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32702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辉煌与寂寥:墨家学派衰落成因赵建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

2、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解决的办法是,使天

3、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墨子.兼爱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

4、在的基础.因此走向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庄子对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各

5、家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反观墨家,墨子之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所以,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均为显学。B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所立传记,详细记载, 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C墨家主张节用、节葬、

6、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D在秦汉之后,墨家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2.下列对“兼爱”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兼爱是墨子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为其严谨的逻辑性,也使它成为墨家学说中最根本的主张。B.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 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解决。C.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这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D.墨子学说中的非攻、非乐和节俭思想以及尚同、

7、尚贤的政治纲领,都是因为其兼爱思想而产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墨家学派衰落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B.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C.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D.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木桩苏亦薇文庙街不认

8、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刘老头每年秋冬时节在文庙街卖烤红薯,一卖就是七八年,看着客人递钱时仍盯着手机的双眼和行色匆匆的背影,他明白就是再卖上七八年,他仍然是文庙街的陌生人。这座城市的冬日漫长酷冷,但刘老头每天都会诚恳地缓缓推着他烤红薯的铁皮车子,出现在昏暗的晨光中,那时辰,路灯通常还没有熄灭,他坐在暖黄的灯光里,不吆喝,也不像其他商贩那样把钱盒放在趁手的位置,连人带车像一棵古老又踏实的木桩,不粗壮,但足够稳妥。刘老头以前是个教师,每月有退休金,他儿子很出息,在一个大城市工作,每月汇来的钱足够让他活得更安逸。亲威朋友没人明白他干嘛非得寒冬腊月里跑到街边卖红薯,隔三岔五会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他回

9、家享福。对此,刘老头只是报以微笑,就像他每卖一个红著也都会对每个顾客微笑。绝大多数顾客无暇看他那一笑,偶尔会有人的眼神对上那笑容,他们会一愣,然后匆忙离开。“这老头子就是犟噢!”亲友看到他这笑呀,便明白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于是刘老头就那么在文庙街日复一日地卖烤红薯。偶尔走进街内的我,感觉刘老头摆弄那些烤红薯的样子,很有些“写意”小铁皮车子擦得锃亮,车身被细心地分出了许多许多小抽屉,抽屉里躺着红薯,既不沾马路扬尘,又能借炉温加热。刘老头侍弄烤红薯,像是在安抚自己的孩子。他顺着一种小曲儿似的奇妙韵律错落地打开那些抽屉翻动那些红著,时而捏一下;那烤炉是烧柴的,他细心地把木柴分成小把小把,隔三岔五放进炉

10、膛,从来不一次扔一大把。烤红薯摊边偶尔会跑来街口小超市店主的孙女,小姑娘约摸六七岁吧,长得不算漂亮,但那双大眼睛总泛着亮的水光。她是很少能对刘老头的微笑回报一个大大的笑容的人。刘老头慈爱地看着她,他总觉得这小姑娘专心啃红薯的样子,像一朵大晴天里的钤兰花。“爷爷你为什么不把柴一次性都加进去,多省事啊?”小姑娘奶声奶气地问。“小宝贝儿呀,一次性全加进去火太旺,烤煳了就不好吃喽!”很多时候,刘老头叹息除了这个小姑娘,很多顾客好像并不在意口感。自己生意之所以还算过得去,是因为那七八年都没有涨过价的烤红薯用来充饥,又省钱又节约时间。刘老头用心地这么做,他觉得自己像个老得一塌糊涂的木桩,已经没法再向上长了

11、,但根部仍然紧紧抓着深深的土壤;他想为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和匆匆来往的人们,用最质朴最平凡的烟火味道,添个有温度的生活细节;他想用深埋炉膛里的火星,把时光里那点情感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课堂是陋巷,教具是红薯,教学表达是微笑,如果能被感受到,就算功德圆满。只是,他的多数学生意识不到有人在教他们。那些深冬的晨光里,刘老头总爱盯着炉膛里飞出的火星看,那么小小的、耀眼的、滚烫的一簇,飞出短短的一段距离后,泯灭在呼啸的北风里。刘老头感觉到在自己心口也有这么一团炉火在燃烧,火苗来自遥远的过去,不断地有火星飞出来;他是馈赠世人火苗的木桩,扎根在温柔的土壤里,盼望着耀眼的、小小的、安和的

12、、滚烫的火星,飞得远一点,再远一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文开头入笔直接,一句“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看似突兀,实则在对比反差中留下疑问,引起读者思考。B. 小姑娘的微笑如冬日阳光温暖人心,作者写小姑娘的出现,既暗含对比,又通过对话引出下文,隐约交代刘老头执著坚持的原因。C. “木桩”并非文中描写的实物,文章以“木桩”为喻,表现人物特点,形象贴切,内涵丰富,可谓形神兼备。D. 刘老头本可在家安享退休生活,却选择寒冬腊月在街边卖烤红薯,对亲友的善意劝告也是置之不理,都缘于其固执的性格。5.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刻画刘

13、老头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6.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

14、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附图:材料二

15、: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