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的内涵与过程.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232357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的内涵与过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的内涵与过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的内涵与过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的内涵与过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的内涵与过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的内涵与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的内涵与过程.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创新的内涵 与过程,本章学习目标,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企业家精神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 技术创新的流程 创新网络与创新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框架,2.1 什么是创新,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概念系统 科学与技术 发现与发明 研究与发展 创新与技术创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科学与技术,科学是系统化和形式化的知识。 科学是创新的基础 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科学与技术,技术是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中的知识、技能和设备。 技术能够嵌入到人、材料、工作的认知和物质过程、设备和工具中。 技术成功的准则也是技术的(能否完成任务?),而不是商业的(能否从中获利?),发现与发

2、明,发现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发明的对象是不存在的 科技知识是许多(但不是所有的)发明和发现的基础。 发明和发现的成功准则是技术的(是否真实或正确?),而不是商业的(是否有市场价值?),研究与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发现或发明活动可以概括为研究与发展(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包括: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development),创新,创新是整合一系列子过程的总的过程,包括新思想的孕育、新的方法的发明、新市场的开发。 创新=新概念+ 技术发明+商业使用 有一些创新是基于技术的(如尼龙、复印机) 而另一些是基于新的思想(如零售和金融服务中的许多新产品)

3、,发明与技术创新,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通常存在“滞后期” 技术与产品 发明年份 创新年份 滞后期 日光灯 1859 1938 79 采棉机 1889 1942 53 拉链 1891 1918 27 电视 1919 1941 22 喷气发动机 1929 1943 14 雷达 1922 1935 13 复印机 1937 1950 13 蒸汽机 1764 1775 11 尼龙 1928 1939 11 无线电报 1889 1897 8 三极真空管 1907 1914 7 圆珠笔 1938 1944 6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基于技术的创新. 是产品或工艺技术的首次商业应用; 技术创新不是创新中的技术

4、发明阶段, 而是整个创新过程. 技术创新是一类特别重要的创新活动, 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产业演化的主要动力,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创新过程的基本驱动力量,是通过创造新的资源组合,将技术与商业结合起来,使创新得以实现 企业家往往指创建自己的新企业的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具有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从70年代以来, 美国开始从“管理型”经济向“企业家”经济转变. 在1970-1984期间, 美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了4000万个岗位. 浙江经济是典型的企业家经济。 之所以有华文化圈的经济发展奇迹,与儒家文化中具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关键概念的联系,2.2 创新的基本类型,性质分类

5、: 渐进创新与根本创新 对象分类: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连铸炼钢法) 组织创新(新的组织结构) 管理创新(TQM, MRP ) 过程创新(JIT, BPR ) 市场创新(直销) 服务创新(电话财务服务),产品创新与工艺(过程)创新,按技术创新的产出,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产品(或服务)创新和工艺(或流程)创新。 产品创新是开发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 工艺过程创新是开发一种新的生产或提供产品 服务的方法或过程。 如设备改进是工艺创新,JIT(即时制)是生产过程创新。,创新的SPRU分类,按照创新的影响程度(新颖性),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根据英国SPRU研究所的分类): 渐进创新 重大创新 技术系统变革 技

6、术-经济范式变革,渐进创新与重大创新,渐进创新 一种渐进的、连续的小创新 重大创新 - 导致单个产品市场的大变动 - 例如:尼龙 集装箱,在技术上没有重大突破,但其商业价值非常大,技术-经济变革,技术系统的变革 对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并伴随新兴产业的出现。如石化技术 技术-经济范式变革 改变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和竞争的根本驱动力,同时引起社会、文化、观念等一系列的变革。 如与微电子技术相关的信息技术,2.3 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创新如何产生? 即发生过程与机制 包括创新的时间维与空间维,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第一代:技术推动 第二代:市场拉动 第三代:创新过程的

