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概述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381677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概述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概述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概述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概述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概述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概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概述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时间:2次课,4学时),第12章 内容安排,12.1 跨国公司概述 12.2 跨国公司500强 12.3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2.4 中国企业的跨国之路 12.5 跨国公司的理论演变 12.6 作 业,12.1 跨国公司概述,一、跨国公司的名称与定义 (一)跨国公司的名称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ransnatonal Corpor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Global Enterprises,(二)跨国公司的定义,多种定义:UN、IMF、WB 所谓跨国公司是指以一国

2、为基础,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跨国公司的三要素: 1.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 2.它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它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 3.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一)跨国公司的形成 雏形:英国特许贸易公司(Royal Chartered Trading Company)的出现(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 1856年英国颁布股份公司条例,现代企业诞生 19世纪60年代,早期跨国公司诞生。以1865年德国拜耳(Bayer AG)化学公司在美国设厂为标志。 此后,欧美企业也开始走向

3、海外,(二)跨国公司发展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 通用、福特等公司建立并发展起来 海外扩张步伐开始加快 英美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数,(三)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大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美国“马歇尔计划” ,道奇计划 美国大举资本输出,到70年代FDI已达到860亿美元 70年代,西欧和日本公司地位上升 90年代以来NICs跨国公司逐步发展起来,三、跨国公司的类型、特征,(一)跨国公司的类型 1.按经营项目分类 (1)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壳牌、埃克森-美孚 (2)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Coca-cola (3)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Walmart 2.按经营结构分类

4、(1)横向型跨国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 (2)垂直型跨国公司(欧美石油公司) (3)混合型跨国公司(日韩综合商社),(二)跨国公司的特征 1.全球战略目标 2.全球一体化经营 3.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 4.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5.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12.2 跨国公司500强,全球500强是国际级大企业的代表 全球500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一、关于跨国公司的排名问题,所谓“世界500强”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概念 财富(Fortune):以销售收入为依据排名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和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把市值作为主要依据 福布斯(Forbes):综合考

5、虑年销售额、利润、总资产和市值 财富500强凭借其悠久历史具有最大的影响力,二、财富500强排名,始于1954年,全美500家最大工业公司 (销售额、利润及资产 ) 1976年,排名实现国际化,推出国际500强工业公司 1990年将全美500强工业公司排名与国际500强工业公司排名合一,发布了全球500强工业公司排行 同年又公布了全球500强服务业公司排行 1995年将全球500强工业公司及500强服务业公司合并成单一的排名,这就是享誉世界的“财富全球500强”,1973-2000年的跨国公司国家分布,2005年财富500强国家分布,2005年财富500强行业分布,行业 数量(家) 银行、保险

6、 110 电力、能源 37 零售、贸易 54 炼油 27 电子 19 制药、医疗保健 23 计算机及软件服务 19 电信及通讯设备 30 航空、航空航天设备 18 汽车及零件 27 其它 136,2007年财富全球500强(前50名),2006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名单,“生产全球化”带来产品国籍 “模糊化”:从Made in到Made by,General Motor(GM)的 Le Mans汽车($20,000) $6000,韩国,总装 $3500,日本,引擎、转向部件、电子部件等 $1500,德国,设计 $800, 台湾和新加坡,其他零部件 $500, 英国,广告和营销策划 $100, 爱

7、尔兰,数据处理 $7600,美国,财务、金融、法律和保险等,12.3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一)扩大公司内部贸易 1.含义:公司内部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产品、原材料、零部件、技术与服务的贸易活动。 2.公司内部贸易的利益 (1)减少外部市场造成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 (2)降低交易成本。 (3)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竞争能力。,(4)利用转移价格(内部贸易价格) 转移高价 转移低价 (二)实行限制性商业做法/惯例(微软) (三)建立公司战略联盟 国际市场竞争、研发联合化(IBM) 相互持股发展跨国公司群(GM 、Ford) (四)多元化经

8、营(摩根、海尔) (五)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相结合,二、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产业内贸易 (二)对东道国的贸易发展有巨大影响 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出口 增加就业和税收、繁荣经济 获取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三)使国际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制成品贸易增加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加,(四)制约着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位 (五)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竞争的需要(研发投入大、更新快、技术转移快) 内部技术转让的需要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获得技术的需要 技术本身的溢出效应和外在性,(六)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双重性 1.限制了竞争,强化了垄断(洛克菲勒、微

9、软) 2.为追逐高额利润而不择手段: 转移价格导致分配的不平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贸易贡献率与税收贡献率) 其他不公平竞争手段(跨国公司商业贿赂),12.4 中国企业的跨国之路,一、跨国公司在中国 1.中国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方面的情况如何? 2.列举进入潍坊的跨国公司 二、中国企业的跨国之路 跨国风云系列,12.5 跨国公司的理论演变,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又称特定优势理论,被认为是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和主流,是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首先提出来的。海默的导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对海默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补充,使之成为

10、系统、独立地研究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因此他们的研究称为海-金传统(H-K Tradition)。,(一)基本观点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参与者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均等,且无任何因素阻碍正常的市场运作。 海默认为,“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并不常见,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受企业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碍和干预的市场。,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商品市场不完全,即商品的特异化、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以及价格联盟等; 要素市场不完

11、全,表现为获得资本的不同难易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差异等; 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即企业由于大幅度增加产量而获得规模收益递增; 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如关税、税收、利率与汇率等政策。,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当企业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独占性生产要素”即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消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和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二)理论评价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束缚

12、,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是一种企业寡头垄断和市场集中相联系的现象。 垄断优势理论奠定了当代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并对以后的各种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垄断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缺乏普遍意义,而且,该理论偏重于静态研究,忽略了时间因素和区位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动态作用。,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一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13、Life Cycle),试图用产品生命周期假说来揭示美国企业二战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规律。,(一)基本观点 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 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1、创新阶段 指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无须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2、成熟阶段 指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的阶段。创新国企业开始到次发达国家投资建立海外子公司,直接在当地从事生产与销售。 3、标准化阶段 指

14、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定型化阶段。创新国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将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转移到具有低成本比较优势的欠发达国家,离岸生产并返销母国市场和次发达国家市场。,(二)理论评价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地位。,三、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是西方学者在建立所谓跨国公司“通论”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观点。 所谓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企业内部的过程,即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使之与固定的外

15、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一)基本观点 内部化理论从外部市场不完全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关系来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该理论的出发点是市场不完全,认为市场不完全不仅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存在,在中间产品市场上也同样存在。 与知识有关的中间产品由于市场不完全,存在定价困难,从而使交易成本增加,当交易成本过高时,企业就倾向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辟内部市场,将原本通过外部市场进行的交易转化为内部所属企业间的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影响中间产品内部化的四个主要因素: 行业因素,主要包括中间产品的特性、外部市场结构、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以及行业特点等 区位因素,是指有关区域内社会文化差异、综合投资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特征等 国别因素,是指有关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架构与财政经济状况等 企业因素,是指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组织结构、管理水平、生产和销售技术以及企业文化等,(二)理论评价 内部化理论从内部市场形成的角度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跨国公司的内在形成机理有比较普遍的解释力。 它适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相当于“通论”和“一般理论”的地位。 内部化理论的不足之处是该理论过分注重企业经营决策的内部因素,却忽略了对影响企业运作的各种外部因素的分析,对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缺乏总体认识,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等宏观因素也缺乏把握。,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