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389406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无损检测质量技术管理 (磁粉、渗透检测),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Tel:13311803636,吴刚,1,NDT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磁粉检测、渗透检测 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鉴定评审指南 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课件编制依据,2,前言 一 “人”的管理 二 “机”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三 “料”材料的质量控制 四 “法”的管理 五 磁粉检测的环境和安全防护管理 六 渗透检测的环境和安全防护管理 七 无损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

2、的管理,课件内容提要,前 言 概念,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前 言,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

3、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前 言,术语: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供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也是供方质量行为的准则。(一般包括:产品设计质量、同供应厂商关系、质量活动的要求、售后服务、制造质量、经济效益和质量检验的要求、关于质量管理教育培训等。),前言,无损检测机构质量方针一般应达到: (1)与检测

4、机构的宗旨和性质相适应 (2)对满足政府和客户的要求作出承诺; (3)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作出承诺; (4)质量方针是检测机构建立质量目标的框架和基础: (5)质量方针应在检测机构内部进行沟通,使各级人员能够理解; (6)检测机构应对质量方针的适应性方面进行评审和修订。,前 言,例: 科学公正运用先进技术,依托科学管理,遵守法律法规,公正对待客户,实现持续改进,确保结论准确。 优质服务按期完成,确保质量,热情服务,客户满意。 或: 运用先进技术 提供优质服务 依托科学管理 确保顾客满意 遵守法律法规 实现持续改进,前 言,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

5、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企业是一个目的性系统,它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子系统,子子孙孙系统无穷尽也。以系统论思想作为指导,从实现企业总的质量目标为出发,去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的活动,这就是质量目标的核心思想。(一个有魅力的质量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引导员工自发地努力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对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作业效果有其他激励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前 言,无损检测机构质量目标一般应满足: (1)质量目标应在质量方针给

6、定的框架内展开; (2)质量目标应能表述机构的近、中期目标和长远的奋斗目标; (3)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目标在检测机构的相关职能(职能部门)和层次(管理层、作业层)得到建立,即分解到各职能和层次; (4)质量目标是可以考核的。,前 言,例: 质量目标 法规标准执行率 100%; 检测结果准确率 98%; 检测质量事故为零; 合同履约率100%; 政府和客户最终满意率100%。,前 言,质量目标分解 综合业务部 a.员工培训覆盖率高于80%; b.文件标识、登记、发放差错率小于1%; c.作废文件回收率100%; d.检测人员技术档案建档率100%; e.在用检测设备完好率100%; f.检测设

7、备、仪器周期检定或校准覆盖率100%; g.检测设备、仪器标识覆盖率100%; h.供方评审覆盖率100%。,前 言,技术质量部 a.法律、法规、标准现行有效,执行率100%; b.设施环境管理符合率大于95%; c.质量宣传教育覆盖率100%; d.质量监督检查执行率100%; e.重大质量事故为零; f.检测分包评审覆盖率100%; g.检测技术质量问题纠正处置覆盖率100%; h.检测工艺100%文件化,并被正确执行。 i.合同评审覆盖率100%; j.客户投诉处理率100%(对质量投诉和申诉及时处理,本市不超过24小时,省内不超过48小时,省外不超过5天);,前 言,财务部 a.计划、

8、统计、财务报表准确率大于98%; b.各种财务账目准确率100%; c.质量、环境安全投入资金做到100%专款专用。,前 言,检测项目部 a.检测方法标准执行率100%; b.检测业务受理执行率100%; c.底片象质合格率高于90%; d.底片评定准确率高于98%; e.UT漏判率5,误判率10; f.MT/PT误判率5; g.检测报告准确率高于98%。,前 言,质量体系: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或潜有)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而建立的综合体;为了履行合同,贯彻法规和进行评价,可能要求提供实施各体系要素

9、的证明;企业为了实施质量管理,生产出满足规定和潜在要求的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来实现。(质量体系按体系目的可分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两类,企业在非合同环境下,只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在合同环境下,企业应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前 言,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指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为了提供信任

