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0843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44讲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1(2019襄阳调研)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市化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但在一些城区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拆迁场所的砖头、石块、瓦砾、木材、瓦片形成渣土堆,大风一刮,尘土飞扬;地面、路面破损,有的地下水设施被破坏,渗水形成污流;场地毫无遮挡,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及塑料袋等垃圾遮地,气味难闻针对拆迁工地出现的问题,试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解析:整改措施可以从管理措施、工程措施、预防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建立健全拆迁条例,从源头治理,有序进行拆迁;场地四周建立临时围栏,工地封闭施工;建筑垃圾、渣土应及时清运;临时堆放的垃圾、渣土和裸露土地应全面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实施喷雾降尘等措施;拆迁过程中

2、防止对水、电、气等设施损毁等。2(2019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海域发生水体富营养化时,海水中营养盐浓度增大,藻类生长旺盛,叶绿素浓度会增大。营养盐类的来源主要是工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河流径流输入,死亡藻类的沉积物。图1为胶州湾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山东省胶州湾北部叶绿素周年变化示意图。研究表明,胶州湾北部夏季水质与海底藻类沉积物的循环释放对胶州湾北部水域的冬季水质影响较大。说明胶州湾北部水域冬季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原因。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夏季水质与海底藻类沉积物的循环释放对胶州湾北部水域的冬季水质影响较大。因此先要分析夏季该水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原因,再说明海底藻类沉积物的循环释放对

3、该水域冬季营养盐浓度的影响。答案: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注入胶州湾内的工农业生活废水增多,胶州湾北部水域的营养盐数量多;夏季气温高,藻类生长旺盛,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秋冬季,藻类死亡后沉入海底,淤泥中的营养盐增加;冬季该海域盛行偏北风,为离岸风,北部海域的上升流把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2月水温回升后,引发藻类生长;冬季入海径流量少,胶州湾流速慢,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弱,富营养化严重。3农村固体废弃物是农民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生产中所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尚未丧失原有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液态物质,及城市向农村所转移的固体废弃物。据调查,我国农村

4、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就高达2.8亿吨。而目前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为随意堆放和焚烧,基本没有采用无害化处理。分析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处置不当而产生的危害。解析: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有日常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工业生产垃圾,以及城市向农村所转移的固体废弃物。危害可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答案:主要来源:农村生活垃圾,如塑料袋、婴幼儿尿不湿等一次性用品;农业种植使用的塑料薄膜;饲养禽畜等产生的粪便或死禽畜;农村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乡镇企业生产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大量废旧电子垃圾等。产生的危害:不合

5、理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固体废弃物有毒成分进入土壤,污染土壤和改变土壤成分或结构;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湖,污染水源;固体废弃物中的粉尘颗粒等随风飞扬造成大气污染;废旧电子产品因处理不当造成重金属污染;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等。4(2019抚州模拟)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 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随着生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答案:危害: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6、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防治措施: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禁止在河流和湖泊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禽畜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5(2018高考全国卷)“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

7、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解析:主要从对鸟类觅食和栖息地范围的影响角度分析。针对捕鱼方式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即可。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6羚牛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而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一线做野生动物保护

8、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却被日益增多的羚牛困扰着。在唐家河,由于羚牛数量的增加,羚牛啃食的树种急剧增加,在高强度的啃食下,再坚强的树也难逃死亡的厄运。秦岭有些山头80%甚至90%以上的冷杉都已死掉,低海拔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也不能幸免。羚牛还对其同域分布的伴生物种大熊猫造成威胁。羚牛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众多物种的威胁已是不争事实。1986年官方数字显示,唐家河有羚牛480520头;2015年,数量已达到1 300 头以上。现在有些学者和专家指出应通过人工干预方式来控制其数量。分析造成该保护区羚牛数量增长迅速的原因,并指出控制羚牛数量为何宜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解析:羚牛数量增长迅速的原因主要从天敌、繁殖率、保护区等方面分析。人工干预的理由是在该区域内,羚牛天敌的消失、羚牛种群的恢复与繁荣都与人类密切相关,是在一系列的人工干预后造成的,理应由人类做出适当干预,让大自然去自我恢复很困难。答案:原因:控制羚牛种群的大型食肉动物的逐渐消失(天敌的消失);羚牛(的生物学特点决定)繁殖率高,成活率也较高(种群数量增长快);周边地区人类活动比较频繁,迁徙的道路被山间居民的生产生活切断,该地成为羚牛种群的一个“孤岛”;保护区对羚牛保护的成效显著。理由:在该区域内,羚牛天敌的消失、羚牛种群的恢复与繁荣都与人类密切相关,是在一系列的人工干预后造成的,理应由人类做出适当干预,让大自然去自我恢复很困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