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市第一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6190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市第一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市第一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市第一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市第一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市第一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市第一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宣武区北京市第一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八一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二物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仅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30分)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 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为零D.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确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的本质以及意义; 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斥力,二力均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布朗运动是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A错误;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B正确;当

2、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两力均不为零,C错误;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D错误;2.如图所示是教材中模仿布朗实验所做的一个类似实验中记录的其中一个小炭粒的“运动轨迹”以小炭粒在A点开始计时,图中的A、B、C、D、E、F、G各点是每隔30s小炭粒所到达的位置,用折线连接这些点,就得到了图中小炭粒的“运动轨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 在第75s末,小炭粒一定位于C、D连线的中点C. 由实验可知,小炭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D. 由实验可知,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每隔30s把观察到的炭粒的位

3、置记录下来,然后用直线把这些位置依次连接成折线;故布朗运动图象是每隔30s固体微粒的位置,而不是运动轨迹,只是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位置的连线;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可能在任一点,故A错误,B错误;悬浮微粒越小,受到液体分子撞击的冲力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显著。故C错误;液体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布朗运动越显著。故D正确。故选D。点睛:布朗运动图象的杂乱无章反映了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杂乱无章,进一步反映了液体分子热运动的杂乱无章3.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其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振子的振幅

4、为4cmB. 振子的振动周期为1sC. t=l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 t=ls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答案】C【解析】【详解】由振动图像可知,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2cm,周期为2s,t=1s时,振子在平衡位置,切向y轴正向速度,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4.如图甲所示是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当漏斗下面的薄木板N被匀速地拉出时,振动着的漏斗中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板上的直线OO1代表时间轴,图乙中是两个摆中的沙在各自板上形成的曲线,若板N1和板N2拉动的速度v1和v2的关系为v2=2v1,则板N1、N2上曲线所代表的周期T1和T2的关系为( )A.

5、T2=T1 B. T2=2T1 C. T2=4T1 D. T2=T1【答案】D【解析】【分析】在木板上由摆动着的漏斗中漏出的沙形成的曲线显示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沙摆的振动图象由于拉动木板的速度不同,所以N1、N2上两条曲线的时间轴的(横轴)单位长度代表的时间不等如果确定了N1、N2上两条曲线的时间轴的单位长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后,就可以确定各条曲线代表的沙摆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即振动周期,从而可以确定T1、T2的关系【详解】由图可见,薄板被匀速拉出距离相同,且v22v1,则木板N1上时间轴单位长度代表的时间t1是木板N2上时间轴单位长度代表的时间t2的两倍,即t12t2.由图线可

6、知,T1t1,T2t2,因而得出 ,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如图所示为一个单摆在地面上做受迫振动的共振曲线(振幅A与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则( )A. 此单摆的固有周期约为1sB. 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mC. 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频率增大D. 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右移【答案】B【解析】【详解】单摆做受迫振动,振动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相等;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则固有频率为0.5Hz,周期为2s。故A错误;单摆的周期为2s由公式求得L1m 故B正确;根据知摆长增大周期增大,所以频率会变小,故C错误;频率变小则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故D错误;故选B6.一条绳子可以分成

7、一个个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一个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l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质点2、3、4.各个质点依次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T/2时,质点9刚要开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T/2时,质点9开始向下运动B. t=T/2时,质点5加速度方向向上C. t=T/4时,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D. t=T/4时,质点3的加速度方向向上【答案】C【解析】【详解】A、质点1为波源,波向右传播,时,质点9开始振动,根据同侧法可知其振动方向向上;故A错误.B、时,质点5处于波峰,此时振动的速度为零,指向平衡位置的加速度最大,方向向

8、下;故B错误.C、根据振动和波的传播规律可得时的波形图:时,波传播的距离为,则质点5开始振动,而所有的质点被带动起振的方向相同都向上;故C正确.D、振动时的回复力产生的加速度都指向平衡位置,时的质点3正在正向位移处,则加速度向下;故D错误.故选C.7.如图,振幅相同的两列波相遇,形成了的稳定干涉图样,某时刻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两列波的频率不一定相等B. 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M点始终处于波峰C. 质点M将沿波的传播方向向O点处移动D. 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将到达平衡位置【答案】D【解析】【详解】要形成

9、稳定的干涉图样,需要频率相等的相干波源才可以,所以这两列波的频率一定相等 故A错误;P、N两点是波谷和波峰叠加,由于振幅相同,位移始终为零,即处于平衡位置,M点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是加强点,则M点随时间在平衡位置两侧来回振动,并不是一直处于波峰的位置,故B错误;振动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随波逐流”,故C错误;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从波峰运动到平衡位置 故D正确;故选D8.分析下列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声波的(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

10、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A. 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B. 折射、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C. 衍射、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D.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答案】C【解析】【详解】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属于声音的衍射;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音的反射;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属于波的多普勒效应;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属于声音的干涉 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9.有一块玻璃砖,上、下两面光滑且平行,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下面给出的四个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玻

11、璃砖上下表面平行,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上表面能够发生折射,则下表面一定能够发生折射,且离开玻璃砖的光线与射向玻璃砖的光线平行,又因为有折射就有反射 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用a ml纯油酸配制成bml的油酸酒精溶液,现已测得一滴溶液c ml,将一滴溶液滴入水中,油膜充分展开后面积为Scm2,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纯油酸体积为,油膜面积为S,油酸分子直径,故A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全对得4分,共20分)11.下列关于光现象说

12、法正确是A. 水中的潜水员斜向上看岸边物体时,看到物体的像将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低B. 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的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C. 玻璃杯裂缝处在光的照射下,看上去比周围明显偏亮,是由于光的全反射D. 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是利用光的全反放射原理来传播信息【答案】CD【解析】【详解】A:物体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潜水员眼睛,潜水员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所以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物体,实际是变高了的物体的虚像。故A项错误。B: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的下层空气

13、的温度比上层低,下层空气的密度比上层大,下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上层空气折射率大而产生的全反射现象。故B项错误。C:玻璃杯裂缝处在光的照射下,看上去比周围明显偏亮,是由于光线从玻璃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故C项正确。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全反放射原理来传播信息的,故D项正确。【点睛】全反射条件:(1) 光是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 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12.气闸舱是载人航天航天器中供航天员进入太空或由太空返回用的气密性装置;其原理图如图所示。座舱A与气闸舱B之间装有阀门K,座舱A中充满空气,气闸舱B内为真空。航天员由太空返回气闸舱时,打开阀门K,A中的气体进入B中,最终达到平衡。假设此过程中

14、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舱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并没有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不变B. 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C. 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压强减小D.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座舱A舱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将减少【答案】ACD【解析】【详解】气体自由扩散,没有对外做功,又因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根据 可知内能不变,故A正确;B错误;对于理想气体来说内能不变则温度不变,因为气闸舱B内为真空,故扩散后气体体积增大,根据玻意耳定律可知其中K是一个定值,所以随着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C正确;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可知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对气缸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变小

15、,故D正确,故选ACD13.一束复色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半圆形玻璃砖,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砖对a、b的折射率关系为B. 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关系为C. 增加入射角,单色光a先消失D. 单色光a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大于单色光b【答案】BC【解析】【详解】因为a光偏转角度大,说明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即,故A错误;根据公式, a光的折射率大,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即 故B正确;因为 ,根据临界角公式,知单色光a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b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所以当增加入射角,单色光a先消失,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4.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P此时刻的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B. 质点P此时刻的加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C. 再过半个周期时,质点P的位移为正值D. 经过一个周期,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4a【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