10、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质量保证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产品的承诺、规范、标准。),前 言,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工艺、检验和试验技术、生产进度等做全面的策划。这种策划的文件表现形式就是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如何通过各种质量相关活动来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质量计划中的重要输入是质量目标,而质量目标来源于用户需求和商业目标,项目质量

11、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包括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跟踪控制计划。),前 言,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产品研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情报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质量保证体系相应分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前 言,无损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5方面17基本要素 (推荐增加10要素)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推荐增加-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管理程序) (2)管理职责-

1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3)资源配置、管理及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检测设备管理程序(推荐增加-量值朔源控制程序、安全技术法规、规范、标准管理程序),前 言,(4)检测实施-检测过程控制程序、合同评审/工作指令控制程序、检测方法的确定及应用程序、采购服务及供应品管理程序、检测物品管理程序、检测安全管理程序、检测过程和结果监督管理程序(推荐增加-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接受安全监察管理程序、检测分包管理程序、检测报告控制程序、计算机软件编审和数据安全保密程序、检测工作中意外情况的处理程序) (5)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及改进-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投诉与抱怨处理程序、不符合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

13、施控制程序(推荐增加-数据分析管理程序),21,无损检测本身的活动不构成实体质量特性,它是对材料、零部件、设备制造安装质量进行控制的一种安全评定方法或手段,所以,无损检测结论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通俗的理解,无损检测就是在不损伤试件的前提下,由具有相应资格和一定能力水平的检测人员,借助可靠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正确的检测方法和工艺,对被检试件内部或表面缺陷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显然,要保证无损检测结论的真实可靠、正确准确,必须对无损检测本身的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一般包括“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的质量控制。,前 言,22,表面检测的质量体现在其灵敏度、分辨率和可靠性三个质

14、量判据。为了保证表面检测的质量,必须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逐一加以控制。如检测人员要经过培训和资格鉴定;检测用设备的精度和材料的性能要符合要求;从磁粉检测的预处理到后处理的检测全过程以及渗透检测的工艺方法都必须严格按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环境也应满足要求。即必须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控制。,前 言,23,磁粉检测的灵敏度:是指发现最小缺陷磁痕显示的能力。能检测出的缺陷越小,检测灵敏度就越高,所以磁粉检测灵敏度是指绝对灵敏度。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灵敏度会影响缺陷的分辨率和细小缺陷磁痕显示检出的重复性,还将造成产品拒收率增加而导致浪费。 磁粉检测的分辨力:是指

15、可能观察到的最小缺陷磁痕显示和对它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的鉴别能力。 磁粉检测的可靠性:是指对细小缺陷磁痕显示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的重复性,从而保证磁粉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前 言,24,影响磁粉检测质量主要因素包括: (1)磁场强度和磁化电流; (2)磁化方法; (3)磁粉和磁悬液; (4)设备性能; (5)工件形状和表面状态; (6)缺陷性质、方向和埋藏深度; (7)操作程序; (8)检测工艺方法; (9)检测人员素质; (10)照明条件等。,前 言,25,渗透检测体系包括下列五个主要方面: 渗透检测人员 渗透检测设备 渗透检测材料 渗透检测工艺方法 渗透检测检验环境,前 言,26,渗透检测体系的

16、灵敏度:是指渗透检测体系发现缺陷大小的能力,一般可供测量的是缺陷痕迹长度,缺陷痕迹宽度比缺陷实际宽度大很多倍。 渗透检测体系的分辨力:是指渗透检测体系能探测到的缺陷几何特征(尺寸、形状、位置)的能力。(随着显像时间的延长,缺陷痕迹宽度会变宽,分辨力下降) 渗透检测体系检测的可靠性:是指渗透检测体系检出缺陷与受检工件真实缺陷之间的对应性。,前 言,27,影响渗透检测质量主要因素包括: (1)渗透检测剂的性能优劣; (2)渗透检测工艺设备的性能(清洗水压和温度、显像剂的搅拌、喷粉柜和干燥装置); (3)黑光灯的紫外线辐照强度和辐照有效区; (4)检测工艺方法; (5)被检件表面状况、缺陷性质和宽深比; (6)检测人员素质; (7)照明条件等。,前 言,28,教材中有关磁粉和渗透检测人员的控制的内容(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十八条)的规定,特种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