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历法概述.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389741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与历法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时间与历法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时间与历法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时间与历法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时间与历法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间与历法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与历法概述.ppt(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 ZHANG,第二章 时间与历法,绝对的、真实的、数学的时间,由于它自身的本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的,均匀的流逝。 牛顿 ,当宇宙开始收缩时,时间不颠倒方向。人们会继续变老,所以不能指望等待宇宙收缩时去恢复你的青春。 史蒂芬 霍金,2.1、时间的本质,时间是什么?,时间是建立在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基础上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永远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脱离了物质,脱离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时间和空间都将是毫无意义的。,精密时间的应用举例,与时间有关的计量基础 光速 299,792,458 m/s 光在真空中传播1m只需 - 1s/3亿 - 3 ns 标准计量实

2、验室中1m长度的校准 所有与米长有关的物理量均与时间有关, 例: 速度、 加速度、功率和能量单位等等,空间导航、定位 地面和海上导航、定位,R21=(x-x1) 2+(y-y1) 2+(z-z1) 2 R22=(x-x2) 2+(y-y2) 2+(z-z2) 2 R23=(x-x3) 2+(y-y3) 2+(z-z3) 2 信号传播时间 t = R/c 解方程得 x、y、z t 的百万分之一秒的误差会造成 300m 的定位误差,因此必须有很高的钟的同步准确度。,S1,S2,S3,S1,S2,S3,电力传输系统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股票交易、工业用电计费等-时间戳),2.2、时间计量标准的发展,

3、1、时间计量和时间标准 时间的计量包括时刻和间隔的计算, 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内容 时刻:事物运动中,某一状态发生的瞬间。 (可看成均匀流失的单方向几何直线-时间轴,轴上的一点为瞬间,人们建立一定的时间计量系统计量这个瞬间,赋予它以定量的标志即得到时刻。同一瞬间,所用时间计量系统不同,得到的时刻不同。) 间隔:事物某一运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两个瞬间之间的距离为时间间隔),2、以地球自转为计量标准世界时(UT),1)原始的时间计量系统 初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以日出为起点,以一天为计量单位,计量标准为地球自转 。 古人确立了以太阳连续两次在一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一天用圭表、日晷计时(用铜

4、壶滴漏守时) 真太阳时与地球自转不同步 19世纪90年代人们设计了 平太阳时、恒星时与地球自转同步 但都不是均匀的时间系统,古 代 和 现 代 的 天 文 定 时,3、以太阳系天体的运动为计量标准的历书时(ET),定义: 以地球公转为依据,即观测太阳位置反演时间。是由力学定律确定的均匀时间。又称牛顿时。 时间单位 : 1回归年(1900年回归年长度) =365.2422历书日 1历书秒=1365.2422246060131556925.9747,起算历元:,1900年1月0日12时 (公历1899.12.31) =279o4148”.04 历书时的测定: 在UT的某一瞬间,观测太阳位置,对照太

5、阳历表,找出对应的时间。 小结: 均匀,秒长固定。但观测复杂,且精度不高。1960年启用,1967年后原子时取代了历书时,1984年后停用。,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世界时)精度只能达到3年不差一秒,这已无法满足二十世纪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需求。于是,一种更为精确和稳定的时间标准应运而生,这就是“原子时”,它的稳定度能够达到30万年不差一秒。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原子钟来产生和保持标准时间。,4、以原子内部能级跃迁频率 为计量标准的原子时(TAI),定义: 原子钟的稳定度达10 -13 秒 (物理时) 以原子内部的运动规律为基础建立的时间计量系统。,1H,199Hg+,9,19

6、2,631,770,133Cs,“ 位于海平面上的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振荡 9,192,631,770 周所持续的时间为一个原子时秒。”,1,420,405,752 Hz,起始点:,为1958年1月1日 UT 0h。 (即规定此瞬间原子时TAI与世界时UT重和。事后发现当初取的这一瞬间并非重合,而是相差了 -0 s.0039,并一直保留下来。) UTATI0 s.0039 ET=ATI+32s.84 原子时自1972年1月1日0时正式启用。 靠全世界100多台原子钟维持,经国际时间局统一进行数据处理,由各授时单位向全世界发布。,2.3、世界时中的几种时间计量系统,

7、一、真太阳时 定义:以太阳视圆面中心的周日视运动为 依据建立的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真太阳日真太阳连续两次下中天的时间间隔。 起始点:下中天 真太阳时以真太阳的时角度量: m t12h 与日常生活节律一致, 但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真太阳时的缺陷:,最长(12.23)与最短(9.13)的真太阳日差51秒 真太阳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共同反映 (1)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不均匀。 (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 (2)即使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均匀,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投影在赤道上的太阳时角变化也不均匀。,二、平太阳时,1.平太阳 19世纪末美天文学家钮康 引入的一个假想参考点。 第一个辅助点建立在黄

8、道上: 在黄道上均匀运动,其速度等于真太阳的平均速度,并与真太阳同时过近日点和远日点。 第二个辅助点建立在赤道上: 在赤道上匀速运动,其速度等于真太阳的平均速度,与第一辅助点同时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第二个辅助点为在赤道上做匀速运动的平太阳。,2、平太阳时:,定义:以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建立的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平太阳日平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起始点:下中天 平太阳时以平太阳的时角度量。 m = tm+12h 是一种基本均匀的时间系统,3、时差: 真太阳的时角与平太阳的时角之差。,时差:= t t m 时差的零点与极大值: (一年中四次为零,四次为极大值),三、恒星时 定义:以春分点

