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单元总结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408657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单元总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单元总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单元总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单元总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单元总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单元总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单元总结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地球上的水,1.河流特征的分析方法 河流特征包括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1)河流的水系特征,(2)河流的水文特征即水情,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及特殊水文现象(如凌汛、断流)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

2、弱,水位陡涨陡落。,2.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应用分析 (1)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北高南低。 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含沙量大,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3、,如黄河。 若河流有结冰现象,说明最冷月平均气温0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东北或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1.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

4、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带来泥沙。,答案,解析,【解析】第(1)题,水文特征主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和汛期、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渭河干流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7、8月,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流速较稳定;其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冬季寒冷,有结冰期。第(2)题,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

5、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 (1)资源性缺水: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的现象。如京津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 (2)水质性缺水: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 2.关于水资源状况的几种分析方法 (1)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水资源状况要从两方面

6、进行分析: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数,(3)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图示如下:,(4)水资源利用中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5)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开源和节流,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2.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光热 D.土壤 3.据监测,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 )。 A.水源补给减少 B.植物蒸腾减弱 C.林草面积扩大 D.风沙危害加剧,答案,解析,B,A,【解析】第2题,从图中生态环境保护区地表环境以沙漠为主,并且图中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河道越来越细小可知,该地位于西北荒漠地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第3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大量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河流往下游输送的水量越来越少,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水源补给减少,湿地面积缩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