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377503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4章的HO贸易模型是建立在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的。从逻辑上讲,该理论是十分完美的。根据HO理论,国际贸易将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因为它们间的要素禀赋差距最大。然而,对HO理论的经验检验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尤其是后者)对HO贸易模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关于对HO贸易模型的经验检验的结果,第4章已从几方面给予了解释。而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则是不能用HO理论来解释的。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年轻经济学家,为了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贸易新现象,提出了以“

2、规模经济”为贸易基础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本章我们将对“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作为国际贸易新基础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作详细的介绍。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新理论提出的背景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5.1 国际贸易新理论提出的背景,5.1.1 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贸易出现的两个新倾向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50年代,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两之占世界贸易量的40%左右,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而且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有着相似的要素

3、密集度)。发达国家传统的进口“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模式逐步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产业既进口又出口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5.1.2 传统的HO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践的冲突,国际贸易的新倾向立即引起了对传统贸易理论,尤其是对HO要素禀赋理论的挑战。因为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是相似的,都属于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同类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又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性。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度产品和相似的要素丰裕度的国家间进行呢。,5.1.3 解决问题的角度与主要贡献者,针对传统HO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践的冲突,同解释“里昂惕夫之迷”的思路一样,当代经济学家保

4、罗克鲁格曼(Paul P. Krugman)和默瑞肯普(Murray C. Kemp),通过放松HO贸易模型的假设,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新发展,从而指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5.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5.2.1 规模经济的内涵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指的是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率的生产状况。换句话说,所有的投入都增加1%,产出的增加将超过1%。由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进行专业化分工,提高一些专用设备的适用效率,因而规模经济是可能发生的。,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许

5、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规模经济的存在,意味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成本会降低,从而为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基础。,5.2.2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认为,规模经济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图51显示了两国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进行互利贸易的过程。,图51 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图51 解析,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 如果A、B两国在各方面完全一样,我们可以用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相同的无差异曲线图来表示两国的情况。规模报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完全相同,两国无贸易时的均衡相对价格也是相同的。在图51中,两国无贸易时均衡商

6、品价格为PX/PY=PA。这也是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在点A的公切线的斜率。, 贸易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在贸易中,A国将在B点完全分工生产商品X,而B国将在B完全分工生产商品Y。然后通过彼此间用60X与60Y交换,每一个国家的最终消费组合均将达到无差异曲线上的E点。两国在贸易过程中均获利20X和20Y。只有各国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面临规模经济时贸易获利才会发生。,贸易利益的源泉,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贸易利益来源与生产规模扩大时的成本下降。而在无贸易的条件下,消费者不能得到这些贸易利益。因为,在无贸易的条件下,由于各国均想消费两种产品,所以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分工生产其中的一种商品。,5

7、.2.3 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规模经济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时普遍存在的。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囊括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是国际分工和贸易成为必然。至于具体哪一个国家生产哪一种产品,则没有固定的模式。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既可能由,于某种历史原因造成(自然竞争产生),也可能来源于协议分工。总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差距或资源禀赋差异所产生的比较优势。,5.3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HO的贸易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产品是同质的。然而当代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差不多一半是基于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的。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一样也可以成为国际

8、贸易的基础。,5.3.1 基于差别产品的贸易,差别产品贸易的重要性 在现代经济中,大部分产品是有差别的,而不是同质的。例如,一辆雪佛莱汽车与丰田、大众、沃尔沃或雷诺汽车都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使得国际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的交易。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完全不同的商品之间的国际贸易所占的比重不大,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是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完全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这是因为,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各企业或工厂只生产某一类产品的一种或少数几种款式,而不是生产全部款式,企业就可以长期

9、持续生产使用更专业化和快捷的机器设备。这样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单位成本。至于其他款式和种类的商品,该国可以从他国进口,消费者也因此可以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较低的价格水平上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消费者在产业内贸易的过程中或益匪浅。,5.3.2 互补的产业间贸易模型和产业内贸易模型,1979年以来,赫尔普曼(Helpman)、克鲁格曼(Krugman)、兰开斯特(Lancaster)等人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模型。产业内贸易模型和HO贸易模型要说明的问题是不同,二者是互为补充的。二者的区别表现在:,贸易的基础不同,HO贸易模型中的贸易是基于各国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及技术)差别的。而产业