9、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建立的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恒星日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起始点:上中天 恒星时在数值上 等于春分点的时角。 S = tr = + t 当任一恒星时上中天时 t=0;即s=。,1、真太阳时比恒星时每日约长4分钟,太阳在周日视运动的同时,又以逆时针方向做周年视运动,每日在黄道上自西向东约运行1度,因此真太阳时比恒星时约长4分钟。 m s 3m56s,北极点,子午线,春分点,周年,周日,赤道,太阳时和 恒星时,四、协调世界时(UTC) (协调原子时秒长与世界时时刻的时间计量系统),世界时与原子时的折衷协调产物 大地测量、天文导航、空间探测器的跟踪、定位需要以地球自转为依

10、据的世界时时刻,精密校频等物理领域则要求以原子时为基准的均匀时间间隔。 由于世界时的秒长逐年增加,势必造成世界时落后于原子时,一年内可累计达1秒左右。为避免原子时与世界时产生太大的偏离,1975年决定采用UTC系统,其时间单位用SI秒,其时刻与UT1的偏离保持在0.9秒内,保持方法为跳秒,跳秒前预先通知各使用门。,UTC系统,时间单位:原子时秒(SI) 协调:用跳秒(也叫闰秒即增加1s或减少1s)的方法,使其与世界时(UT1)的偏离在0s9之内。(通常是正闰秒) 调整时刻:每年首选是12月31日和6月30日或 3月31日和9月30日的最后一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局(IERS)根据天文观测做

11、出决定,并预先通知。 启用时间:1972、1、1 它虽不是严格均匀的时间系统,但与原子时有确定的换算关系,故其时刻能纳入均匀的时间计量。 当前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正是协调世界时。,国际标准时间(UTC、TAI)的形成,UTC: Official Time for the World 但UTC、TAI 是软钟(纸面钟) 全球约50个时间实验室 总共约280个高稳定性原子钟 国际间高精度时间比对,高精度时间传递技术,参加BIPM 组织的国际 时间比对网,2.4、地方时、世界时、区时,计量系统的地方性 恒星时、真太阳时、平太阳时是以春分点、真太阳、平太阳为参考点,以过当地子午圈的时刻为起算点,以时角量的

12、。 对于观测者,只要位于不同的地理经圈,就对应不同的天子午圈,因此,参考点过的天子午圈不同,所得时刻也不同。,1、地方时:,定义: 以本地子午面为起算平面,根据任意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s、m 、m) 地方时与地方经度的关系: 在同一计时系统内,任意两地同一瞬间测得的地方时之差,在数值上等于这两地的地方经度之差。 A -B = mA mB = tA tB SA SB = tA tB = A -B,2、世界时与区时:,世界时:(S、M、M)以本初子午线为标 准的地方时为世界时。 (= 0h ) m - M = ( + 东、 - 西 ) s - S = ( + 东、 - 西 ) 区时: (Th)

13、为平时系统 ( N = N150) 把全球分成24个时区,每区跨经度150,各区把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这样的区域称为时区 ;这样的时间称为区时。,3、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日界线:太平洋中经度1800线(避开陆地与岛屿画出的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东西两侧是东12时区与西12时区重合的区域,时分秒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由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就要增加一个小时,因此,由西向东越过日界限,日期减少一天;而由东向西越过日界限,日期增加一天。,2.5、恒星时与平时的换算,S、是两个不同的时间计量系统 )时间单位不同:恒星日平太阳日 )起始点不同: 上中天;下中天 因此,两时

14、间计量系统的时间间隔不同,时刻也不同。 时间间隔换算与时刻换算。,一、时间间隔的换算,回归年:平太阳连续两次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1 回归年365.2422平太阳日 366.2422恒星日 1恒星日(11366.2422)平太阳日 0.9972696平太阳日 ms(11366.2422) 1平太阳日 (11365.2422)恒星日 1.0027379恒星日 sm(11365.2422),二、平时时刻与恒星时时刻的换算,1、格林尼治的时刻换算:(=0o) 1)已知平时求恒星时:MS SSoM(11365.2422) 2)已知恒星时求平时:SM: MMoS(11366.2422) Mo So是当日

15、世界时为零时所对应的恒星时。 Mo是当日或前一日恒星时为零时所对应的世界时。,S=0,s0,s,M,0h,2、任意经度区的时刻的换算,(Ss; Mm; MThNh) 1)已知区时化地方恒星时: SSoM(11365.2422) sS0(ThNh)(11365.2422) 2)已知地方平时化地方恒星时: sSo(m)(11365.2422) 3)已知地方恒星时换地方平时: MMoS(11366.2422) mMo(s)(11366.2422) M0s(s)1366.2422,2.6、历法,一、制历的基本原则: 1、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年:以地球公转为依据、四季变化的周期。 1回归年365.2422平日 月:以月球公转为依据、月相变化的周期。 1朔望月29.5306平日 日:以地球自转为依据、昼夜交替的周期 。 这是三种完全独立的运动,没有简单的通约关系,日是基本单位不能分割,这种整日数的年和月为历年、历月。,2、历法的制定原则,(1)尽可能准确反映天文客观规律的历法,才能正确的反映天象和四季变化。 (2)日历要简单、明了、易记。宁可牺牲精度以满足简单。 (3)有通用性,能为广大地区所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