7、链环-回路模型 第四代:职能并行的一体化创新模型 第五代: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创新的技术推动,第一代创新模型是科技先导型的,即创新是从基础科学研究作先导或以科技为起点,以市场为终点的直线式创新;,创新的市场拉动,市场拉动理论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是技术进步,而是市场需求决定着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从而决定了创新的速度、规模和方向。,图2-2 市场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到70 年代末,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科学、技术和市场的关联是复杂的、互动的、多方向的; 主要的创新驱动力因时间不同、产业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了创新成功的

8、可能性和成本,技术创新过程的链环-回路模型,创新是科学、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耦合过程 创新过程由多条路径与反馈回路组成,职能并行的一体化创新模型,在80年代对日本企业创新的研究提出了第四代创新模型。 它的出现标志着观念的转变 从序列式创新过程到并行过程,第四代:集成(并行)型 80年代早期90年代早期,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创新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从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和其它相关组织构成的系统与网络的观点来理解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总结,两个维度上的整合: 时间上的反馈与并行整合 空间上的系统优化与整体协调,区域创新系统,RIS(区域创新系统) = RIN(区域创新网络) + RIM(

9、区域创新环境)+a,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在创新活动中建立起的相对稳定的协调、信息交流与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 区域创新网络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 区内正式的合作网络 ; 网络中各组织之间的非正式(非契约)的关系,区域创新网络的基本构架,主要包括网络中的主要结点和各个结点之间连接而成的关系链条(及知识、信息和资源的流动),表2-1 不同类型的区域创新网络,创新的文化环境,创新的文化环境 影响人们追求创新的热情、知识的交流密度和相互合作。 资本主义精神就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基本内涵根埴于新教伦理; 那么,儒家文化是

10、否有利于创新呢? 中庸之道,重文轻技,小富即安等,硅谷:创新文化,硅谷独特的创新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鼓励自立创业 忠诚社区网络,而不是一个企业 形成紧密的、非正式的、合作的社会关系网络 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 促进合作,区域创新系统与全球网络,创新全球化使得区域创新系统外部连接的加强 全球网络使企业能够全球配置、利用和共享知识资源,加快创新步伐 台湾新竹与硅谷之间的密切网络联系 温州与第三意大利地区之间的密切联系,2.4 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流程,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一个功能 而是一个业务流程 整合创新流程是创新管理的关键,技术创新管理流程,相互作用模型 从新思想到R&D、制造、到营销是模型的中心过

11、程 然后,内部功能之间与内外之间的知识信息交流使之成为复杂的非线 性的过程,思想 R&D 制造 营销 商业化产品,科学与技术,市场需要,技术创新过程图,确认技术上可行,与/或,确认有潜在的需求,融合产生设计思想并进行评价,调查应用:通过调查试验与计算获得技术信息,有现存的技术信息,与/或,获得市场信息,应用 :通过采用或更改现有技术得解,与/或,通过创新得解,解决批量生产中问题并增加批量,转向生产,技术(知识),调查 反馈,试销 反馈,反馈,市场(需求),反馈,阶段,1,6,5,4,3,2,确认机会,思想形成,解决问题,制成样品,小批试制,技术扩散,创新流程的主要子流程,创新战略: 形成创意与

12、战略定位 技术能力形成与技术竞争 实施 研发组织 产品开发 工艺流程开发 市场开发,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框架,创新战略: 创新定位,市场需求分析 新市场机会 技术发展分析 新技术机会 企业能力分析 能力的可延伸性 战略定位 机会与能力的匹配,创新战略:技术发展与获取,技术能力差距分析 技术能力提高的方法选择 内部发展 外部获取,创新战略:获取创新收益,保护创新成果 创新竞争,产品开发,新产品组合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 产品开发与工艺开发、制造和销售的整合,工艺流程开发,业务价值链的技术分析 信息技术使用和企业业务模型的整合,市场开发,客户市场信息的挖掘 新产品营销,下周讨论,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每组发言十分钟以内,讨论5分钟 做好PPT,讲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