10、内贸易是基于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的。这样,要素禀赋差别较大的国家之间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额也较大,而产业内贸易则在具有相同的经济规模和要素比例的国家之间较大。,对贸易模式预测的准确性存在较大差异,HO贸易模型预测贸易模式比较准确: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里昂惕夫之迷并不能推翻HO贸易模型)。而产业内贸易模型是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差别产品的生产,因此依据贸易前的相对商品价格不能准确地预测贸易模式。(考虑大国与小国的情况),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基于HO贸易模型的贸易会降低一国稀缺要素的收入,与之相比,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

11、素都获得收入。这可以用下述事实来证实:欧盟的形成以及战后制成品的贸易开放都没有遇到利益集团的阻挠。而劳工力量强烈反对工业化国家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原因在于后一种贸易模式是产业间而不是产业内贸易。这会引起工业化国家某些产业的完全崩溃和大批老婆动力在其他产业的再就业问题。, 产业内贸易与产品零部件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不少大企业为了使其生产成本最小化,经常在不同国家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零件。这样做是为了利用那里的较为便宜的劳动力。为使生产总成本最小化而利用每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可以被看作是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对HO贸易模型的拓展。,基本结论,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间的贸易模式,差别产品生产中的

12、规模经济导致产业内贸易。在现实世界中,两种类型的国际贸易都在发生同时着。要素禀赋的差别越大,比较优势和产业间的贸易就越重要。而当要素禀赋比较相似时(如发达国家间的差别),产业内贸易就会占主导地位。不过即使是在产业内贸易中,背景中还是有些比较优势的成分。我们可以说,产业间的贸易反映了自然形成的比较优势,而产业内贸易反映的是获得性的比较优势。,5.3.4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水平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产业内贸易的计算公式有如下三种:, 单个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式中,Ti为i产品D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和Mi分别表示一国i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i(0,1),当一个国家只有出口或只有

13、进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Ti=0。当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Ti=1(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 产业内综合贸易指数,式中,A为产业内综合贸易指数,n为产品的种类数。, 修正的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5.3.5 产业内贸易的正规模型,图52是产业内贸易的正规模型。D为销售差别产品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许多其他厂商也出售相同的产品,该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是比较有弹性的(即斜率较小)。这意味着价格的微小变动会导致厂商销售额的较大变动。许多厂商出售同一种差别产品,而且进出该行业都比较容易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称为垄断竞争。,垄断竞争的特点,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厂商为了增加销售额就必须降低其商品售价(P

14、),故该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MR)低于其需求曲线,即MRP。,图52 垄断竞争下的生产和定价,图52解析,如果只生产一个产品或少数几种产品,厂商在生产中就会面临规模报酬递增,因此其平均成本曲线(AC)是向下倾斜的(即当产量增加时AC下降),同时,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低于AC曲线。原因是如果AC是下降的,则MC一定小于AC。厂商的最优产量为3个单位,即MC于MR曲线的交点。在较小的产出水,平上,MRMC,该厂商将扩大产量;而当MRMC时,该厂商就应当减少产量。因此,最优产量是3单位,在需求曲线上的点A,厂商得到的单价是4美元。另外,如果该行业中的厂商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越来越多的厂商会被吸引

15、进入这一行业,该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与AC相切,因此,在Q=3处,D=AC=4美元。这意味着该厂商正好保证回收其成本(即它只获得投资的正常利润)。,图52 对国际贸易的启示,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扩大,(在图52中)需求曲线D和边际收益曲线MR将变得更为平坦(当然,MC总是在D的下方),MC与MR的新的交点将在原来的点E的右边,新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AC的切点(比如A)将沿AC曲线向右移动。这样,贸易品的价格就会降低,国内外的消费者也因此从中获益。,5.4 动态技术差异与国际贸易,前面的章节的分析表明,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的存在均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贸易的实

16、践表明,各国技术的动态变化也是一个引发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产品的周期理论研究的就是这一问题。,5.4.1 研究的起点:几个经典的例子, 国际汽车进出口格局的变化 最早美国是汽车最重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后来大量进口日本汽车。最近几年韩国和马来西亚又成为了重要的汽车出口国。, 国际纺织品贸易格局的变化,最早欧美国家向其他国家大量出口纺织品。如今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纺织品,充满了欧美市场,欧美反而成了纺织品的净进口市场。, 美日在无线电产品上的竞争,二战刚结束时,由于真空管技术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垄断了无线电产品的世界市场。但是,几年之后,日本也达到了同样的技术水平,由于其低价的劳动力,日本也占居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随后美国发明了晶体管,重新在技术上领先,但是,几年之后,日本也获得了这一技术,又一次可以用低价和美国竞争。这时,美国又通过对印刷电路的使用再一次在同日本的竞争中占了上风。,5.4.2 问题的要害:产品生产中所用技术的变化,如何解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