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6074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1个,共44分, 每个4分)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

2、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B数量的大幅度提高C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46题。 4.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5.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

3、通流量明显减小6.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78题。7.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8.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百年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

4、岁及以上人口数)/(150岁人口数)10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可知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2010年左右 B 1990年左右 C1970年左右 D 2030年左右10.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A 20年前后 B80年前后C 60年前后 D40年前后 11.“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 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 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 劳动力供给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 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第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综合题(共56分 )1.读图,完

5、成下列问题。(18分)(1)图中A、B、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A:_,B:_。(填序号)(4分)(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6分)(3)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美国中部平原,该地此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征有_。(6分)(4)为A类农业提供机械、技术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2分)A先进的科学技术 B人口密度C便利的交通运输 D私人农场经营2(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荆州,历史名城。紧邻长江干流,东达吴越、西抵巴蜀、北上中原、南下湘粤。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

6、省的治所武昌。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明朝后期,黄汴撰写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材料二江陵、荆州、沙市及武汉位置图。材料三武汉别称“江城”,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且市区郊区湖泊众多,现有大小湖泊140余个。(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之后衰落的原因。(8分)(2)描述荆州城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3)汉江、长江在武汉市

7、区交汇,且市区郊区湖泊众多,简要分析这些河湖湿地对武汉创建宜居城市的影响。(6分)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分)材料一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材料二 武汉市城区图(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6分)(2)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

8、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材料三 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材料四 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3)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4分)(4)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分)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5 D C D B B 6-11 D A B A D C二、综合读图题1.(1)(4分)(2)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6分)(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6分)(4)A(2分)2.(1)成为中心城市的原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并且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9、,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成为农业发展中心;紧邻长江干流,交通便利。衰落原因:荆州江面过宽,渡江交通条件差;元代后荆州行政中心地位改变。(8分)(2)特征:城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或下游)迁移。原因:该地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泥沙堆积,长江干流不断(向南)偏离,码头的位置(城区交通中心)随之(向南)移动,城区中心随之(向南)移动。(4分)(3)汉江、长江从武汉市区交汇,洪水季节,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湖泊对洪水具有调节作用;河湖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6分)3.(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服务范围越来越大。(2分)主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2分)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2分)(3)特点: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2分)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2分)(4)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等。(4分,有利答出一条2分,不利答出一条2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