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说课稿范例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379168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比例说课稿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反比例说课稿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反比例说课稿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反比例说课稿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反比例说课稿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比例说课稿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比例说课稿范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比例说课稿范例 二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2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把表格填写完整。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详见教材)2观察发现: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再一列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 3寻找规律:你是怎么知道路程不变的?用表中的数据说明。同桌合作交流 学生讨论反馈:10121204031208015120?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2、出示情境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填表:(详见教材) 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 2表中有哪两种量? 3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 4它们的变

2、化规律是什么?用表中的数据说明。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体积一定 3、学生合作交流比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点,比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1比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互相说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归纳概括反比例意义的概念: 反比例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情境 1、情境2所讲的数量关系可以概括成怎样的式子? 学生回答后板书:XY=K(一定) 4、

3、学生归纳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看这两种相关联量的积是不是一定的,同时,还要看这两个量变化规律。 三练习:讨论“加法表”和“乘法表”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二和情境三,在学生思考、交流合作、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反比例的概念。归纳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最后又对“加法表”和“乘法表”中两种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解决了开始提出的问题,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解决问题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式判断。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

4、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4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5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五道练习题,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又巩固了正比例的知识。最后又通过找一找环节,学生说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了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全课总结,深化提高 这节课,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本课学习所得,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这一过程,是知识再现的过程

5、,又是再次学习、巩固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P261、2、3题。 板书设计: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积一定。 XY=K(一定)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实验小学侯树霞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比和比例知识及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反比例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

6、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

7、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三、说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及,在准备题第3题中让学生发现它不成正比例,那么到底他们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例2的学习,抓住(a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b底面积怎样随着高度的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这三个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然后进一步抽象概括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接着通过“想一想”来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最后通过“练一练”与习题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四、

8、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是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进渡到抽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

9、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比较困难。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大量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

10、应用。 4、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教具:小黑板。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

11、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是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进渡到抽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小黑板出示 1、复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谈话引入: 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课题:反比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共同探讨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学生从中发现第3小题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

12、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引入课题。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也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索 一初步感知理解两个变化关系的不同。出示情境1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加法表。 你们发现了什么?(1)图中表示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和不变,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所有和为12的数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乘法表”中两个量的变化关系。 (2)图中表示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 学生感知积不变,一个因数随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另

13、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扩大),并且所有积为12的数成一条曲线 3、师生共同小结: 由此可见,对于“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两个变量,都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但是它们的变化关系是不同的。“加法表”表示的是和一定两个加数之间的关系,而“乘法表”表示的是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所有和为12的数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积为12的数成一条曲线。 二探索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2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把表格填写完整。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详见教材)2观察发现: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再一列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 3寻找规律:你是怎么知道路程不变的?用表中的数据说明。同桌合作交流 学生讨论反馈:1012120,403120,801.5120?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2、出示情境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填表:(详见教材) 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 2表中有哪两种量? 3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用表中的数据说明。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体积一定 3、学生合作交流比较情境2和情境3的共同点,比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1比较一下情境2和情境3,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