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飞速发展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365516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的飞速发展期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电视的飞速发展期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电视的飞速发展期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电视的飞速发展期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电视的飞速发展期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的飞速发展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的飞速发展期(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编第五章飞速发展期(1990-至2000)电视新闻(上),第一节中国电视新闻事业诞生和成长 一、中国电视新闻事业诞生,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次播出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配合时令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农民谈大跃进计划的座谈会。此外,算得上新闻节目的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反映干部下放劳动的纪录影片到农村去。 新影厂的新闻简报是新闻纪录片中的一个片种。它每一号的长度仅有10分钟,内容涉及重大的时政新闻,以及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等。每号有五个左右的小主题,其中必有二、三个国内重大新闻,像报纸的头版头条一样放在前面。它短小精悍、迅速及时地通过银幕形象报道

2、祖国各个方面最新的消息(相对而言)。,5月15日,北京电视台第次自办新闻节目,播放了4分钟的图片报道东风牌小轿车。图片报道通常采用新华社的照片,电视在摄像处理时加上解说词。由此形成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最初形态,就是将新闻图片分切组合,再配以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 6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次播放了“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杂志创刊。其后,播放了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1959年4月18日,首次转播会议实况-第二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1959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次转播天安门广场的国庆游行。 1959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简明新闻,每次5

3、分钟,稿件起初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提供的。沈力是第一位电视播音员。 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设立固定的电视新闻专栏,每周3次,每次10分钟,专门播放新闻片和纪录片。口播新闻和图片报道不包括在这个栏目内。 1962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新闻片854条,其中自拍596条,地方台提供244条。由于新闻片和纪录片是早期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采用最多并始终坚持的报道方式,有人称这一时期是“新闻纪录片时代”。,早期电视新闻的特点是: (一)信息量小 新闻节目的播出次数少,播出时间短,新闻报道面窄。到60年代初期为止,一般的电视新闻栏目最长不超过15分钟,一天的播出次数为1-2次。 (二)新闻的时效差 早期电

4、视新闻采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需经冲洗,印制剪辑等复杂程序,一条新闻从拍摄到制作完成,要花费很长时间。,(三)新闻报道的形式单调 早期的电视新闻主要分为大类,一类是口播新闻,有时配有相应的图片或图表。另外一类是影片新闻 。 (四)早期的电视新闻不受重视 不论是电视台的经营者还是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都不是十分重视。,二、电视新闻事业的成长,19761978年间,中国电视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传播网,确立了中央电视台的国家电视中心地位,新闻节目也基本恢复到“文革”前的状态。 1976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各地电视台的协作之下,开始试办新闻联播节目。当时只有国内新闻,没有国际新闻,也没有口播新闻,每次

5、播出时间为15分钟,栏目名称仍为电视新闻。,1978年的元旦,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简称新闻联播) 此后,新闻联播一直是中国亿万观众获知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电视新闻的地位在我国由此确立。与此同时,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代风格模式也渐渐出炉。新闻告别冗长沉闷,开始趋于短小,题材也开始与社会生活链接。 几十个地方媒体的转播,使新闻联播成为了央视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即使在各省台上星的情况下,其时段收视份额仍占总收视份额的一半以上。可以这么说,同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新闻联播已经不再是一档单纯的新闻节目,而成为了一种社会符号和表征。,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始使用电子新

6、闻采访设备(ENG)。ENG和电子编辑机的启用大大简化、加速了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解放了电视新闻的生产力。而电子特级技巧的运用又丰富和美化了屏幕。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的进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980年新闻联播对审判林彪、江青“案”加以重点报道,全国亿万观众第一次通过电视新闻共同目睹了国家重大时政事件。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影响力开始为人瞩目。,中央领导人非常重视电视新闻的宣传教育作用。电视新闻把关人也十分看重自己的政治责任也许看得太重了一点,于是,便有了许多客观的和主观的束缚。“三堂会审”制度(由中央广播事业局或者后来的广播电视部、电视台、台新闻部三级领导共同预先审查将要播出的电视新闻节目)

7、奉行多年,恪守不渝;衡量标准宁严勿宽,宁左勿右,反映的思想是广播系统历史悠久的一句口号“安全播出是第一位的”。,第二节电视新闻改革和发展 一、电视新闻改革的起步 1979年1月,中央电视台率先放宽了国际新闻的报道面,决定今后凡重大国际政治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等领域都可以酌情客观报道。 1980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通过国际通信卫星收录英国维斯新闻社和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的新闻节目,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次日就得以获知世界范围的重大新闻事件。 同年5月,中央电视台把国际新闻并入了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由此成为报道国内国际新闻事件的相对完整的新闻节目,时间也从15分钟增加到了30分钟。,1

8、981年7月1日,新闻联播迈开了电视新闻改革的第一步,它将原有的国内新闻、口播新闻、国际新闻三大块的僵硬模式打乱,改为按内容混合编排,并且缩短了单条新闻长度,增加了新闻提要,这样,单位时间内的新闻内容更加丰富。 1982年9月1日,为配合“十二大”的召开,有关部门批准重大新闻发布时间由先前的每晚20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提前到19点,从此央视可以在新闻联播中首播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新闻联播权威严肃的形象、上情下达的角色开始确立,也因此,它超越了新闻栏目的一般意义。,80年代新闻联播从编排形式到播音风格,甚至到播音员,都逐渐固定。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活动为头条,25分钟国内新

