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403187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48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7,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目录,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PART 01,微专题1 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 人民的抗争,(1)从起因上看,列强之所以侵华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以美国为中心转移的变化。 (3)从目的上看,其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上看,除了

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侵华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1.阶级局限性 (1)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来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具有严重的自私性、分散性等特点,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2.时代局限性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遇到过的

3、情况。 (2)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未成熟到可以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会失败。,(2018全国文综,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第一步:定时空19世纪70年代(鸦片战争后) 第二步:抓题眼针对日本阻止地方督抚在上奏中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第三

4、步:析选项,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 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主要原因。 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例】 (2018全国文综,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

5、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缺乏辨别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关系原理的能力,查短 缺乏辨别共性和个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关系原理的能力。考生往往将材料“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直接与A项中的“欧美舆论”对号入座,没有认识到欧美舆论只是影响战争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不是左右战争进程的主导因素。 补短 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6、要善于运用一些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分析判断。甲午中日战争进程是由中日双方决定的,欧美的宣传最多只能影响并不能左右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日本将中国包装成专制独裁的代表,并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君主政体,而是为了在舆论上争取西方的支持,故B项错误。面对日本对西方舆论的争取,“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西方媒体的说法反映出日本获得了西方舆论的支持,但西方媒体并没有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一、中英民众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差异 “鸦片战争”在中国课本中被反复提及,而英国中学教科书却往往对这一历史事件“只字不提”。英国历史学家、汉学家蓝诗玲把

7、这样的“差异”写进了鸦片战争一书里。 蓝诗玲曾经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写这本书是因为中英民众对这场战争存在很大的理解分歧。英国官方从未调查过公众对鸦片战争的认知情况。对英国人来说,谈到帝国主义,他们更容易想到英国曾经在印度、非洲和中东的帝国主义政策,甚至因此感到非常羞耻。但他们多数人却“忽略”英国为确保鸦片贸易而对华发动过两次鸦片战争。,【例】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

8、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关重要,答案,解析,B,解析 英国走私鸦片是由于英国在与中国正当的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故A项错误;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因此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鸦片贸易是非法的走私活动,不能捍卫英国的“自由贸易”原则,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是英国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不能体现出其对英国政治影响力至关重要,故D项错误。,二、敢战善战方能求和平甲午中日战争的教训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始终存在着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主和派主张“羁縻为上,力保和局”。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

9、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显然对外国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 事实证明,要想求得和平,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以夷制夷必将被夷所制。战场上如果没有胜算,谈判桌上肯定什么也得不到。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例】 罗援在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中写道:“事实证明,要想求得和平,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以夷制夷必将被夷所制。战场上如果没有胜算,谈判桌上肯定什么也得不到。”据此可知,罗援得出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教训是( )。 A.敢战方能言和 B.体制落后必然挨打 C.战败败在贪腐 D.有备才能保证无患,答案,解析,A,解析 根据材料“要想求得和平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战场上如果没有胜算,谈判桌上肯定什么也得不到”可知,敢战方能言和,靠别人不如靠自己。B、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A项。,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