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54364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揕(zhn)击戮(l)力攻秦佚(y)之狐 樊於(w)期B淬(c)火 和(h)而歌中庶(sh)子 夜缒(zhu)而出C彘(zh)肩 参乘(shn)樊哙氾(fn)南 百余骑(j)秦军D目眦(z) 人为刀俎(z)飨(xin)士卒 按剑而跽(j)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因善遇之 遇:遇到。B臣愿得谒之 谒:拜访,前往。C使使以闻大王 闻:闻名。D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不

2、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愿大王少假借之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C秦王目眩良久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大王来何操?D.若属皆且为所虏。6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皆白衣冠以送之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3、。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侍立在殿上的大臣们,不能带任何兵器。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准备把沛公的话报告项王。D竖子不足与谋!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

4、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

5、,同“佣”。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

6、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D.秦始皇怜惜高渐

7、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3分)译文:_(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4分)译文: _(3)翻译鸿门宴里的句子:“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13题。 望秦川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注】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8、此诗中指长安一带。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意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4. 名篇名句默写(6分)(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

9、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一句是:_ _,_ 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 ,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从声色两方面勾画激烈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1分)永远的巴金王蒙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

10、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

11、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

12、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李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读过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B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