9、闻、5分钟国际新闻的格局也罕有改变。 短短16秒的新闻联播片头曲,从1988 年3月起沿用至今。 新闻联播的播报风格,从栏目创立开始,就延续了老一辈播音员齐越、夏青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确立的播音原则,这种播音风格被概括为:“字正腔圆”、“庄严”以及“ 严谨”。,新闻联播历届主持人,2002年,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们用了一星期的时间,练习“说新闻”。他们在一些句子结尾加上了“呢”、 “啊”、“啦”这样的语气词,试图让新闻播报更亲切。 新闻联播开始讲故事了。 2007年报道三峡工程时,新闻联播讲了一个“陈大爷的鱼塘”的故事,折射工程的综合效益:以前每年的洪水都会冲垮鱼塘,但是三峡蓄水分洪后,陈大爷终于

10、放心挖了鱼塘;而三峡工程发的电也让他放心用电氧气泵给鱼塘输氧。,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也呈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2008年是新闻联播开播30年,它像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外交、文化、体育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1984年1月1日,央视增设了午间新闻;1985年3月开办晚间新闻;1986年又开办简明新闻(早上播出)。 作为全国最早开办自办新闻节目的省级台之一,山西电视台一直在新闻报道方面占尽风头。从1979年开始,每日播出山西新闻和一周次的晚间新闻以来,年新闻播出量已从当是的710

11、条、40小时增加到1989年的54000台,130小时。10年间编播新闻专题240多条,历年在全国获奖的新闻节目从数量到质量均居全国各地方台之上。1990年,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同志在访问了山西电视台新闻部之后,曾以“他们创造了一流业绩”为题撰文,对他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这一阶段电视引入注目的举动: (一)、批评性的报道问世 1979年5月,在一片”反特权”的声浪中,位年轻的电视工作者张长明、王纪言拍下了一条批评高级干部用车特权的新闻影片。经过4个月的审查和修改,1979年9月,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停车场见闻在新闻联播播出了,社会反响热烈。由于受到欢迎,4天后又在为您服务中重播一次。 (二)

12、、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开播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首次播出的题目是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莱难。 它是后来许多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时刻、焦点访谈的先驱。,(三)、国际新闻的报道面拓宽 国际新闻成为许多人观看新闻联播的主要兴趣所在。1981年首次大规模的电视节目评选中,国际新闻名列前茅,与世界各地、国际见闻等同被评为栏目综合奖。国际新闻一度十分兴旺,在30分钟新闻联播中占据了一半时间;最多时曾达十七八分钟。后来,它的时间被控制在10分钟左右。,(四)、改进新闻联播 1981年7月1日,新闻联播改进编排,将国内新闻电视片、国内口播新闻、通过卫星收录的国际新闻录像以及

13、国际口播新闻混合编排,重新设计“版面”,取消了新闻配乐。电视新闻的面貌改变了。国内新闻开始变得短小精悍,报道面逐渐拓宽。动态性的新闻增加了,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出现了。,二、电视新闻改革的发展,(一)、经济新闻 1989年下半年综合信息节目改为经济半小时,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主要经济节目。 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央电视台于1992年8月31日开办经济信息联播,设立市场指南、信息国道、供求热线、产品大世界、企业之星、国际大市场、国际经济信息、股市行情等定期或不定期栏目。,(二)其它新闻节目 1989年1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每天晚间5分钟的体育新闻。 从1993年3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播出增加到

14、每天12次,全天播出总量由65分钟增至165分钟。实现了整点播出、部分新闻节目直播和重要新闻内容的滚动播出,扩大了国内外要闻的覆盖面,提高了新闻的质量和时效。 1995年4月3日,中央电视台推出午间新闻栏目新闻30。自此,在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早、中、晚三个时段都有了供观众了解最新发生的事实及其发展的新闻版块。,第三节、当前电视新闻的特点和思考 一、当前电视新闻的特点 (一)、直播被广泛运用 有调查为证,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美国用通信卫星进行了全球转播,世界上约有8亿人同时观看了这一盛举; 1997年英王妃戴安娜的葬礼时,动用了100多个机位,当时全球有17亿人收看; 1997年香

15、港主权回归中央电视台72小时的直播。 2001年“9ll”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和其他几大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收视率最高达到了创记录的86 。,2005年,中央电视台对“神舟”六号载人飞行、“连宋大陆行”、“十运会”及全国“会”的直播,不但让观众记住了一个个史瞬间,也再次证明了对重大事件的直播,对一个电视主流媒体来说是何等重要。 2008年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神七载人飞行。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在获得中国地震局的权威消息后,在新闻频道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了地震的消息,同时也拉开了以突发事件

16、关注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14点50分左右,经多方信息确认地震消息属实。新闻频道在15点“整点新闻”中,“头条”“口播”汶川大地震消息。,截至5月24日晚,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报道直播节目总时长达1034小时。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获得了国内民众和国外政府、新闻同行的高度认可,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民时评: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称:“这场全国直播的震情随着电波和网络迅速传送,不仅没有扩散恐慌,反而抚平了公众的不安,凝聚起坚定沉着宁静的力量。” CCTV对汶川大地震中的直播实现了媒体对灾难性报道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信息公开的力量以及媒体在整合国家功能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其策略化的直播方式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