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单元模块概述高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625848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一单元模块概述高中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必修3第一单元模块概述高中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必修3第一单元模块概述高中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必修3第一单元模块概述高中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必修3第一单元模块概述高中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一单元模块概述高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一单元模块概述高中(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3 第一单元 模块概述一、模块三的内容分析及教学指导(一)模块三内容特点及分析我们从阅读鉴赏部分的四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看出模块的两个特点: 1. 内容设置的基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小说单元主要强调理解、欣赏人物特点和品味小说语言,这是阅读欣赏所有小说最基础的内容。三篇选文则体现了多样性:林黛玉进贾府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章回小说的代表,祝福是现代短篇小说的佳作,老人和海则是西方现代小说的极品。小说叙事大多用第三人称,选文中两篇是第三称,但各有特点,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把贾府主要人物及其关系作了展示。老人和海则通过桑地亚哥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塑造一个自尊自强的硬汉子形象。祝福则采用第一人

2、称来叙述故事,从而能多角度地展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意义。 古诗单元选材集中,多是唐诗中的瑰宝。三大诗人李白才思天纵,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白居易平实上口,铺排尽致。课本各选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入选的李商隐则是晚唐诗歌的代表,其风格含蓄蕴藉,华美绚丽。本单元的的诗体有古乐府、律诗、长篇叙事诗,在多样性中体现了基础性,即做为高中学生,对不同的古诗体裁要有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这几首必读唐诗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古代散文单元集中选议论文,有利于和“表达交流”板块扣合。选文都是经典课文,论证的基本方法在四篇课文中多有体现 , 但四篇文章立论的角度各不相同,有谈治国方略的,

3、有论军事得失的,有谈治学从师的。课后的练习体现了文言文学习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熟读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二是结合文章内容学习立论、论证的方法并做相应的表达训练。教科书编者的意图确在训练的基础性上体现了多样性。 科普文单元选文多是新的篇目,编者的意图是要通过熏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本单元内容而言,一要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二要知晓探索科学的人(科学家)的成长。三篇文章在体式上有较大的差异:动物游戏之谜是科普说明文,宇宙的的边疆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则是传记式的记叙文。这三篇文章可以从阅读理解的角度来设置训练。这样可以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4、下边要就这个单元的具体教学做具体的指导。 2 、阅读训练中同一性和多元化的统一阅读的一般过程是理解赏析发散的过程。理解先就词句的字面意思进行,由句到段再到篇,其间要对词句的言语义做解释(结合语境),理解句间关系,再到理解段落的意思。最后理解全文。这个过程概括为从微观理解到宏观理解。宏观理解包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法。宏观理解也叫整体性阅读,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要理解文章的难点和推断隐性信息,需要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局部来分析推测,这叫信息阅读。按这一般过程,我们可以把理解分为微观阅读、整体阅读、信息阅读三个部分。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对文章做赏析,赏析评述的内

5、容有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章法、写作风格、思想观点等。最后是发散性阅读,通过调动生活的感知就文章的某一点写感想,发议论。这要调动联想、想象和生活阅历。 从阅读的过程不难看出,同一性和多元解读彼此是消长的,在理解阶段,特别是微观理解,基本上是同一的。在赏析阶段,个性化的东西就多了。到发散性阅读则基本就是多元的了。人教课本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研讨与练习”中将同一性的理解和多元化的解读统一起来。一般是前边的题目基于理解,最后的题目基于发散。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为例,七课书,共 26 道题,其中 19 道是基于理解的(其中少数含有赏析的成分), 6 道题是发散性的,一道题是配乐朗诵。 (二)模块三的

6、教学指导与建议1、 内容:“用课文教”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传统的语文教学重文章分析,教学过程基本是一问一答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老师预设的固定的答案。课堂上许多学生在等着别人的答案。许多问题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学生按着体会到的教师思维习惯来找老师要的答案。提出的问题过于细小,对差异很大的学生,不是过难,就是过易。要不就是教师做大段的分析讲解,用分析讲解越俎代庖,替代了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中发展的,不是简单的听讲形成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目标大多是从课文的特点出发制定的。课文按文章学、文学的体裁做粗的分类。只要是议论文就一定是中心论点、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这一套。不分

7、论证性议论、评述性议论、阐述性议论等体式,更不重视文章的具体个性。而散文则一定是形散神不散,说明文就是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等。这样的教学是拙劣的“教课文”,是装在套子里的教学。 有用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需要确定的。即用课文在某一个知识点、能力点上教会学生,使其得到训练,发展能力。要达此目的,必须设计好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内容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如老人与海在理解主人翁形象,感受硬汉精神前,要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教师设计了“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的活动环节,用填写表格的方法来组织学习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8、课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明 确: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攻击者 鲭鲨 星鲨 犁头鲨 星鲨 鲨鱼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老人作战工具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舵把结局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杀死两条星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使两条星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小结: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归航的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地搏斗了五个回合。依据这五个回合,学生很自然地可以把节选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填写表格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感知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快速检索

