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与管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40119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心理与管理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群体心理与管理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群体心理与管理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群体心理与管理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群体心理与管理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心理与管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心理与管理培训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群体心理与管理 一、群体的形成及结构 二、群体心理与凝聚力 三、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四、非正式群体的心理与引导 五、群体中的沟通与人际关系,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一、群体的形成与结构,1、群体及特征 2、群体的形成 3、群体的功能 4、群体的结构 5、群体的类型,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相互依存、彼此间互动的人群结合体。 在工作群体中,成员通过相互作用来共享信息,作出决策 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 承担自己的责任。,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群体特征:,有一定规模 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群体本身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群体成员明确 到对

2、方的存在,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群体的形成,三要素-活动、情感、相互作用 活动 情感 相互作用,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群体形成阶段:,初期阶段 风暴阶段 常规阶段 作业阶段,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群体的功能:,目标达成 需要满足 获得安全感 归属感和友谊 满足自尊 增加自信 增强力量感,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群体的结构,成员结构-同质结构、异质结构 沟通结构-链型、轮型、Y型、圆型、全通道 关系结构-接近、远离、明星式、,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群体的沟通结构,链型、 轮型、 Y型、 圆型、 全通道型,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珉教授

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团队的特征 清晰的目标 相关的技能 良好的沟通 一致的承诺 恰当的领导 互相的信任,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二、群体心理与凝聚力 群体心理指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在群体成员在共同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是群体成员同社会发生各种联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境、情绪、认识和反应。,群体心理,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群体心理效应: 群体认同感 群体归属感 支持力量 群体的凝聚力 指使群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力量, 包括群体对成员的吸引赫群体成员 之间的互相吸引两个方面,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影响群体凝聚力

4、的因素,成员间的相似性 群体规模 成员对群体的态度 群体的社会地位 目标达成的情况 群体内外信息沟通 领导者的影响及权威,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目标整合 志趣相投 心理相容 智能互补,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有效团队的具体标准:,成员对上下级及同事间有良好的沟通 成员间有高度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力 决策分权化 成员乐于接受组织的目标 成员有强烈的工作动机 成员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群体有较高的生产性,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三、群体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 去个性化与社会顾虑倾向 群体意识与自我意识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社会怠惰及责任

5、扩散,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四、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原因: 价值观念一致 兴趣爱好相同 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相似 性格脾气相投 年龄相近,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利益型 情感型 爱好型 信仰型 亲缘型,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积极作用 平衡作用 消极作用 破坏作用,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 加强沟通 不回避矛盾 尊重差异 求同存异,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五、群体中沟通与人际关系 构成快乐的要素并非幸运,而是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印的关系以及我们对人生的态度。(

6、苏辛尼律) 管理者5090的时间用于信息沟通与传递,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领导职能的有效履行、计划的有效实施不仅有赖于激励,更有赖于沟通。沟通对于整个管理过程甚至经营过程都十分重要。沟通贯穿整个领导过程。沟通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一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特别是领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沟 通,指人们为了互相传递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情感而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进行的互动过程。,信息沟通 人际沟通 组织沟通,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在管理过程中,沟通指将信息按可理解的方式从一方传递给另一方,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组织计划和

7、组织目标的方式。,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有效沟通的要素: 注意接受者倾听沟通的信息 了解接受者掌握信息的含义 接受接受者愿意遵循信息的要求 行动执行沟通事项,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沟通的意义,有利于为组织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有利于成员行为协调,保证组织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特别是领导效率。,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沟通方式,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横向沟通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电子沟通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

8、,沟通练习,单向与双向沟通比较,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向员工提供他们需要做好工作的信息,使他们感到自己很重要。 把他们作为智者来对待 帮助他们了解公司未来的发展 分享好消息和坏消息 与他们分享我们的想法 倾听并接受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作为公司的经理,我们不必知道所有的答案。 (英)诺里.吉利兰培训员工赢得竞争,沟通与信任有关,而与技巧无关。斯蒂芬.科维,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沟通过程 S发送者(Sender) R接受者(Receiver) M信息(Message),讯息 M,发讯者 S,收讯者 R,回应(反馈),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

9、倾听练习,主动倾听,要做一个会听的人,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般途径兴趣、注意与直接性。 姿式身体面向对方而前倾,胳膊与腿不要交叉,保持目光交流。 态度真诚、同情、非判断的(过快下结论的倾向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对方、过早把问题明确化,或者指向对方会使他们没有勇气说下去或使他们反感或借故生端)。 声调在作评论时,声调要比平时低一些、柔和一些、慢一些,语气要较为温和亲切。,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沟通的艺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传达讯息的过程,从中让人认识自己,认识对方及明白别人怎样看自己。,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如何促进良好沟通,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沟通的障碍,环境障碍

10、:组织障碍 文化障碍 地位障碍 个人障碍:认识障碍 情绪障碍 个性障碍,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良好沟通“十要” 1、沟通前先澄清概念 2、检查沟通的真正目的 3、考虑沟通时的环境情况 4、计划沟通内容尽可能 5、沟通时注意内容和语调 6、尽可能传送有效的信息 7、应有必要的反馈和跟踪 8、沟通时不仅着眼与现在,而且考虑未来 9、言行一致 10、成为一个好听众,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人际吸引的规律 接近吸引(空间距离近、交往机会多) 相似吸引(兴趣、爱好、背景、信仰、价值观) 互补吸引(双方需要的满足成互补关系) 外表吸引(相貌、身材、衣着、风度) 人格吸引(性格、气质、能力

11、、才华、品德),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自 信 热 情 谦 虚 善 解 人 意,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1、明确沟通的重要,了解沟通的原理与基本技术 2、掌握聆听的技术,认真关注他人的反应与要求 3、减少信息传递渠道,营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 4、改进书面沟通,图文并茂有感染力,管理中改进沟通的方法,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What 你需要沟通什么? Why 为什么要沟通? When 什么时候沟通? How 如何沟通? Where 在哪沟通? Who 与谁沟通?,沟通什么以及如何沟通,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人际关系,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

12、心理关系。 由认知、情感、行为三种成分构成。,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人际关系分类,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功利原则,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你好我不好 你不好我好 你不好我也不好 你好我也好,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改善人际关系的技术及方法,敏感性训练 角色扮演 P-A-C 分析 A-B-X 模式 运用沟通技巧,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化解冲突的方法,充分沟通、 坦诚相待、 求同存异,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