注意题目中是“严重破坏领土主权”的选项。A选项协定关税破坏的是关税主权;B选项割让香港岛属于破坏领土主权,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的主权不限于领土主权;D选项领事裁判权没有割地的情况,故排除。7.下图是近代时期与列强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示意图,这场战争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从“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圆明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A项是英国单独发动的,排除;C项是日本发动的,排除;D项错误

6、,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就已被烧毁。8.2016年暑假某学校组织人文考察游学活动,同学整理考察资料,这幅辛亥革命首义烈士公墓的照片(见下图)应拍摄于A. 成都B. 广州C. 武汉D. 南京【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首先从武汉爆发,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9.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A. 发动大规模会战B. 进行积极抗战C. 建立敌后根据地D. 坚持游击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进行积极抗战,故B项正确;A项是正面战场组织的,排除;CD项是敌后战场组织的,故排除。点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1、它是在日

7、本企图的情况下,在共产国际反法西斯路线的影响下,在中共的积极倡导并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的推动下,国共互相让步共同抗日的产物。2、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统一战线中阶级成分非常的复杂,因而统一战线内部有复杂的阶级关系、有矛盾尖锐的斗争,甚至出现了军队之间的武力摩擦。3、是代表两个阶级利益的两个政权和两个军队的合作,并未形成统一的国民政府和联合统帅部,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合作,采取遇事协商的特殊方式处理共同的事务。10.某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总结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如下图),图中空白方框处应该依次填写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8、,是1946年6月-1947年6月,是1947年6月-1948年9月;是1948年9月-1949年1月;是1949年4月。所以答案选A。11.邓小平同志对祖国统一问题的创造性理论是A. 和平统一B. 两岸“三通”C. “九二共识”D. “一国两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同志对祖国统一问题的创造性理论是一国两制,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12.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A. 中日建交B. 中美关系正常化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 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D【解析】材料“20世纪7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1972年

9、,排除;B项是1972年,排除;C项是1971年,排除;D项是1954年,不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符合题意。13.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的是A. 保护私有财产B. 限制贵族权力C. 维护平民利益D. 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材料“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故选A;十二铜表法从根本上保护贵族利益,排除B;C不能体现,排除;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14.2016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法案,允许911受害者家属起诉沙特政府。9月24日

10、,总统奥巴马以法案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否决该法案。28日,参众两院先后以97比1、348比77的投票结果推翻了奥巴马的否决。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B.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C. 国会无权复议总统否决的法律D. 国会复议时超过三分之二多数即有效【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故A项正确,排除;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故B项正确,排除;国会有权复议总统否决的法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国会复议时超过三分之二多数即有效,故D项正确,排除。15.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国家元首“

11、统而不治”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1)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但皇权至高无上,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2)行政权和立法权没有真正分离,而且行政权制约立法权,任何法案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才能生效。联邦议会(上议院)权力大,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力小。(3)名义上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具有霸主地位。16.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示意图。空白处应为A.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 德意志的统一C.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

12、新的成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排除A。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正确。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7.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 若干政治力量发展壮大C. 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D. 人们对和平的向往【答案】B【解析】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在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日益明显的,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解体后,以俄罗斯、欧洲、等为代表的若干政治力量

13、不断强大,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对比,与联合国实力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比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8.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玉米原产于美洲,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水稻和粟原产于,故选D. 。19.春秋时期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表明古代手工业发展A. 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B. 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C. 手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D. 手工业经营方式

14、的不断变革【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冶铁燃料和鼓风设备的发展,这体现了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故B项正确;ABD项材料没有体现。20.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研究古代商业发展的第一手史料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A项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属于第二手史料,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第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21.19世纪中期,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小农经济完全破产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出现,故正确;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不符合题意;错误,错在“完全破产”。所以答案选A。22.某同学为了历史专题研究,搜集了江南制造总局的如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主题应该是A. 外国经济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