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3278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模式(m)恭喜(gng)不言而喻(y)B.汲取(x)推敲(qio)根深蒂固(d)C.素材(s)创意(chung)孜孜不倦(zh)D.关键(jin)渊博(b)锲而不舍(qi)2.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求甚解开卷有益同仇敌慨气急败坏B.精疲力竭前仆后继釜底抽薪日新月异C.契而不舍持之以恒袖手旁观苦口婆心D.别出心裁山清水秀孜孜不倦全神惯注3.下列材料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A.他(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B.此后不久,他(布歇内尔)就发明了交

2、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D.爱因斯坦在论文中探讨了在不同溶液中测量分子的新方法,此方法后来成为胶体化学的基本方法,为现代人建造平坦的公路做出了贡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8题。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

3、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

4、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4.第段在选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什么?6.选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7.“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一句中,“这些”指代什么?8.分析上述文字,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D.并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9.(2015湖北新邵实验中学期末)下列各项中,

5、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融恰挑衅大名鼎鼎顶礼膜拜B.阑珊秉烛无用赘言坦荡如底C.伟岸秀颀纵横决荡浮想联编D.澎湃淅沥潜滋暗长瘦骨嶙峋10.导学号88560040(2015扬州梅岭中学期末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名字源于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能否营造人人勤学乐学的浓厚氛围,关键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C.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激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D.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11.(2015湖北模拟)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情感和

6、客观效果看,用语不够得体的一项是()A.把美丽留给大家共同分享吧!花坛寄语B.别对我动手动脚。树木寄语C.抽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寄语D.我的形象全在你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导学号88560041(2015重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6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游宇明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取得饮水,人怎

7、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空了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就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恶魔,我们必然变得狭隘偏激。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

8、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良善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良善。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这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良善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

9、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选自娄底新闻网,有修改)12.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10、。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13.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14.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15.文章第段与第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16.在创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7.(2015襄阳)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

11、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后半句:。(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讲一讲学习历程绘一绘前程美景(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

12、名称。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拟写:(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奋斗了整整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

13、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探究结果:参考答案练基础1.D解析:A项,“模”应读“m”,是对多音字的考查;B项,“汲”应读“j”;C项,“孜”应读“z”。2.B解析:A项,“慨”应为“忾”;C项,“契”应为“锲”,“锲”“契”两个字属于形近字;D项,“惯”应为“贯”。3.C解析:事实论证主要就是摆出事实作为论据,可以列举出名人名事,真人真事来论证。C项不符合这一范畴。练提能4.参考答案:引起下文。解析:因为第段是问句的形式,而下面的内容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所以第段就有引起下文的作用。5.参考答案: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解析:从

14、文中第段“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一句可以得出答案。6.参考答案: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结合选文内容从中挑选即可。7.参考答案: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解析:做指示代词指代内容的这类题,要看指示词前面的标点符号,如果是句号,就要从前一整句找答案;如果是逗号,大多数只要从前面紧跟着的部分找答案。8.D解析:此题应结合课文内容,A、B、C三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而D项找不到。练模拟9.D解析:A项,“恰”应为“洽”;B项,“底”应为“砥”;C项,“编”应为“翩”,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10.A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培养”前加“能否”。C项,“动员”和“积极性”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应把“造成的”或“的原因”去掉。11.B解析:本题考查公益广告是否得体。B项,“别对我动手动脚”用语不太得体,口气不委婉,太强硬。练真题12.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还应该用一个简明完整的句子把论点表达出来。A、D两项以偏概全;B项是为了引出论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