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625806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 情况汇报 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县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 *县委、县人民政府向自治区林业局的各位领导和和专家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按照调研组的调研内容和要求,我就*县林果业发展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一、基本情况*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经 883089 30,北纬 433045 ,扼居南北疆与东疆交汇地带,东同奇台县为邻,西与阜康市接壤,北越卡拉麦里岭和富蕴相连,南以博格达山分水岭同吐鲁番、乌鲁木齐二县为界。县城西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 160 公里,距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昌吉市 206 公

2、里。全县总面积 8848 平方公里,下辖 5 乡 4 镇,170 个行政村,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 2 个团场,有汉族、回、哈、维吾尔、蒙等 13 个民族,总人口 13.2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29。 *县气候条件独特,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5,平原地区无霜期 170 天,山区无霜期 145 天,年平均降雨量 212 毫米,可利用水资源量4.4 亿立方米,现有可耕地 6- 2 - 2 -4.14 万亩、各类草场 1020.9 万亩、林地 53.7 万亩。生物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南部山区倚靠天山,北有低山丘陵阻隔,冬暖夏凉,光照充足,为天山北坡独有的逆温带气候,年日照时数 2848

3、 小时,10 有效积温 20003400,年均气温 4左右,最高气温 29,最低气温28,年降水量 355mm左右,无霜期 145 天左右,冬季处于逆温带层中,冻害轻,发展经济林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二、林业组织机构及技术人员情况*县林业局下设县林业站、林业生态试验站、林业派出所等单位,各乡镇下设九个乡镇林业站。我县现在林业技术人员 60 名,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 2 名,工程师8 名,助理工程师 15 名,林业技术人员 6 名,高级工 9 名,中级工15 名,初级工 5 名。多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对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林业持续发展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林业技术人员进行长期和短期培

4、训,同时在每年组织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聘请区、州专家讲课,加大林业技术应用,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技术过硬的林业专业技术队伍,为我县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三、林果业发展现状(一)认真分析,找准切入点。由于我县山区特有气候优势,山区的农民历来就有栽植杏树的传统,而且也从外地引进栽培各种林果树种。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县就倡导发展林果业,主要试栽品- 3 - 3 -种有仁用杏、黑加仑、鲜食杏、桃、李、苹果等,虽然早期也走过一些弯路,但山区独特地理位置使栽植的经济林成熟较晚,一般在8、9 月份成熟,这时恰好赶上南北疆市场林果产品

5、空白期,有些晚熟品种在 9 月底方能成熟,具有一定的季节差优势,加之生产的林果产品属无污染的绿色果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潜力很大,经济效益可观。比如大有乡小份子村胡根堂种植的鲜食杏张公园,在渭户沟旅游景点,按个卖到 1 元钱,创下了鲜食杏产业的记录。大有乡韭菜园子村张国存种植 25 亩蟠桃,在 90 年代后期,每公斤 7 元在自家园内销售一空,亩产值约 4000 元。(二)准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2001 年县委、人民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县经济林发展实际,结合经济林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林业总体规划,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发展万亩林果业的新思路,制定了*县林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6、,把林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实行区域布局。在山区建设高效优质林果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效优质鲜食杏、黑加仑、海棠、桃、文冠果、沙棘等;在平原区发展以乡村品牌为重点的庭院经济林,重点发展黑加仑、葡萄、海棠、桃、李子等鲜食果品。二是结合防沙治沙,大力发展沙生产业。我县人工接种肉苁蓉科研项目的试验成功,为我县发展沙生产业开辟新路,为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在我县研究制定了肉苁蓉发展规划,大力推广人工大芸- 4 - 4 -接种技术,并将其作为一项产业狠抓不放,从土地、栽培技术服务和种子纸供应等方面给予一定