9、信息的能力。这种处理方法比一问一答的分析,效率要高得多。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原则: 1. 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2. 高考的内容语言文字知识的运用,阅读理解、赏析和发散延伸 ( 古诗文、实用文、文学作品)作文表达。 3. 单元和单篇课文的特点和价值。 4. 教材编写者的教学建议和研讨训练的编制。 5. 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 6. 最佳或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2 、结构:板块融合阅读、表达、探究的勾连本模块的四个板块中的第四块“名著导读”安排在节假日,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三个板块要适度打通,要融合

10、、勾连,绝不能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推进。我们做以下的融合,供教师参考。 第一单元三篇小说和“梳理探究”板块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做勾连。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有三个内容: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前两个内容知识性很强,后一个涉及到语句的理解和表达的得体,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价值很突出。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中人物语言有不少体现了委婉语的特点,言外之意,弦外有音的例子很多。教师在处理委婉语时,可以让学生到小说的人物语言交际中找例子体会。 第二单元是唐诗,其中几首诗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在赏析语言和写法方面个性化阅读的空间也很大。所以把“梳理探究”中的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放在唐诗单元。第三单元是古代议论文单元,每篇

11、课文都要安排一个议论文的训练。这个单元要和“表达交流”做整合。做为本模块的重点,两部分的课时是 15 节。 第四单元是科普单元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调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把“表达与交流”中的讨论安排在这个单元。 模块三的“表达与交流”在高中必修模块中的地位突出,单安排 6 课时 . 当然用于写作的课时绝不限于单安排的这 6 课时。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材时,一定要明确写作在课本中是一条明线,两条暗线:明线是“表达与交流”板块,暗线是每篇课文后边的最后一道发散延伸题。另一条暗线是“梳理探究”活动中的活动小结。每个教师在安排写作训练时一定要把这三条线有机的融

12、合。 3 、工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评价反思的运用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要实现这个目标 , 关键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一定是在学习中实现的,但多数人多学习过,而实现了学会学习的人并不多。问题在哪里呢?那就是在学习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反思。这样学习的过程不完整,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获取上,而没关注自己学习的行为、学习的过程 ; 更没自觉的总结学习过程的得失,也没考虑怎么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所以不完整的学习是达布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评价呢?评价是指:在获取关于学生表现的信息时使用的各种方式方法的总称。它包括传统的纸笔测验、开放性问题(如论述题)以及对真实性任务的操作(如实验室实验

13、)。评价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个人表现如何?”(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董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成长。 成长即学会生存 - 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更新自己,学会体验感情,学会合作,学会审美。评价可以做不同的分类,主要有安置性评价(教学前确定学生水平)、形成性评价(教学中帮助学生进步)、诊断性评价(教学中了解学生困难)、总结性评价(教学后评价成果)。模块三安排的“语文学习自我评价”活动属于形成性评价。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的几个主要问题(语文学习的途径、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等)。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看一个好的学习过程一定要尽可

14、能发展多项智能。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评价反思的方法,在一个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码能促进三种智能的发展:言语智能、自省反思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形成性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互评和老师、家长评价为辅。其功能如下: 1 自我诊断的功能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不断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 2 自我校正的功能 通过自我诊断,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活动,并不断对学习的预期做出调整,以求学习效益的最优化。 3 自我激励的功能 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享受获取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愉悦,在互评及家长、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得到鼓励,明确了下一步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主动去

15、调整,监控自己学习过程。4 教学反馈的功能 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简单结果,从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每一个学生。 形成性评价是依托学习活动的。在预习、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课后作业中均可设置形成性评价单,以指导学生盘点学习效果,反思学习过程、调控学习行为。下面举两个例子,供参考: 蜀道难背诵及形成性评价 课上诵读过程中你当堂背下哪几句?问问同学他们当堂背下多少。想想下次学习古诗文能当堂多背些吗? 课下背诵全诗你用了多少时间?想想背诵时有什么好办法吗,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几句,哪几句最好背,哪几句最需要背下来? 背诵时注意了哪几个生僻字的写法,

16、请写出来: 背第二段时哪几个词语的意思是需要注意的,请写出来:( 但见、 凋朱颜、 去天不 盈尺、 胡为) 过秦论文言词语整理及形成性评价学习活动,整理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具体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 1 、高考文言虚词一般涉及十余个,下边是 08 年的一个分析表。 2008 年高考语文 10 套试卷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及其考查次数一览表 虚词 以 而 因 所 之 与 何 于 乃 其 为 焉 乎 但 微 相 次数 6 3 3 3 3 3 2 2 2 2 1 1 1 1 1 1你整理出哪些虚词,哪几个是你容易做错的: 文言实词你整理出哪些,其中有“爱”“亡”“序”“抗”吗?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俩个词,这种古今异义的,你整理出几个? “谋弱秦”和“销锋镝”中有使动用法,你能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