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讲 城市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07355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讲 城市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讲 城市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讲 城市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讲 城市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讲 城市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讲 城市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讲 城市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讲城市化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及城市化的过程。(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问题,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2.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2、 识一、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1)概念: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意义2.城市化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城市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3.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特点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水平高,发展速度慢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问题大城市过度扩张,市中心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居民陆续外迁,中心区出现

3、衰落迹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压力,对生态造成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下降措施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疑难辨析1】怎样从城市化水平上判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示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在75%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在30%以上,70%以下。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地表形态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河流破坏原有河网系统生态

4、干扰和破坏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形成城市功能分区就业方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聚落景观乡村景观被城市景观所取代人类活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文化改变地方文化,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疑难辨析2】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城市环境问题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例1】(2015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

5、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B(2)A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差异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

6、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

7、镇。(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1.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英国a阶段 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 D.印度c阶段(2)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答案(1)C(2)B2.(2019湖南十校联考)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某地区T1T4四个不同时期(时间相同)的土地城市化(

8、可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比来衡量)过程。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T1 B.T2 C.T3 D.T4(2)T4时期该地区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A.37.5% B.50%C.75% D.87.5%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T1时期,该地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为0,城市化水平为0,在T2时期,白色区域被城市占据,而T3时期,灰色区域被城市占据,T4时期三角区域城市化,在T3时期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最多,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第(2)题,读图可知,T4时期只有网格部分还是农村,约占总面积的1/4,所以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75%。答案(1)C(2)C素养

9、一区域认知:城市化进程的判断1.(2017江苏地理,212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下降,数量和企业总数有关,该年数量等于总数乘以百分比,通过简单计算不难得出,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故选

10、AD。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郊区数量增多,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处于郊区化阶段;2004年之后,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故选BC。答案(1)AD(2)BC素养二综合思维:城市化状况分析2.(2015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

11、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A、B选项可排除。答案D考点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十八)【例2】(高考四川文综)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 B.4

12、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1.由图名可知该图通过不同年份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变化来反映该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和特点。2.由图例可知,实线表示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虚线表示199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3.从题图中可获取以下信息:答案(1)D(2)D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

13、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

14、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1)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可以判断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2019山东烟台一模)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显示()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A.2038年 B.2040年 C.2047年 D.2050年(3)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