7、的优惠,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肉苁蓉人工栽培,切实增强了农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意识,同时兼顾了农民经济收入的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我县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四荒”地拍卖中规定,确定林权 70 年不变,可以合法转让、租赁、继承,造林地水资源与耕地同等对待,适当减免水费等优惠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民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为林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完善保障措施,切实加快林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大林果业资金投入,扶持林果业的发展;依据各地的具体实际,选择林果业基地条件较好的村为重点村、重点户,从种苗供应和技术服务上加大

8、扶持力度,并聘请我县林业专家进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林果产业的发展;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经济林在工程建设中的比例,使林果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推广。(三)立足实际,狠抓落实。我县 2001 年开始实施万亩林果业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在宣传动员、组织教育培训和培养重点种植户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2002 年开始以工程造林为依托,大面积推广林果业和改良过去的林果业品种。2017 年是全州“经济林发展年” ,明确提出以鲜食杏为重点,大力发展东三县前山逆温带林果产业的发展思路。我县根据本地实际,把鲜食杏和海棠作为重- 5 - 5 -点发展品种。

9、 首先,聘请州林业局、州林科所的专家教授,对全县林业技术员、种植户及广大农牧民群众,进行全面的教育培训,有效提高了经济林发展管理技术。 其次,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甘肃外调优质鲜食杏接穗 3 万棵和种苗 6 万株,以及海棠种苗 8 万株,并及时将种苗分发到各乡镇。今年春季全县栽植优质鲜食杏张公园1486 亩,野山杏 5350 亩,海棠 2297 亩、黑加仑 395 亩,5000 多亩的野山杏以备明后两年嫁接改造。自 5 月 1 日起,聘请专业嫁接队和下派 10 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山区乡镇的老杏树进行高接换头,对前几年利用工程造林栽植的野山杏进行换种嫁接。第三,确定泉子街镇桦树园子村和新地乡六户地村为经

10、济林发展的重点村,无偿为他们提供张公园种苗 2 万多株,并派技术员按技术要求及时指导栽种,从资金和技术服务上给于大力扶持,力争建成山区林果业发展的典范。目前,我县林果业尚处在基地建设阶段,现有林果业 20452 亩,已投产挂果面积 438 68 亩,品种比较齐全,主要有鲜食杏、黑加仑、海棠、苹果、桃、李子、沙棘、文冠果等。由于大多数近几年来栽植品质优良的经济林,挂果投产面积还较小,经济效益还未充分显现。博林公司、三台酒业和小浆果协会等林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加工的果汁、果酱、果酒和果干等产品市场销售良好,但加工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的占有率和拉动能力还较低。 四、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一)林果

11、业发展要经过科学论证,不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确定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和发展的连续性,不随便更换改变,避免急功- 6 - 6 -近利思想,确定目标,合理布局,逐年实施。(二)积极争取国家立项资金,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制定林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高标准示范园,重点扶持,以点带面,为林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三)依靠科技带动发展。首先要加大科技宣传面,特别是加大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应用科技实现增收,提高科技转化率;其次要狠抓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强化服务宗旨;第三要出台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服务优惠政策,鼓励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引入能上能下人才竞

12、争机制,把农民增收与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并建立林果业发展的长效监督机制。(四)加大乡镇林业站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技术服务功能,通过稳定技术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夯实林果业发展的基础。(五)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林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经济林苗木基地,保证特色经济林发展的苗木需求。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林果业发展,坚持资源优势的转化,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企业带发展的路子。 五、存在的问题(一)广大农民对发展林果业认识不足,思想还比较保守,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山区部分经济林往往种植在贫瘠的荒地中,把它当作副业来发展,并没有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基础产业而发展,- 7 - 7 -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经济林无经济效益的结果。(二)耕地向经济林地转化困难。林果业发展需要土壤肥力较高的耕地,而往往这种耕地属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土地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予以阻止,肥力低的土地栽植经济林周期长、效益低,无法突出林果业显著经济效益。(三)林业技术力量薄弱。林果业发展需要较高的技术队伍和大批农村林业技术能人,虽然我县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大对技术队伍和农牧民的培训,但整体技术能力提高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果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