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4204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物质的密度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

2、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去鉴定这个王冠是否是纯金打造,你会用什么物理量去判定?这个物理量该怎么得到呢?二、新课教学(一)量筒的使用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利用量筒能测量什么物理量?(2)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毫升(mL)和立方厘米(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3)该

4、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课本图6.3-1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学生练习使用量筒测量一下烧杯里水的体积。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观察水面的形状,读出它的示数。思考:怎样用量筒测出形状不规则的项链的体积?先说出具体的步骤,然后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想到的步骤:(1)把项链放进量筒,倒进一些水,读出总体积;(2)再把项链拿出,读出剩下水的体积,两个的差就是项链体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步骤能测出项链的体积。不过,有几个问题还需要仔细思考:(1)要把项链从量筒取出,最好先在项链上拴好细线。拴细线同样能让项链轻轻

5、滑入量筒,避免损坏仪器。就是说实验还要注意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仪器安全。为什么要用细线?一是便于放进去,取出来,二是误差小。(2)向量筒水时,倒进多少水比较合适?(3)把项链取出时,项链上会不会沾有水,这样会使测量的体积偏大还是偏小?(4)注意到上面的三条,怎样改进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出测量固体体积的正确步骤:(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2)用细线拴好固体,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3)计算出固体体积V=V2-V1。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1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把用细线吊着的

6、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4利用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针对上面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1)能不能先测小石块的体积,然后测量它的质量?(2)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能不能先测量总体积,再测量水的体积?让学生按上面的步骤测量小石块密度,并把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石块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V2( cm3)石块体积V(cm3)石块密度(g/cm3)思考: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方法一: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方法:压入法测体积。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步骤: 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7、;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根据公式,求出石蜡密度。方法二: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方法:悬垂法测体积。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步骤: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根据公式,求出石蜡密度。 (三)测量盐水的密度学生自己用盐和水配制一杯盐水,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所配制的盐水的密度,先设计实

8、验步骤然后进行实验。多数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引导学生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烧杯中的盐水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应该怎么办呢?注意到了上述因素,有同学提出了改进方案:(1)用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m1;(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盐水和量筒

9、的质量m2;(4)计算出盐水密度。单纯从减小误差的角度来考虑,上述步骤是正确的。但上述步骤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安全性。因为量筒又细又高,底座面积又小,放在晃晃悠悠的天平上,一不留神就会翻倒。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安全,应是实验者考虑的首要因素。既然烧杯中的水无法全部倒入量筒,我们不妨让它多剩一些,测出烧杯和剩下的盐水的质量,可知倒出去的盐水质量,倒出去的盐水体积可由量筒直接测出,这样就可算出倒出去的盐水的密度。正是这样经历多次设计,多次评估,考虑到各种因素,确定了测量盐水密度的最佳方案:(1)将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3)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4)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密度(与配制的盐水密度相同)。这种方法避免了因盐水沾在容器壁上所引起的误差,保证m1、m2测量准确,V读数准确。让学生按上面的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并把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g)倒出盐水的质量m(g)倒出盐水的体积V(m3)倒出盐水的密度(g/cm3)三、课堂总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小题。五、板书设计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1 量筒的使用2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3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