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0838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地理概况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地理概况一、选择题(2019宣城模拟)“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回答12题。1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欧洲西部B非洲南部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2“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赤道无风带B雨、烟受重力作用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解析:第1题,“没有季节之流转”,说明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说明基本无风且有雨。则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欧洲西部主要为温带海洋性

2、气候,盛行西风;非洲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中国西北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四季分明;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受赤道低气压控制而大气对流运动强、水平运动很弱,基本无风但降雨多。答案:1.D2.A(2019福州模拟)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1日,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火山灰高达7 600 m,受其影响登巴萨国际机场多个航班取消,导致约1.7万名中国游客滞留。当地时间11月29日下午,飞行条件有所改善,中国即派多个航班把游客接回国内。图a为巴厘岛位置示意图,图b是阿贡火山喷发前遥感图。读图回答35题。3推测11月29日改善的飞行条件是()A地

3、震震级减小B火山喷发停止C火山灰扩散减弱 D流动的岩浆凝固4从11月到次车2月,巴厘岛主要盛行()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5图b中深色区域为日影区,判断拍摄时间可能为()A6月某日上午B8月某日下午C9月某日下午 D11月某日上午解析:第3题,机场不在火山喷发地,则影响飞行的因素只能是火山灰扩散。据此可推断改善的飞行条件是火山灰扩散减弱。第4题,该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引起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使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南移到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第5题,图示阴影朝向西南,则太阳从东北照过来,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为早晨,故A

4、正确。答案:3.C4.D5.A(2019太原模拟)比拉大沙丘长3 000 m,宽500 m,高114 m,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1 km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落潮时,海风将沙洲沙子吹向海岸,沙子逐渐堆积,每年大致以5 m的速度向内陆移动。下图示意比拉大沙丘的地理位置。据此回答68题。6比拉大沙丘所在海湾及其周边地区()A火山、地震频发B气候温和湿润C有季节性海冰 D常绿硬叶林广布7图示沙洲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的搬运与堆积B岩浆的固结与风化C风力的搬运与堆积 D海浪与风力的侵蚀8比拉大沙丘移动速度最快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第6题,图示区域位于欧洲西部

5、沿海,地处西风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则气候温和湿润,故B正确。这里不是板块交界带,火山、地震较少;全年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上,无季节性海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第7题,图示沙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则泥沙来自河流,是河流流水搬运至此,并在河口地带大量堆积形成的。第8题,比拉大沙丘向内陆移动,必然是受西风影响所致;冬季南北温差大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冬季西风更强劲,故冬季沙丘移动速度最快。答案:6.B7.A8.D(2019武汉检测)地理要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是同类地理要素的概括;个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差异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具体表现。下表中数据是下

6、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回答911题。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地点(海拔)时间1月4月7月10月P(9 m)气温()13.518.526.523降水(mm)53409M(122 m)气温()1.512.52313.5降水(mm)648268100N(56 m)气温()11152218.5降水(mm)11064580Q(71 m)气温()8.51527.523降水(mm)57316539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P、M、N、QBQ、N、M、PCM、N、P、Q DN、M、Q、P10上述图表资料反映P、M、N、Q四地的共性是()A都属于地中海气候B都

7、位于地中海沿岸C都位于30N40N大陆西岸D都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11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留时间长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D位置偏北,受副高影响小且时间短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四地位置和表格中海拔、气温、降水资料,P地海拔最低,1月气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少,7月降水量为0,对应地,地为四地中纬度最低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最长;M地海拔最高,年降水量最多,对应地,地在亚平宁山脉北端,加上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多;N地在1月降水最多,对应位于西风迎风坡的地;地位于背风坡,1

8、月降水偏少,对应Q地,故选D。第10题,根据表中气温和降水量可知,四地的共同特点是7月气温高,降水少,1月气温低,降水多,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对;地位于大西洋沿岸,B错;地位于40N以北,C错;图示区域位于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较小,D错。第11题,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西风带在北侧,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侧,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纬度较高的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控制时间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短,降水较多;纬度较低的地中海气候区则相反,D对。答案:9.D10.A11.D二、非选择题12(201

9、9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涅涅茨人自古以驯养驯鹿为生。驯鹿能刨食雪下一定深度的苔原植被并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带生活。涅涅茨人每年随驯鹿南北迁徙,在迁徙途中会生食少量富含维生素的鲜鹿肉。21世纪初,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亚马尔半岛传统的驯鹿游牧业受到了冲击。2017年12月8日,中俄亚马尔项目产出的天然气首次由LNG(液化天然气)船通过北方航道(北冰洋白令海峡太平洋)运往中国。下图示意亚马尔半岛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1)说明亚马尔半岛驯鹿迁徙方向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析涅涅茨人随驯鹿迁徙途中会生食鲜鹿肉的原因。(3)简述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开发对传统游牧业的冲击。

10、(4)分析亚马尔天然气经北方航道输往我国成为可能的原因。解析:(1)可从季节变化引起的气温、积雪、苔原植被变化角度分析。(2)可从食物来源、生食益处角度分析。(3)资源开发及工程建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当地原有产业形态;同时也能促进就业,影响原有产业就业人口。(4)可从技术进步、开发出运输船以及航线能通航角度分析。答案:(1)春夏季节向北迁徙,秋冬季节向南迁徙。冬季北方黑夜漫长,气候严寒,气温过低;冬季积雪深度较厚,刨食困难,故向南迁徙;夏季南方气温回暖(有蚊虫叮咬),驯鹿喜欢北方气温较低的环境;夏季北方苔原植被丰富,食物充足。(2)涅涅茨人以驯养驯鹿为生;亚马尔半岛纬度高,气温

11、低,不能生产蔬菜,迁徙途中生食鲜鹿肉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亚马尔半岛位于苔原带,植被稀少,燃料不足。(3)天然气开发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使涅涅茨人从事传统游牧业的人口减少;天然气开发破坏了苔原植被、水源等,使驯鹿在迁徙过程中食物来源减少;开发设施(道路、管道等)的建设会影响驯鹿迁徙的路线。(4)科学技术的进步,LNG(液化天然气)船的发明和船只破冰能力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北方航道通行成为可能。13(2019菏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纳米比亚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拥有非洲第一个黄金级黑暗天空保护区(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

12、区),是天文爱好者观望星空的理想胜地。埃托沙盐沼位于纳米比亚北部,地处埃托沙盆地,是非洲最大的内陆盐沼。它平时干涸,地表多覆盖薄层盐壳;每年12月至次年2、3月埃托沙盐沼进入洪水期,洪水期间,盐沼充水,成为附近居民和畜群的季节性饮用水源。下图示意纳米比亚相关信息。(1)简析纳米比亚成为非洲第一个黄金级黑暗天空保护区的有利条件。(2)说出每年埃托沙盐沼洪水期形成的原因。(3)分析埃托沙盆地形成大面积盐沼的原因。解析:(1)由经纬度位置可判断气候干旱;“南非高原西侧”提示地形条件;“地广人稀”体现了人类活动干扰少。(2)由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的边缘,12月至次年2、3月是湿季,降水较多。(3)盆地地形易于积水成湖;经纬度体现了面积大以及气温高而蒸发强;图示有河流注入可带来水与盐类物质。答案:(1)纳米比亚常年气候干旱少雨,大气能见度高;地势高,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少;远离城市,没有光源污染。(2)12月至次年2、3月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的边缘,随着气压带、风带南移,附近地区降水较多,大量河水注入。(3)地处埃托沙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多条内流河带来的大量表层土壤盐分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处低纬,气温高,气候干旱,水分蒸发量大,从而形成盐沼。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