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6183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从商周时起,越人就有以原始瓷器随葬的传统。战国时期百越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少有青铜礼器出土。这一现象说明A. 宗法分封制在南方得到完整保存B. 战争频仍促进了青铜冶铸业发展C. 手工业官营不利于生产技术改进D. 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以大规模使用陪葬器物为重要特征的重敛厚葬之风是中原传统丧葬习俗的重要特征之一,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战国时期这一风气逐渐向周边百越等民族的居住地区传播

2、扩展,说明了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宗法分封制是按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配政治权利,与重敛厚葬的风气出现在南方地区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百越等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厚葬风气,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百越等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厚葬风气,并未涉及手工业官营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 “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D.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根据材料的问题设问主要针

3、对的是经济方面对于旧贵族的打击。A选项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文化和法律方面与设问方向不符合,故错误;B选项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政治举措郡县制的推广,不符合材料设问方向,故错误;C选项涉及内容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和推行新赋税制度,是经济的举措,同时承认新兴地主的利益打击传统贵族的利益,符合题意故正确;D选项的内容虽然也和经济有关,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非打击贵族,故D选项错误。3.周礼记载“以脤膰(祭礼用的肉)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下列封国中应以“脤膰之礼”对待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周武王灭商后封周王室子弟、功臣以及古代圣王后裔,其中主要是周王

4、室的姬姓封国。是燕国属于周武王弟姬奭的封国;是齐国,属于功臣姜尚的封国;是鲁国,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是宋国,是商纣王兄长微子启的封国。综上所述B项组合符合题意,ACD项组合错误。【点睛】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 是周王姬姓封国。4.有学者写道:“ 并一海内,废封建为郡县,书同文,车同轨,把法度衡石丈尺都划一,又治天下驰道

5、。” 处应填A. 周武王B. 秦始皇C. 汉高祖D. 唐太宗【答案】B【解析】【详解】周武王并未推行过郡县制,也为统一文字等,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之后逐步形成的,故A选项错误;大一统、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都是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结束了战国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国家,以上的举措分别是其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的举措,故B选项正确;汉高祖刘邦重新统一天下后并没有“废封建为郡县”,反而推行郡国并行制度,为此C选项错误;D选项唐太宗李世民并未废分封制故不符合题意,排除。5.东汉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记载了当时所见西汉时期各学术流派的著作,以下是各派著作数量变化的简单统计:学术流派汉

6、初著作数汉武帝之后著作数阴阳家2种21篇无法家1种31篇无纵横家3种40篇3种5篇杂家2种54篇28篇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社会动乱导致文化衰落朝廷禁止诸子思想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汉初各学术流派的著作数目都比较多,这说明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导致文化衰落,不是由社会动乱导致的,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朝廷并未禁止诸子思想的传播,否定诸子的存在,项错误;结合所

7、学可知,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项正确。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C选项正确。A、B、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485年,北魏统治者颁布诏令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农民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此制度的实施A. 以政府控制全国所有土地为前提B. 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C. 使吏治逐渐好转,社会矛盾缓和D. 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均田制,国家对于国家控制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限制买卖,有利于控制土地兼并。A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均田制实行的情况下中国的

8、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态: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和国家控制的土地,为此A表述不准确错误;均田制度主要是一种经济政策北魏的三长制度才是一种地方管理制度,为此B选项错误;C选项北魏主要通过整顿吏治、推行薪俸等手段来加强吏治管理,均田制主要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改善民生,故不符合错误;D选项均田制推行以后,很多无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在一定程度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稳定,故正确。7.下栏按时间先后呈现了某博物馆展览其地方历史的部分标题。据此判断该馆位于A. 陕西省西安市B. 河南省开封市C. 四川省成都市D. 江苏省南京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东方帝国”“大汉”冲

9、突融合”“盛唐气象”“告别帝都”,根据信息推断,这个地方在唐朝及其之前主要是中国的都城,对于秦朝、汉朝和唐朝关系密切,根据史实西安最为符合,秦朝都城的咸阳毗邻西安汉朝和唐朝的都城就是西安,并且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主要是少数民主政权,民族融合明显,故A选项最符合题意正确;B选项河南开封是唐以后宋朝才成为都城,不符合材料中唐以后“告别帝都”的信息,故错误;C选项成都在唐朝之前并未成为帝都,故排除;D选项,江苏省南京在唐朝并不是帝都,故排除。8.晚唐农学家陆龟蒙所著耒耜经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农具的经典著作,其中关于曲辕犁的记述非常详细。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A. 改进犁的构造,更加方便灵活B. 开始使用耕

10、牛作为动力C. 采用铁制犁壁,提高破土效率D. 开沟播种覆盖一次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曲辕犁增设了犁评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调节深度,为此更加的灵活,符合题意故A选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就已经出现,故B选项不符合史实错误;C选项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犁壁,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故错误;曲辕犁是耕地工具耧车才是开沟播种的工具,为此D选项错误。9.下图是北宋中期草市分布图,由此图可以推断北宋A. 新兴经济中心草市分布密集B. 各地商业发展水平相对平衡C. 长途贩运贸易促进草市繁荣D. 宋室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依据图示信息结合可知,草

11、市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的民间集市,伴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北宋中期的新兴经济中心两浙等路的草市分布较为密集,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各路草市分布不平衡,因此各地商业发展水平不平衡;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草市繁荣的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宋中期草市的分布情况,并未涉及宋室南迁。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新华社2018年5月11日报道,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现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A. 纸币已经成市场主要流通货币B. 铁钱逐渐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C. 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减少D.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答案】D

12、【解析】【详解】材料中在石窟中发现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不足以说明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故A项错误。白银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社会经济萧条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宋代时期商品经济活跃,为弥补了货币的不足出现纸币和铁钱。故D项正确。【点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因此轻便的货币纸币出现了;纸币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1.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是A. 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B. 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C.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D

13、. 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答案】C【解析】【详解】“十匹素缣”表述的是纺织业,故A项错误。“吴绵细软桂布密”表述的是纺织业,故B项错误。“白釉青花一火成”表述的是青花瓷,故C项符合题意。“铸锅烟接炼锅烟”表述的是冶金业,故D项错误。12.下图为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中书省的职权对应准确的是A. “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涂改之意)而奏换。”B. “总政务、统率百司、领省事,参决军国重事。”C. “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示意图我们可以推断这是元朝时期的中央机构,此时中书省的权力较大行使宰

14、相的权力。A选项的主旨是封驳制度例如:唐朝门下省的职能,而元朝的中书省总揽行政大权双方职能对应不准确;B选项符合元朝中书省总揽宰相大权的特征,故正确;C选项的职责描述为顾问职能,主要是明朝内阁的职能,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是决策或行政机构,故错误;D选项根据时间和职责推断是军机处,虽然处理军国大事但是不具备决策权,不能统揽六部故不符合题意错误。13.元朝王桢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占全书4/5的农器图谱部分,收录农业和手工业工具100多种,绘下图幅。下列各项中反映元朝新技术成就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东汉杜诗发

15、明,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A。曲辕犁、筒车是唐朝时发明,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BC。木棉纺车是元代黄道婆发明的,故选D。14.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混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A. 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B. 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C. 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D. 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答案】D【解析】【详解】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指宰相制度,突破这一制度惯性是指明朝废丞相实行内阁制,故D项符合题意。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是指郡县制的实施,故A项错误。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是指选官制度的变化,不符合材料意思,B项错误。废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而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意思不相符合,故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