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379099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梁启超的“自由”思想1教育事业的近代化2维新派注重营造舆论环境3晚清时期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4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的民族救亡精神5新文化运动的背景620世纪三大理论成果孙中山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7孙中山民主革命目标8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9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10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受政治运动冲击11新时期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初,

2、梁启超一方面吸收了启蒙运动中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群体自由基本前提的个体自由不存在了。影响他出现这一思想的主要因素是()A.深受专制思想的影响B.君主立宪的立场决定C.民族主义的历史使命D.保皇思想仍根深蒂固解析:C根据材料所给时间“20世纪初”,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一方面来自国内专制,所以梁启超吸收了“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危机是外部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严重程度超越了国内危机,所以梁启超又强调群体自由而相对忽视个体自由了,所以C项正确。梁启超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

3、;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个人自由,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保皇思想,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的内容。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表现。(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的内容。陶铸国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重铸民族精神的问题。国魂,实际上就是誓死以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内容。近代爱国者无不强调“公德”“合群”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具体讲就是,重国家的独立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反帝爱国内容。(5)全面赶超西方的内容。

4、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独有的内容之一。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该“课程计划”直接()A.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解析:B洋务运动之“中体西用”就是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肯定封建制度为本,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强”和“求富”,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可知,这种近代化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故

5、B项正确;偏重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科技的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C项错误;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体系并不是使近代中国教育走向殖民化,故D项错误。3.(2018全国百校联盟联考)1895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以“广联人才,创通风气”为宗旨的强学会后,不久又创刊了中外纪闻,讨论“西洋诸国以勃兴之本原”。这说明()A.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主流B.清政府放开了言论自由C.维新派注重营造舆论环境D.维新派成为了改革主力解析:C康有为等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讨论“西洋诸国以勃兴之本原”,目的在于扩大维新宣传,为变法营造舆论环境,C项正确

6、。材料只是说了康有为等人的举措,没有说其他阶层的举动,A项错误;1896年强学会遭到封禁,说明清政府并未放开言论自由,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维新派成为改革主力的问题,D项错误。4.(2018北京东城区二模)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的曾纪泽认同“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他还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下列史实能体现该思想的是()A.禁烟运动与创办军事工业B.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C.“体用之争”与新文化运动D.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解析:B由材料“不专在机器之创兴”可知其主张对西方的学习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洋务运动主张“学

7、习西方技术”,故A项错误;由材料“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可知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经济主张相一致,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思想而非文化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思想而非革命思想,故D项错误。5.(2018四川成都二诊)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C.宣传反清革

8、命思想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解析:A据材料“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其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丰富史学知识,只是叙述亡国史占的比重大,B项错误;“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主要是对外国侵略者的反抗,不能体现反清革命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6.(2018江苏镇江一模)“中国固有的精神其实并未被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为冲破“固有的精神”,先进中国人采取的对策是()A.开展戊戌变法B.发动辛亥革命C.掀起新文化运动

9、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C戊戌变法是清末维新改良运动,与材料中“共和二字”“满人已经退席”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满人已经退席”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与材料中“满人已经退席”“为冲破固有的精神”相符,故C项正确;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与材料中“共和”“为冲破固有的精神”不符,故D项错误。7.(2018四川宜宾三模)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

10、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解析:A据材料“1924年”“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结合所学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据材料“1924年8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C项错误;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

11、”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D项错误。8.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统治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D.解决民生问题解析:C题干中“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说明其最终目标为建立宪政民主,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不符,排除。9.“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

12、可能出自于()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解析: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而材料突出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材料不符,并且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大革命时期,此时尚未出现“红军”,故A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材料“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相符,故B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红军士兵”及革命任务等不符,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和,与材料“红军”不符,

13、故D项错误。10.(2018湖南衡阳二模)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解析:A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分别是针对当时革命与发展的需要的正确认识,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故A项正确;各自具有片面性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毛泽东的义利观是为了革命,故C项错误;二者的观点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故D项错误。11.(2018吉林长春二模)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年份参加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1977570275%197861040.2 7%1979468286%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解析:B表格中最高峰值出现在1978年,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刚刚恢复,几届考生同时报考。体现了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故B项正确。12.(2

15、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是()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 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解析:B材料是围绕民族教育,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加快民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实行高考加分政策,是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教育落后现状下的一种教育公平,故B项正确;C项是高考改革的体现,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加大少数民族教育投入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河北名校联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